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wjdfd:
你的眼光和见解很独到。首先就CAN总线问题探讨一下。参考了CAN v2.0B的协议规范,以及众多从该规范引申出来的各种CAN协议(如iCAN)它们的最大传输速率都只能达到1Mbps,由此粗略得出传输每个bit要1ms。我们抱歉限于资历未有接触过更高速的CAN。请您给指示,设计也将为此作部分变更。设计中LPC2929的第一路CAN用来将各传感器数据加上标识符后全网广播,数据由各自系统处理单元LPC1758进行信息路由,各取所需。第二路CAN用来接收各个系统处理单元发出的驱动命令,根据数据报文的标识符执行相应操作。这样目的是精简数据帧,尽量避免数据仲裁和错误重发,正常情况下无需用到远程帧作数据请求,非常情况下才须出动此动作,例如有一路总线发生故障,就将上述两项事务由剩余总线承担(就是单总线结构),这样系统不至于瘫痪,但是有效信息的传输时间就呈指数递增。原因如上,不再熬述。另外考虑到系统的扩展问题,没有采用LIN进行局部连接。因为多一个LIN就相当于多一个星形网络,违背我们单平台精简的原则。这里还是要多谢你的建议。
设计中LPC9351直接管理车轮,在此上层的系统故障都会有保护,例如某条光纤断裂相应的那个LPC9351就将悬挂高度保持,阻尼设为适中。这样,平台检测不到车轮的反馈信息,会对其他车轮执行相应驱动(悬挂高度保持、阻尼设为适中,缓慢减速至故障排除)。
接着是我们的原创性声明。本设计完全由我们参赛三人专门为本次大赛而制作。可能是我个人的偏见,我反对随便找个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者实验室师兄师姐早已完成的工程项目,拿出来重新包装,肆无忌惮地到处参赛的行为。
最后回答你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我们不情愿但不能逃避的问题)。因为上述各种原因,抱歉地我们的作品还处在设计阶段,而且是初级阶段。目前还在争分夺秒地对各个理论进行引证,对原帖所述的各个关键技术逐一攻破,并尝试着写成论文发表。
再次感谢前辈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