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活动你都参加了吗?快来围观一下吧!>>
电子产品世界 » 论坛首页 » DIY与开源设计 » 电子DIY » 我的DIY作品回顾05:混合OTL功放与落地音箱

共4条 1/1 1 跳转至

我的DIY作品回顾05:混合OTL功放与落地音箱

院士
2022-03-18 16:04:03     打赏

混合OTL功放与落地音箱

    本DIY的最初想法是用“四管来复式收音机”作音源、用BG301(即:F001)集成块搭建单元电路作推动级、用3DD系列的大功率三极管搭建OTL功放电路、用自制的落

地音箱做音频还原输出,时间是在1982年(见图一)。  微信图片_20220315200550.jpg后来在制作过程中,买到了一台“夏普”的单卡调频收录机(见图二),音源解决得比较理想到位,于是就让“四管来复式收音机”退休了,直接用收录机的音频做音源(见图三)。

IMG_20220227_155931.jpg                                                图二

IMG_20220227_160150.jpg                                            图三

下面就说说推动级、功放和落地音箱制作过程中的那些事吧。

萌生用BG301集成块单元电路作推动的想法,缘于当时正在听“中央电大”里童诗白先生讲解运算放大器(见图四),觉得BG301集成块功能强大,用它做单元电路肯定效果不凡。

IMG_20220309_170422.jpg                                              图四

于是凭着我对运算放大器的一知半解,加上一些离奇的畅想,推动级就“上马”了。画板、腐蚀、焊装完成后,就着手调试(没有功放就用耳机听),刚开始接入时,信号怎么也过不去,反馈信号的大小换了好几种,也不见明显好转,同时集成块发热好快而且噪声也比较大,担心烧坏有关器件和引发连片故障,就把推动级放下来了(后来也一直没查出原因)。

在这抓耳挠腮之际,想到了跳过去,先调试功放级,我当时采用的功放级是OTL,即:“无输出变压器的功率放大器”电路,末端采用一对三极管(一只PNP型和一只NPN型)经大电解电容耦合至扬声器,调整的关键点是输出端的电压为零(理想值)或接近零。由于当时我采用的功放是在《无线电》杂志上抄的一个OTC电路,自己用三氯化铁溶液腐蚀的PCB板做得不好(现在反思可能是因为我做的元件布局或电源滤波问题导致噪声介入)、买到的对管也是次品级的,加上调试的经验也不足,所以,输出端的电压怎么也不能接近零伏,信号接入电路后,扬声器有信号出来但也存在交流声。为了查找问题的原因,就找一起参加电大学习的同学借“对管”,感谢一位同学的慷慨解囊,从他现成的功放板上拆下对管,焊装到我的功放板上,几经周折,结果还是不理想——噪声大、对管也热得有点高,这时又怕烧坏同学的对管,于是把对管还到了同学的功放上,并连功放板一起借来调试音箱。

音箱的箱体是用一副杉木门板做的,基本上都是3公分厚,外形尺寸依据记忆还原如图(见图五)所示,体积大而且重;

微信图片_20220315200639.jpg当时考虑的是要避免低音引起的震颤,采用了独特的混凝土基座,其制作更是发挥了我当时作为“外场”木工的专长,只是这个音箱基座的模板比起我每天上班制作的构件模板,那是十足的“小巫见大巫”了;箱体内壁上用小钉子钉上、拉上细麻绳、在麻绳下塞入吸声材料,吸声材料用的是旧棉衣里拆出的棉絮和做沙发剪下来的泡沫边角料;音箱采用单导向孔、无分频网络、12吋双纸盆扬声器;音箱外面涂“鳝鱼黄”树脂漆、正面用粉色网眼化纤布做防尘罩、混凝土基座粘贴枣红色平绒布(见图六)。

微信图片_20220317221146.jpg

                                   图六

音箱调试后,去掉了我的功放板前面的“高低音选择”和后面的“电平显示”功能(这两个功能收录机上都有),用收录机音频直接输入到“纯功放”,这样才勉强可以使用。特点是用音箱听磁带放音,震撼力强、音乐的细节(包含噪音)凸显。存在的问题是收录机的双声道信号只用了一个声道,音箱还原的声音不是我原想象的效果,所以这个落地音箱使用了一年多,以后就没有再用了。

    对这个DIY的回顾,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原因是内容偏多、实现的难度大于我当时的知识和能力、花钱费时(前后花了大半年时间),而结果是成功的比例小,给自己的打击大。想得很好的推动级失败了、觉得可以做好的功放却没有如愿。通过这一次的实践,使我比以前谨慎多了,而且得出了一条自己总结的“口头禅”——可以做好、做成一百件事,却不一定能做好、做成第一百零一件事。从此,我便开始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转向多做电器维修,这样可以在较短时间里接触到更多的设备、学习别人的设计思想、用更多的时间和方法分析问题、处理多种多样的故障,总结不同类型的经验与教训。




工程师
2022-03-18 20:08:28     打赏
2楼

学习


工程师
2022-03-18 23:20:33     打赏
3楼

不错的分享


工程师
2022-03-18 23:40:05     打赏
4楼

感谢您的分享


共4条 1/1 1 跳转至

回复

匿名不能发帖!请先 [ 登陆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