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活动你都参加了吗?快来围观一下吧!>>
电子产品世界 » 论坛首页 » 综合技术 » 迷局:国产芯片出口国内市场靠进口

共1条 1/1 1 跳转至

迷局:国产芯片出口国内市场靠进口

菜鸟
2002-10-08 00:00:20     打赏
9月26日,位于上海的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宣布二厂、三厂正式投片,计划年底达到月产3万片的产能。“能提供铜制程与光掩膜服务,中芯代表了目前内地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上海张江集成电路开发总公司有关人员这样说。   目前,中芯月产能在近1.7万片,有80%是出口的。中芯总裁兼执行长张汝景向记者介绍。   有关资料显示,国内半导体生产线上的产品大多是来自国外的设计与订单,80%出口。而国内半导体的市场需求80%依靠进口。一进一出的80%,让人看不懂半导体产业。   市场空缺   “我国集成电路市场的年增长率约为30%。2001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约为1200亿人民币,消耗集成电路数262亿块,而国内生产只能提供其中的15.6%,其余全部依靠进口。到2005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将达3300亿人民币。即使再建成10条以上的生产线,也只能满足25%的市场需求。”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邹世昌教授说。据信息产业部提供的数字,2001年世界半导体市场收入下滑31.7%,但中国半导体的投资却增长了113%。   环上海的长三角地区是目前芯片制造投资最密集的地方。内地目前拥有4条已经投产的8英寸0.35微米以下的芯片生产线:中芯国际一厂和二厂,华虹NEC和位于天津的摩托罗拉。其中三条线在上海。此外长三角地区在建的8英寸芯片厂还有上海宏力半导体、上海贝岭、上海先进半导体、苏州和舰科技以及预期的台积电。   国家和企业都希望通过引进生产线满足国内庞大的需求。但目前已经投产的、代表我国半导体制造最先进技术的中芯国际,绝大部分产品都出口。一个有趣现象是,日本、美国、新加坡、意大利等国的驻沪领事成了中芯投产典礼上的特殊客人。知情人士解释,一方面中芯大多数的人才、设备都来自这些国家;另一方面,他们也是中芯主要的客户。   出口的芯片有相当一部分被再次加工后,重新进口。一个圈子绕下来,利润留在国外,国内工厂所得的只是低廉的浅层技术加工费。   核心技术空缺   核心技术空缺,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之一。   “国内市场很大,可我们的客户群集中在日本、美国。内销很少,主要是国内的技术落后,设计公司刚刚起步,需要一个学习、了解的过程。”中芯副总经理谢志峰解释道。   半导体产业包括三大产业群:IC设计公司(Fabless)、加工厂(Foundry)和封装测试厂。其中IC设计以人为主,是脑力密集型的产业。加工厂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高进入障碍的产业。下游的封装测试厂相比之下是中等投资密集和风险的产业。   我国的半导体产业集中在中、下游的芯片制造阶段。2000年,国内整个设计业只有1亿美元的产值,占国内半导体市场的1%,国内市场的0.8%。被发达国家半导体发展的趋势是把芯片制造转移到国外,本国内的IC设计公司大量增加。以美国为例,从1990到2000年的10年间,IC设计公司增加了将近10倍;总市值增加了125倍。营业额的年增长率是半导体工业的3倍。   中芯国际提供的资料显示,从技术含量来讲,国内70%以上的公司还在使用0.35微米及以上的制程工艺,与世界一流的代工厂相差好几个时代。   专利的数量与质量是衡量企业、地区或国家集成电路实力的重要标志。专门从事专利数据研究的恒和顿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本报数据,在IC领域,中国申请的专利数仅占世界的1.74%。在中国,该领域专利圈地最多的是日本占43.5%,其次是美国15.8%和韩国13.9%,本土的申请仅为8%。今年上半年,在中国申请专利的中国企业中,数量最多的是北京,占4.4%,上海仅占1.47%。   目前我国集成电路的主力队伍之一——六大主要芯片制造厂:华越(1980年成立)、上海贝岭(1988)、无锡华晶(1989)、北京首钢日电(1991)、上海先进(1995)、上海华虹NEC中(1997),有五家在长三角地区。据恒和顿数据提供的数据,这些企业十几年来加起来只取得了6项自主知识产权。   “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没有独立下单投片的能力,所以只能接别人的设计和订单代为加工。”邹世昌教授也认为造成国内生产线上80%产品出口的原因是集成电路设计水平落后。“我国的IC设计不仅水平不够,在数量上也绝对满足不了需求。”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的张洵博士这样说。   一条投资10亿美元的芯片生产线,每个月能生产3万至4万片8英寸晶圆片。那么至少几十家设计公司向其订货,才能“喂饱”这条生产线。而芯片厂只有连续5年都“吃饱”了才能赚回投资。   而2002年上半年,据对上海36家芯片设计企业的统计,这些设计公司的总产值不到2亿人民币,其中产值超过500万的只有15家,能独立下单的不足10家。   “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我国半导体技术落后,而且说明我国半导体产业链的不完善”。有关专家这样说。   政策矛盾   除去技术,目前的税收政策也使得国内厂商情愿将芯片出口再加工。   “内地一个特殊的情况是法制化不够。就拿税制来说,我只知道出口导向的优惠政策有很多,而内销的,我不了解。据说高科技企业的增值税可以从17%降到6%,甚至3%,但实际操作起来远没有那么简单,我从来没有搞清楚过。”张汝京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表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国家鼓励出口的税收政策也使企业更倾向接受国外订单。“18号文件(《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的精神是鼓励外资企业在内地兴办高科技企业,而内销其实是众多IC生产企业的重要目标。但同时,为了出口创汇,我国一直实行以出口为导向的税收制度。大政方针的矛盾是隐藏在技术后面,更为严重,更为关键的问题。”这位人士说。   内地,至少上海的芯片制造厂,其原材料都是进口的,企业需要用外汇支付关税、增值税。如果芯片制造企业将其产品内销,只能以人民币结算。这样企业为了保持外汇平衡只能以较高的价格向国家外汇管理局购买外汇,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且,如果产品内销,企业将不能享受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出口越多,企业获得国家支持的优惠政策就越多。不仅如此,当半导体半成品在内地各厂之间进一步加工、组装的时候,我国也要征收增值税。而在国外,半成品是不征税的。这样也使得芯片制造厂情愿把半成品芯片拿到境外加工封装。加上我国半导体产业链本身就不完善,国内生产线上80%的芯片出口而国内厂商又大量进口同类产品的问题就被放大了。   “尽管各地为半导体的发展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但如果税收政策的宏观导向不做调整,最终将极大影响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按市场规律发展   “我们现在还处于用市场换技术,以利润换技术的时代。”有关专家这样看待目前半导体市场上的利润外流现象。这位专家认为,根据国外统计数据,1元集成电路的产值将带动10元左右电子产品产值和100元国民经济的增长。发展半导体产业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而“与国外相比,我们的政策还不够好,而不是过头了,因为我国的半导体产业还是幼稚产业。我们应当让我国的半导体按照市场规律好好地、不受外界干扰地发展几年”。   国家信息产业部集成电路处处长徐小田认为,我国的半导体产业还刚刚起步,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而政府会抓住税收和市场这两个关键因素,创造适合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紧随中芯之后,上海宏力半导体预计明年元旦投产。宏力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认为,IC代工企业的发展将培育和带动IC设计公司的发展。台湾便是如此,先是IC代工生产,然后IC设计获得了发展,目前台湾成为了仅此于美国的IC设计地区。届时,中国的IC产业链才能真正发展完备。群聚效应一旦形成,相应的法律、政策的改革自然会跟上。至于是否会有企业因盲目投资而最终走向破产,应当由市场规律来决定。



关键词: 迷局     国产     芯片     出口     国内市场     进口     上海     中芯    

共1条 1/1 1 跳转至

回复

匿名不能发帖!请先 [ 登陆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