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在读书方面我百分百是非正常人类的,我读书的习惯就是什么书都看,唯中外名著不读。而对于《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来说,因它涉及面的广泛性,不得不让我想对它干点什么,不过那么大一部书,70多万字读下来也需要点时间,于是我选择了《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来从一个侧面熟悉《红楼梦》的一个部分(后来由于这本书的缘故,我还真就把《红楼梦》给读完了)。这部书作者是蔡义江,红学家,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等,筹创中国红楼梦学会、《红楼梦学刊》。
至于这边书的内容,无非就是对《红楼梦》一书中的诗词曲赋进行鉴赏,其实也有人批评他说,他在这本书里面把某些部分诗词曲赋评价得一文不值之类的。对于这些我不多做评价,对这本书也不做评价吧,毕竟人是有别的,评价一个事物的标准也肯定会有差异。这里我就拿我曾经发的一篇拙篇来滥竽充数,算是凑字数吧。
《熙凤二三话》(我QQ空间也有)
王熙凤在书里是最丰满着墨最多的人物,《红楼梦》如果没了王熙凤这个人物,整部书都会瘫痪。王熙凤,这个人物总是让人觉得就是个胭脂虎,其实太不全面,对凤姐也不甚公道。从文本里的很多地方可以瞧的出原原本本的王熙凤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凤姐也有色厉内荏的时候,并非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可卿丧中,晚间要找下处休息了,凤姐执意不肯在铁槛寺住下,这一点是因为那晚可卿给她托了梦,当时就把凤姐吓了一身冷汗。净虚求她办事的时候,她口里说“从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这晚上不敢住可卿停灵的铁槛寺,可不是自己打了自己的嘴。
凤姐终是个痴人。净虚求她办事很有办法,老姑子素知凤姐喜欢奉承,然凤姐也糊涂了,累了一天竟也不顾劳乏更与她攀谈起来,真是聪明人也有犯浑的时候。凤姐话语中还有一句说是“凡是什么事儿,我说要行就行”,这也是狂话。后文里凤姐与别人说起府里处境的时候,有句话与此相应,凤姐说“要是这样,我竟也不能了”,可见与净虚之言是她不经思虑脱口说出的,她并非外表那样强硬,毕竟是个女人。平时那种狠毒劲儿也是天性之中邪意的不经意的流露,因为凤姐系正邪而来之人,本就因天性使然。
凤姐持家有方,更有甚者说凤姐放荡,就是说她与贾、贾蔷两个的关系暧昧,看看凤姐对无端调戏她的贾瑞是什么手段就知道了。她从不跟人乱搞,与贾蓉贾、蔷两个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思恐怕只有亦正亦邪的人才明白,这样的人天分中带有一段痴意儿,对于跟自己脾气相投的人有种天生的亲切感,与他们两个的来往也都是因为有正事,贾蓉借当那一节,有的本子是被恶意篡改了的,原文非常严谨。凤姐是当家人,应对事务自然要圆滑些。贾蓉不知后事怎样,但贾蔷是实实在在的与龄官是真感情。但是有时候她们的对话中不免捎带着些“邪意儿”,不过是情理之中的了,人谁无过呢。正经场合里各是各的身份,各是各的口气,婶子就是婶子,侄儿就是侄儿。
凤姐放高利贷是真,不过却从没克扣过众人的月例,只是迟了几天发放而已,家下的人岂是好管理的,那“赵姨娘素日与那些管家媳妇们板厚”,邢夫人又是个倒三不着两,只知道贪图银子的人,平日又多嫌凤姐不顾大老爷那边,这两个人又不是省事的,她们说起闲话来对凤姐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书里的那句“你们这些管家奶奶哪一个是好缠的”这绝对不错,旁边批语也道是真话。
得罪人最多的也是凤姐。最不服凤姐的就是赵姨娘,她自己跟马道婆说过宝玉是孩子也罢了,“唯独不服这个主”,从书里的描写就知道了,凤姐对于赵姨娘那是一万个看不上,都是因这个赵姨娘太不堪,浑身上下找不出一点优点,说凤姐势利这是不对的,凤姐对探春是另眼想看的,对贾环实在看不下去,凤姐说“一个娘肚子里跑出两个天悬地隔的人来,想到这里我就不服”。何止是凤姐不服呢,我都不服。探春有胆识有才干,凤姐很是欣赏,贾环不自重,凤姐自然看不起他。当初岫烟进了园子,凤姐还怜她为人,多疼她些,可见凤姐更在乎的是人品,而非出身,凤姐对于贾母王夫人的恭谨孝敬不单是因为她们二位是掌权者,凤姐对于贾母的孝敬也是真心的。书里鸳鸯说过:“罢呦,什么凤丫头,虎丫头。他也可怜见儿的,在老太太、太太跟前没有个错缝儿,背地里不知得罪了多少人。”鸳鸯这话才是正评呢。
贾府是出的多进的少,银子花的厉害。管账的那几位那是什么名字?余信谐愚信,就是说滥支银子不问青红皂白。戴良谐音“大量”,钱华谐音“钱花的哗哗的流水似的”。记古董账的余录谐音“愚录”,贾府的银子不知在他们手里冤枉了多少。比如贾芸求凤姐办事,说是种树呢。批了二百两,贾芸只用五十两去置办,一百五十两都冤枉了,这就是一个缩影。可见元妃省亲留下的巨大亏空不可能再补得上了,后回中连吃的米饭都是“可着头儿作帽子了”要一点富余也是没有的了。第一回冷子兴跟贾雨村说起贾府的时候,这样的侯门公府已经是末世了。这样一个家管理起来要费多少精神呢,可见凤姐之功劳是很大的。
王熙凤放高利贷况且真正替她执行命令的是下人,具体情况怎样不能道明。她得的利钱也不一定就是自己昧了,贾府一日不如一日,吃穿用度什么不是钱,那些利钱用在了官中也为可知。就是凤姐自己的话了“真个的,我要钱作什么”,对于放高利贷凤姐说“再放一年,都要生吃了我呢”,贾琏也疑心她,凤姐后与平儿说起府里用钱长短的时候有句话:我也是一片痴心白使了。痴心半辈子兢兢业业打理家务事,还总思虑贾府的将来处境,她的病就是从忧思上来的,心力渐亏,又不知保养,病中想起什么事还要告给王夫人,一片痴心致使后来酿成了大病:血山崩,到头来却是骂声不断,这就是第五回判词里的那句了: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凤姐在意的往往都是溢美之词,比如贾芸求她办事,凤姐并不为那点子香料而是贾芸那张巧嘴,凤姐是因为喜欢奉承所以最后才能应了贾芸的差事。馒头庵的静虚为张金哥的婚事求凤姐,那姑子奉承的凤姐都“不顾劳乏”的与她攀谈起来,可见真正动心的并不是那李衙内孝敬的三千银子。最后张金哥与守备公子双双殉情是与凤姐没多大关系的,想来凤姐若是知道了她拆散了这样一对情人,也许会后悔当初不该插手。
凤姐的多情书中有写,比如说起香菱被薛蟠费力弄到手又搁置一边不理的时候,有一句“我心里倒可惜了的”,凤姐说“差不多的主子姑娘还跟他不上呢”,可知凤姐对香菱的人品是很欣赏的。凤姐与贾琏商议拿出老太太不用的铜锡家伙当银子的时候,对鸳鸯的评价是“正经女儿”,这就足以说明凤姐也是有些情痴的。清虚观打醮一回,张道士要抱过大姐儿,凤姐找了借口躲了,这个细节说明凤姐也是嫌道士们脏的,这个形景与宝玉倒是相似了。
对于贾瑞的死,更是不能冤枉了凤姐。那贾瑞是个什么样的人,第九回中写的很明白,“原来这贾瑞最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每在学中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请他;【蒙侧批:学中亦自有此辈,可为痛哭。】后又附助着薛蟠,图些银钱酒肉,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这样的败类死不足惜!他调戏凤姐,凤姐第一次是惩戒,第二次又是惩戒,无奈他死心不改,大夫给开的药名字叫“独参汤”,其实就是谐音“独身躺”,他不知死活,看见风月宝鉴的正面里头凤姐在里面招手叫他,他便不顾老道之言几番进出,最后枉送了性命,他的死是自作孽不可活。
尤二姐之死是凤姐干的,我还得为她说一句,尤二姐是无辜,而凤姐何尝不无辜,那贾琏就是个有酒肉便诸事不管的人,偷空还要勾引混账老婆,凤姐于感情上从未出轨,况且她的心平儿只知道三分,更何况是被她管制的下人,那个大太太邢夫人人格不健全,只知道敛财,除此一无所知,对于凤姐跑到二老爷那边去当家自己又得不了某些好处,所以怨恨凤姐的心不是一日了。我却知道王熙凤的心,凤姐在家做女孩儿时候也未必不是好女儿,四大家族都是相互扶持遮饰的关系,凤姐的婚姻自然不由自己做主,后来嫁了贾琏这个人,真是美玉落在了污泥之中。有红学家说贾琏只是把凤姐当做了一个随时可以骚扰的性对象,我完全赞同。夫妇二人之间没有一点情感,这样的婚姻对于她来说难道不是一场悲剧?所以只有当了管家才觉得自己有了价值,有些‘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思。贾琏不断的出轨致使凤姐愈加恼怒与他,贾琏与鲍二的前后娶的两个老婆都有染。这也就罢了至少没有威胁到她的地位,而尤二姐就不同了,贾琏说等凤姐死了就让她做二奶奶,这话真是戳中了凤姐的要害。王熙凤想尽招数把尤二姐诓入府中,几经周折,尤二姐又怀了身孕,这个对凤姐的威胁是相当大的,凭这一点凤姐就有可能被贾琏休掉,为自保,凤姐只好出了毒计。凤姐也应该这样想过:“尤二姐虽可怜,但是轻易沾染了贾琏这汪浑水也算活该,滥情人死不足惜!”后文里凤姐却记得尤二姐的忌日,贾琏都不记得。难道凤姐是因为要讨好贾琏才这样说的么,不全是。凤姐对于尤二姐的死多少也是有愧的,毕竟尤二姐也无辜。凤姐借刀杀人,后又发落了秋桐,真是那句“秋风扫落叶”。秋桐何许人也?贾赦贪多嚼不烂剩下的丫头子,那张嘴实在可恶,毫不知自重,这种出身的丫头也是可怜人。凤姐是什么人,这种名副其实的娼妇天天在眼前晃悠,自然心里难受。秋桐之死,阿凤罪过不小。
凤姐的妒从何来?说起也算是辛酸。小厮兴儿口中得知凤姐把房中的几个丫头都寻了不是撵出去了,唯独留下了平儿。兴儿的话不能完全作为证据就说明凤姐何等醋妒,从平儿与贾琏的对话来看,平儿说“他原行的正,走得正,你行动便有个坏心,连我也不放心,别说他了。”平儿这话是说的公道了,贾琏就是“皮肤淫滥蠢物”。而凤姐呢,好好一个干净女孩儿嫁了这么个人,心里自然不服。从某种程度上说凤姐并非是妒妇。我个人认为,凤姐心中应该这样想过:“滥情之人都该死,虽说本来是无辜的人,但是入了淫妇这一行,死不足惜。”有回末有一联说凤姐平儿的“淑女从来多抱怨,娇妻自古便含酸”,凤姐何尝没有心酸过,除了理家,再没有能让她觉得有心理安慰的事情了,感情更是不可求,跟贾琏谈感情无异于“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根本毫无用处。凤姐这么个聪明人什么看不明白,众人都只看到了凤姐的凌厉狠辣,有谁看见她心里的泪?朝夕相处的平儿只知道她的“三分”,何况被她管制着的家下大小仆人呢。六十几回末,凤平两个说话,平儿提到凤姐曾经怀了一个哥儿,六七个月还掉了,是气恼伤着的。什么样的事能气大到让六七个月的孩子都流产了呢,可见凤姐也是很可怜的。
看看作者对她的评价吧,全部判词是这样“[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甲戌侧批:警拔之句。】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甲戌眉批:过来人睹此,宁不放声一哭?】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甲夹批:见得到。】
判词里没有一句厌弃凤姐的意思,还以“卿卿”称呼她,可见作者对凤姐的态度。“生前心已碎”这句说的就是对夫妻感情早已心灰意冷,所以后文里有贾琏因石呆子的扇子一事被贾赦毒打了一顿,平儿愤愤不平还骂贾雨村是“饿不死的野杂种”,凤姐却毫无反应,这就是了,凤姐对贾琏早已没有感情,随他死活。“生前心已碎”这种评判非知己不能为,所以说凤姐的原型是跟作者有密切联系的。
凤姐的病越来越重,常年失眠,后又添下红之症,又羞于对人言,生怕别人取笑,还只一味的痴心理家,因此一直耽误着病中将息安养,到最后发展成血山崩。那时候这种病是绝症,据鸳鸯说她的姐姐就是害了这种病死的,所以凤姐注定短命。众人都快骂死了凤姐,凤姐说到底也只是个可怜人罢了,最后还要被休掉,回到金陵更是凄凉。她的兄长王仁都到了把亲侄女巧姐卖入妓院的地步了,可想而知曾经赫赫有名的金陵王家那该破败了成了什么样子。真就是那句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PS:刚才接到快递电话,我买的新书《乡土中国》到了。这是费孝通写的一本书,目的是为我们寒假的一次社会调查先做理论筹备,显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