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活动你都参加了吗?快来围观一下吧!>>
电子产品世界 » 论坛首页 » 综合技术 » 跨国公司变本加厉掠夺 软件人才流失入困境

共1条 1/1 1 跳转至

跨国公司变本加厉掠夺 软件人才流失入困境

菜鸟
2002-12-25 21:15:14     打赏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跨国公司对中国软件人才的掠夺更为变本加厉。发展民族软件产业,必须拥有优秀的人才队伍,并建立足够的人才储备。那么,2002年里国内新办的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能肩负起这一重任吗?   需要42万人才,开办了35所院校   ——软件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主任王文汉曾大发感慨:“英特尔在中国设立的软件实验室,是英特尔在亚洲最大规模的软件研究机构,百余位工程师中有70人为硕士、15人为博士,其余15人为学士,全是中国本土的软件人才。”   在我国,中关村园区内20%左右的软件人才都主动辞职流向了外企。在清华北大等国内著名学府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当中,有40%的学生将进入外企或出国留学作为自己的理想;上海一些高校每年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有一半去了美国或外企。在杭州也曾发生过一次类似于黑色幽默的跳槽风波:一家外企每月给每人加50元人民币,就把许多国企的软件人才吸引去了。   面对目前软件人才的近况,信息产业部已经开始高呼软件人才缺口太大,中国高校每年只有5万名IT专业毕业生,而国家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已达到20万,并且这个需求还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人才缺口预计将从现在的15万人扩大到2005年的42.5万人左右。托普也在今年拟出一口吞下5000软件工程师的大招聘活动。到处的软件人才招聘信息和琳琅满目的软件学院培训广告,软件人才培养似乎快成了中国软件业的最大热点。   另一方面,教育部决定在35所高校开办示范性软件学院,并在计划外增招5000人,目标是每年多培养1.5万名软件硕士。全球范围内的软件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第一年,我国面临的是严峻的软件人才流失的困境。   IBM、微软忙投资   ——国际巨头栽培国内人才?   软件人才培养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国际IT巨头纷纷制定进军中国软件人才市场的战略,其中,尤以微软和IBM的力度最大。   IBM对我国政府作出承诺:在今后3年内支持1000家软件合作伙伴的技能提升和业务成长,培养10万软件生力军,并将有100万人次从中受益。IBM打出“构建健康的软件人才培养动态环境“的口号,还将它的全球性的IBM天才孵化计划——“Extreme Blue”高校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引入中国。   微软也与教育部签署协议实施“长城计划”,在未来3年内,投资、赞助和捐赠价值2亿元人民币,开展包括出口、投资、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在内的一揽子合作计划,同时实施“春耕计划”,明年将在全国100个城市培养10000个微软的合作伙伴。   对于任何一家跨国公司来说,中国本土化都是进入并占领中国市场的首要条件,而满足这个条件的根本,则在于实现人才本土化。Oracle(甲骨文)推出专为北京设计的甲骨文大学网上学习中心;Sybase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Sybase软件学院;日本公司纷纷扩大雇佣中国软件工程师的人数,NEC计划在2004年3月之前将雇员人数增加两倍至2700人,东芝计划在2004年3月前雇佣580人,日立、CSK和Sorun公司今后两年将分别招聘300人,富士的雇佣人数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40%。   醉翁之意不在酒,无论是IBM和微软,还是其它外国公司,如此慷慨地帮助中国培养人才,意在放长线钓大鱼,以达到争夺并垄断国内优秀软件人才之目的,最终垄断国内软件市场。   对35所院校提出质疑   ——软件学院办好了?   从总的方向看,在全国一流高校兴办软件学院确是一项具有战略眼光的重大决策。但是,从实践结果和市场反应看,现在的软件学院则开始出现了三个倾向:   一是“滥竽充数”。据透露,首批软件学院只准备挑选10所条件具备的学校,在专家评审投票时增加到30所,最后实际公布的名单变成了35所。一位软件学院的院长对此发出感慨:“就像是一场赛跑,‘起跑’的枪声响了,而我们这些参赛的选手,还不知道跑道在哪里,有的甚至连跑鞋都还没来得及穿上。我现在最害怕的就是软件学院一哄而起。”   二是“拔苗助长”。国内每年仅有5000名左右的软件硕士生,再猛增15000名,有效的生源从哪儿来?每年多培养1.5万名软件硕士,至少需要3000名合格的软件专业导师,而我国高校目前导师与硕士生的比例是1∶5,那么多的软件导师从哪儿来?据几所学院的老师透露,软件学院今年招生情况不理想,有的学校计划招生100名,实际上连半数都没招满。生源有限,导师不足,谁来保证软件学院的质量呢?   三是“唯利是图”。软件学院收费标准每学年至少2万元以上,高的甚至要5万元。不良的苗头已经显露,随着软件人才热炒,一些民办软件学院纷纷开张。国内一家大企业投资4000万元培养软件蓝领,一年多共招生6000人,每人学费10000元左右,投资已基本收回。民办软件学院培养人才到底是从国家的人才战略出发,还是从集团的利益出发?更多的人为此担心:如果软件学院毕业生遭到市场的冷遇,大批青年将付出惨重的代价。更重要的是,谁又能对他们的前途和中国软件业的未来负责呢?   只有10所院校会留下来?   ——更需要市场的考验   在IT行业,软件产业是增长潜力最大的朝阳产业。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软件人才的前途应该非常辉煌。然而我们必须创造出一个软件人才培养大环境,尽快建立消化软件人才的市场机制。如同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北京用友公司副总裁许建钢先生说的那样,“我国软件业发展主要定位在应用软件,不需要搞人海战术。”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高文也认为,“现在软件学院不是培养人才而是在解决就业,作为通才培养是个好事,这种人只能成为中低层的人,现在大多软件从业人员就是处于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软件学院还在继续培养这种人。”他预计,今后35所软件学院将会有一部分自生自灭,一部分变成企业,大概只有10来所学院能留下来。   现在,中国的软件学院已经上路,未来,谁能胜出,最终将不是决定于专家的评估,而是要经受市场的检验。



关键词: 跨国公司     变本加厉     掠夺     软件     人才     流失     困境         

共1条 1/1 1 跳转至

回复

匿名不能发帖!请先 [ 登陆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