这些小活动你都参加了吗?快来围观一下吧!>>
电子产品世界 » 论坛首页 » 休闲专区 » 我爱生活 » 生于70年代 三十而立?三十而栗?(ZT)

共2条 1/1 1 跳转至

生于70年代 三十而立?三十而栗?(ZT)

菜鸟
2004-02-26 02:16:47     打赏


似乎是不经意之间,一批20世纪70年代,现在30岁上下的年轻人,逐渐跳上了潮头,占据了桥头堡,成为了社会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分子),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他们也成为时下消费的中流砥柱。于是有关“生于70年代”的话题被各路人马炒得沸沸扬扬,房子是给“生于70年代”盖的,车子是给“生于70年代”开的,就连手纸,“生于70年代”的都和其他年代不同。然而,这一切都有个前提,“三十而立”!   不是吗,现在连概念都是用钱堆出来的,“中产”、“BOBO”、“小资”,包括“生于70年代”本身哪个不是金光闪闪而又杀气腾腾?捧给“生于70年代” 的玫瑰身上的倒刺扎得这群三十出头的人冷汗涔涔。 生于70年代,三十而栗   按照孔子时代的理想版本来对照,孔子在三十岁的时候绝对是个失败者,这个周游列国、四处碰壁的老夫子竟然给后人扔下本《论语》做“人间指南”,要后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一代又一代不甘平庸的人们用这把尺子暗暗衡量着自己,或志得意满或一头冷汗。时过境迁,“四十”往后已经没人提了,只有“三十而立”。究其原因,惑不惑,知不知,顺不顺,都不重要了,只有“立不立”是古今中外的人们不能不耿耿于怀的。   生于70年代,活得像个胳膊肘   “生于70年代”幸福吗?私车洋房,写字楼,是广告中描绘的幸福时光,然而回顾这代人的成长史,你会看见整个社会变革的缩影。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新世纪主人翁的成长中含着些许的悲壮和尴尬:   70年代们赶着“文革”的尾巴出生,从小就被要求“为革命保护视力”,长大要做“共产主义的接班人”,那年代教育绝对抹杀个性,谁要和别人不一样,不仅老师不答应,同学也不放过。然而时过境迁,社会却需要有个性的青年一代,好容易被划一的个性过时了;苦干实干加蛮干挤进大学以后,高考录取率已由10:1变成2:1甚至1:1,红皮本本滥了市;好不容易毕业了,又发现不仅国家不包分配,而且连本科文凭都不值钱了,硕士、博士、MBA、托福、双学位才算拉风;更要命的是,等到毕业了千辛万苦进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为捧上 “铁饭碗”了,却赶上人家下岗,全国取消福利分房;紧接着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由自主地经历和参与了互联网泡沫、爱情泡沫、以及紧跟其后的是媒体泡沫,在一个接一个的泡沫中,活得像只缺氧的鱼……   “三千年一现,起码一百年未有”的社会变革中,尚在半生不熟状态的70年代生人懵懵懂懂就被带进去了,于是他们的传统和现代都不够彻底。背负着传统文化的良知、责任和主义的包袱,70年代们试图在新秩序里种块自留地,以自己的价值观为准则来“扬弃”,但往往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又最先失去话语权。这份成长经历注定70年代生的人要永远生活在传统和理想主义之间。与其说这代人是个断层,不如说他们是粘合剂。他们这代人用他们的全部书本知识、个体经验作支撑,正面迎接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激对冲。他们活得就像一个肘关节,功能就只是连接60年代和80年代两根主要骨干,保证肢体运动的正常自如。   人到三十天过晌,受尽夹板气   就因为活得像个胳膊肘,70年代们让两头都不待见,在60年代人眼里他们是叛逆的一代,而在80年代人眼里,他们和四五六十年代人一样,统统落伍了…… 可怜的70年代们,刚到“而立”之年,本以为该是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却不知到什么时候已经被80年代的小字辈强了班篡了权。   这个世界已经是更年轻的80年代的天下。设计师、广告人、评论家、作家……说起这些名衔,如果你联想到的是成熟稳重的中年人的话,那你真是落伍得不可救药了。权威们在一个个领域里被迅速打倒,80年代毫无顾忌、毫不留情地迈过他们的身体,直接向最高点发起冲锋。与前辈相比,他们起点高、视野宽、触觉敏锐、行事干脆,没有谁没有什么能挡在他们面前。于是权威们显得不堪一击。就连“著作等身”这个老词,也不一定与年纪连在一起。国家要求一个专业作家一年发表3万字,可对于一个自由作家来说,一个月不写这么多字他就没法养活自己。   在一些青春行业,事情就显得更为残酷。在15岁的名模比比皆是的模特业, 25岁的姑娘已经被怀疑是残花败柳。虽然歌手被分为偶像派和实力派,但当年就未达顶峰的如今卷土重来的屠洪纲、杭天棋等让人感觉无比凄凉———如果你当年得不到现在就更不可能了。演艺圈更是年轻人的天下,希区柯克拍出《房客》和斯皮尔伯格拍出《大白鲨》一举成名的时候,都才只有27岁。年轻貌美的女演员更是占尽了便宜。除非你长得像葛优那么有特色,不然就别指望奇迹发生。   就连人们心目中的传统行业,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5年前,30岁当上教授会引起媒体的争相报道,而现在大学里通行观点是:如果你35岁以后才评上教授,那肯定是靠资历而不是靠真本事了。就在几年前,一个30岁的年轻人当上处长还被称为“破格提拔”,现在,30岁左右的专业型处级干部到处都是。   都三十了,立得住吗?   “而立”的年龄被提得越来越早,过去是30岁以上给社会制定“游戏规则”,而如今这个权利转移到了二十来岁人的手中,腿脚稍微不利索就会被“生猛海鲜”们撞个人仰马翻。加上诸如“三十而立”、“人过三十天过晌”等等来自民间、一代一代沿袭下来的说法,逼得那些为人生有所设计的70年代们要跳墙。   对于一腔雄心、壮志未酬的70年代们,“三十而立”就像身后追逐的野兽。耳边是野兽爪子踩过落叶的嚓嚓声音,脊背是一层一层的凉意,这代人身体斜曲成弓形,紧张奔跑一刻也不敢停留,甚至不敢回头。累伤的70年代们发出一声浩叹,想坐下来略微停停,或者伸伸腰杆,捶一捶发木的小腿。然而,停留的间隙,追逐的野兽从头顶上呼啸而过,虎视眈眈截住了去路……越是临近30岁的年龄,这样的想象越是频繁地出现在他们的梦里。人们都知道询问女孩的年龄是一件不礼貌的事情。而今在这“时不我待”的年代里,壮怀激烈的男人同样脆弱,他们的梦境深处发出羔羊的叫声:“妹妹,别问哥的年龄”。一个个关卡,在你没起步的时候就屹立在远方,等待着你走到它面前的时候深刻反省:如果侥幸合格,你的心情会稍微有些放松,但穿过那高高的门楼,短短的隧道,不远处又一道关卡映入了眼帘,容不得你歇息,你不得不铆足劲儿往前冲;如果没有通过,甚至三十岁了,你既无事业的根基,也没有能给人“打杂”的高学历,没有人来指责你,你的感受也不会好过“万箭穿心”。   社会竞争犹如赛跑,后面是轰隆作响的轧路机,要么“而立”下去,要么被轧成路标,而有些人到三十还没找到北呢,只是原地转圈傻唱着“从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才发觉……”发觉了什么,发觉如果“三十不立”,房子没你的份,事业不沾边,车子没的开,自然当不上消费的主人翁,脑袋上空顶着个“生于70 年代”还有什么意义?不是吗,现在连概念都是用钱堆出来的,“中产”、 “BOBO”、“小资”,包括“生于70年代”本身哪个不是金光闪闪而又杀气腾腾?捧给“生于70年代”的玫瑰身上的倒刺扎得这群三十出头的人冷汗涔涔。
生于70年代,三十而栗!



关键词: 生于     70年代     三十而立     三十    

菜鸟
2004-02-26 06:54:00     打赏
2楼
以下是引用水中鱼在2004-2-25 21:29:00的发言:
没这么悲观吧!
俺也有同感,只是很少看到这样主题的文章,转给我们大家看看

共2条 1/1 1 跳转至

回复

匿名不能发帖!请先 [ 登陆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