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活动你都参加了吗?快来围观一下吧!>>
电子产品世界 » 论坛首页 » 综合技术 » 物联网技术 » 可穿戴设备:一切需要探索一切皆有可能

共5条 1/1 1 跳转至

可穿戴设备:一切需要探索一切皆有可能

菜鸟
2014-03-10 17:19:30     打赏
 

再过5年,一定是可穿戴设备的天下,也许这个时间可能比这个预计还要快。

这对于已经饱受了互联网重大冲击的传统企业甚至PC企业而言,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大家都在害怕被又一次技术和产业变革洗牌出局,因此与其被动改变,不如主动求变,预先加入这一变革游戏,纷纷抢先推出可穿戴设备产品,以变应变,这是当前各大厂商加入这场变革游戏的产业逻辑。

当然,大家都在赌未来,都看到这个市场的高速成长性和以及带来的利润蓝海。按照美国技术情报分析机构ABI ReseARCh 发布的一项分析报告,在2013—2018未来五年内,可穿戴计算设备市场的成长率非常惊人,智能眼镜市场的年增长率可达596.7%、智能手表市场的增长率可达234.9%。这对于处于一片红海的传统PC厂商和互联网企业无疑意味着新的利润增长蓝海。在现有产品市场之外,开辟一块新的市场空间。

至于NikeAddidas等公司试水可穿戴计算设备,则是作为一种新的客户维系技术手段试水,其品牌传播意义大于实际营收意义,可以塑造NikeAddidas领先潮流的品牌形象,获取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注意力,增加其品牌粘性,在短期内,不会成为其主打销售的产品。

于国内市场来说,可穿戴计算设备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趋势,其启示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可以进一步激发本土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的创新的意识,激发新一轮的创业和创新热潮,也可以因此创造很多新的可能和商业机会。

未来社会:手机被取代 颠覆与裂变

穿戴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范式,对生活真正的影响不止是酷,它还将会为生活带来很多新的变化和很多新的课题。

正如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的两个著名的论断所说的那样——“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可穿戴计算设备在广播延伸了人的听觉、电视延伸了人的视觉、互联网延伸了人的中枢神经之后,又将再一次全面延伸人的感官能力。人类的听觉、视觉、触觉、神经系统又将以一种跟切身的方式被延伸。

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先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斯蒂夫曼恩就说,可穿戴计算设备是人的第二层皮肤。人类就是通过不断地创造新技术扩展了自己的身体与能力,人类自身的每一次延伸必将在人类的事务中引入一种新的尺度。每一次技术变化都再重新塑造着人自身和社会行为的尺度与形态。

从最显而易见之处看,人类的身体形态将会发生又一次改变,大家可以想象从猿、类人猿、远古人、刀耕火种的古人、现代工人、到PC使用者,每一次技术变化人的体貌形态、工具装备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十五年前大家都跨着BP机满街跑、最近五六年大家看到街上、写字楼、家里人们无论行走坐卧都抱着手机和平板电脑,是不是在发生变化?那么接下来,当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服装、智能传感器普及流行开来之后,我们的身体形态又将发生变化。可穿戴计算设备的目标是实现人机合一,那么人身体越来越、越来越人机合一就是一个趋势,人也因此越来越赛博格化。

美国技术哲学家唐娜哈拉维(Donna J. Haraway)在多年前就宣告: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赛博格时代,一个人机合体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原本恒定的一切界线被逾越,一切似乎颠扑不破的分类原则的被打破。我们的时代,一个神话的时代,我们统统都是喀迈拉都是被理论化的和生造出来的机器与有机体的杂交品;一句话,我们都是赛博格。赛博格是我们的本体论;我们由它那儿得到我们的政治学。

以此为开端,人与人的交流方式、交往方式、社会组织的形态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多年前谁曾想过QQ、微博、微信、微信群会带来如此丰富多彩的社会交往方式,各种各样的读书群、驴友群、吃喝群、投资群、传媒群、创业群的社群通过QQ微信组织起来,而微博在处理社会公众事件中发生的巨大影响力和主导社会话题议程能力也令人无法忽视。可穿戴计算设备呢?将会在带来新的信息通信手段的时候,引起上述领域更加纷繁复杂的变化。

如果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服装进入生活,那么再带来更多新颖的信息数字消费方式之余,对既有的数字生活形态、社会交往形态、社会组织形态也将带来更多变化。会引发很多新的社会问题。当然目前围绕可穿戴计算设备讨论热点话题是其商业价值、个人隐私、信息安全、隐私等等问题,这些问题是一项新技术带动产业变化、乃至社会生活全面变化来临之际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总之,除了酷之外,可穿戴计算设备对人自身乃至社会生活的影响,又将是一次颠覆和裂变,人类要进一步学习并适应这种变化。比如,变化之一是智能手机一定会被取代,而且就在这几年之内。为什么这么说呢,有几点分析:

素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KPCB合伙人、玛丽米克(Mary Meeker) 在刚刚过去的513的《纽约时报》AllThingD D11大会上公布了“2013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ICT产业(信息通信技术产业)一个大的计算周期约为10年,平均每10年一次大的变化。从1960年代的主机计算、1970年代的小型机计算、1980年代的PC计算、1990年代的PC互联网计算到2000年代的移动互联网计算,每十年的一个大的计算范式转换。那么下一个计算周期玛丽米克认为就是“2010年代的可穿戴计算设备。玛丽米克的预言影响很大。

大家知道摩尔定律是IT业久经验证的一个产业规律。摩尔定律解释的问题跟玛丽米克的分析类似。摩尔定律表明: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也就是说平均每18个月计算机的性能会有一个量级的提升。著名人工智能学家、未来学家瑞库茨维尔将摩尔定律推广到集成电路科技以外的科技领域中去,提出了一个库兹维尔加速度回报定律,瑞库茨维尔认为,随着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的加快,计算机以几何级数的形势发展,从打卡式机械计算机,到电磁继电式计算机,到真空管计算机,到晶体管计算机,到早期集成电路计算机,到现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计算机设计与技术的范式转移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

事实上大家也可以发现,从最近几年的技术发展趋势而言,充分验证了库茨维尔的观点,手机取代BP机、再到智能手机取代键盘手机时间均不超过5年,依次,可以预计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可穿戴设备取代智能手机,进入大众消费市场,成为主流的网络终端设备,将是一个毋庸置疑的趋势。在2006年乔布斯推出iPhone到现在,也才五六年的时间,大家看到智能手机的销量和使用频率这两个关键指标已经已经远远超过PC。那么,再过5年呢,这一定是可穿戴设备的天下,也许这个时间可能比这个预计还要快。

那么在这个新拐点,苹果会怎样?我认为,只要苹果公司的文化和运营体系不做调整,可以预见,这个体系中酝酿出来的可穿戴设备必定也会不同凡响的。苹果一直将工业设计作为其最核心的竞争力,而且建立起一套以设计为核心的端到端产品开发、运营和市场营销体系,保证了苹果各个产品线产品生周期的可持续性和单品竞争力,创造神奇的产品设计和出色工业品质,令苹果每项产品都可以领潮流之先,获得巨大的成功。

而其传说中的智能手表,一直引而不发,可能正在反复修改产品设计方案,不到最优不会公布,而一旦发布,一定又会引起业内振动和追捧。尤其是在Google Glass的强大竞争压力下,以及一系列智能手表产品的冲击下,苹果一定会反复斟酌,精益求精,力求出奇制胜。我对传说中的产品还是很期待的。

在前不久苹果将法国奢侈服装品牌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的前任CEO保罗丹尼佛(Paul Deneve)任高级副总裁,负责一个特别项目,直接向CEO库克汇报。据传闻,这个特别项目就是苹果智能手表。从这些迹象来看,苹果是以做奢侈品的思路在做消费类电子产品。果若如此,那么这款智能手表的工业设计一定是结合最高端的硬件配置、最人性化的交互操作以及最时尚的外观,这无疑又将重新定义可穿戴设备的设计标准。

苹果首席设计师乔尼艾维(Jony Ive)对可穿戴设备一直很感兴趣,在数年前就艾维就购买了几盒耐克运动手表让他的团队进行研究。大家知道乔尼艾维(Jony Ive)主导了业内最成功的MACiPodiphoneIpad等一系列产品的设计。此外还有今年在IOS7发布会中露面的苹果负责软件工程的高级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希(Craig Federighi),有全球最优秀的设计师、软件工程师作为基础保证,苹果实现任何天马行空的产品创意都几乎没有悬念。中国企业不妨从中借鉴。

原创与模式:一切都要探索

目前的国内市场,从实际技术路径选择上来说同之前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路径基本类似,也即大多数本土涌现的可穿戴项目实际仍然是Copy2china的方式,将国外的项目复制到国内来做,模仿色彩太浓,缺乏真正的原创性,这是最大的困境。

我们看到目前出现在本土市场上的无论是健康手环还是智能手表,实际都与国外的产品差别不是很大,本土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差异也不是很大,提供的服务基本雷同,而且很快就有几款类似的产品出现,一个市场还未做起来就马上有变成红海一片的态势,同质化竞争使得本土企业从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大家都在一个低水准的平面上恶性竞争,结果往往是伤痕累累两败俱伤。

创新首先意味着think different(想不一样的事),然后是做不一样的事,展开差异化竞争,最终才能够出奇制胜。苹果搞智能手机超越微软,谷歌做智能眼镜反制苹果,这才是真正有水准、有层次的差异化竞争,大家分头去找新的领域、新的发展象限、各自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这才是真正的创新之道。

就其本身而言,我们需要解决的是根据本土市场和用户需求,提供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并符合中国用户使用习惯的可穿戴设备项目创意,这才能够有真正的产品潜力和市场空间,而不仅仅是复制概念、讲故事、忽悠VC。否则,这个市场很快又跟视频、团购、移动APP市场的发展历程类似,千团大战之后,横尸百万。这种局面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尤其是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可穿戴设备这将又是一个由巨头定义的市场,Google、苹果、三星等产业巨头以及戴尔、联想、华硕、宏基等传统的PC厂商和盛大、百度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进入,留给创业的机会并不多,如果缺乏真正的创新,能够杀出重围生还成功的几率并不大。

再比如,智能手表成为很多本土厂商进入可穿戴计算设备领域的首要选择,但是从长远来看,目前这种作为智能手机伴侣的智能手表其生命周期不会很长,如果不能作为一款功能独特、有价值的可穿戴设备,而只是作为智能手机附庸和延展存在的设备,智能手表注定就是一款生命极其短暂和有限的过渡性产品。犹如电纸书设备在平板电脑的冲击下昙花一现一样,也会迅速凋零。本土工厂的首选腕表有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技术路径依赖的原因,当前出现的智能手表基本都是一款智能手机伴侣,而不是一款独立的可穿戴设备,传统的智能手机厂商,从原有技术平台向一款智能手机伴侣产品迁移,可以最大程度复用原有的技术资源和工程资源,开发难度较小,开发周期较短,更易于产品实现。目前的智能手表基本是基于安卓平台进行开发,从操作系统到功能应用基本都可以在原智能手机开发团队中加以实现,所需要的是不过是功能剪裁和界面修改,难度均不是很大,比起像Google Glass那样从无到有设计一款产品,产品实现的成功概率更大。

其次是服务模式考量的原因,当前智能手表作为智能手机伴侣,无论是来电提醒、收发电邮、浏览社交网络、听音乐、看视频这些功能都是智能手机功能的自然延伸,都是基于现有智能手机的基础功能实现的应用和服务,作为一个应用和服务代理的角色提供快捷接入方式,不需要凭空设计新的服务或重新构造应用。

然后是市场选择的原因,毕竟从用户的角度而言,选择一款跟既有设备有关联的可穿戴设备、易于学习操作使用的设备,比起一款独立的、使用学习成本高的设备而言,作何选择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为了更易于被用户接受、更易于进入市场、更快获得市场反馈,从智能手表切入,就成为最易做出的选择和判断。

然而,在各大厂商纷纷推出智能手表的形势下,这个领域很快就是一个红海,很多同质化产品竞争的后果就是只有一两家做的好的留下占了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份额,那些做的不好的会在红海竞争中自然被淘汰。生的纠结、死的匆忙,这是可以预见得到的大部分智能手表的命运。

此外还要认识到,目前可穿戴计算设备尚处于萌芽阶段,谈论盈利模式还为时尚早。当可穿戴计算设备设备逐步普及拥有一定数量的用户之后,才可能实现商业化,找到真正的盈利途径。

从目前出现的一些诸如智能手表、健康手环等可穿戴设备来看,跟智能手机的模式应该是类似的,首先是通过销售终端硬件也即设备本身来获取收入。但在大众市场尚未启动、用户规模不足的现阶段,想通过销售设备来盈利也是较为困难的。目前各家厂商实际都是在试探性生产和销售,这种举措的战略意义要大于即时的商业利益。

从长远来看,这个市场启动以后可穿戴设备提供何种形式的服务是关键,未来的盈利模式除了销售可穿戴设备之外,服务和内容将会是核心的利润来源,通过服务创新和内容分发,塑造竞争优势,并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将是首要关注的问题。另外,对于可穿戴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还应将隐私保护放在第一位,必须确保这些数据被合法、合理地使用。

最后,服务虽然是关键,但是由于可穿戴设备功能和人机交互形式的特殊性,不大可能复制Web2.0 UGC的模式,情境感知计算、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或许带来新的商业模式,例如智能服务推荐、智能定位广告、收费服务等等,这都是有可能的。

总之,一切需要探索,切勿用现在的模式去框未来的各种可能性。




关键词: 穿戴     设备     蓝牙BLE    

院士
2014-03-10 18:25:01     打赏
2楼
可穿戴设备,卖的是高科技技术,还是工业设计啊!

高工
2014-03-10 18:37:44     打赏
3楼

向超人时代进军


高工
2014-03-10 20:43:45     打赏
4楼
准确的讲叫智能穿戴设备

院士
2014-03-10 21:52:25     打赏
5楼
看着眼睛疼

共5条 1/1 1 跳转至

回复

匿名不能发帖!请先 [ 登陆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