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有几个疑问:1、麦克风输出的是交流电压信号还是电流信号?
2、图2是 电压放大吗?图1为电压放大还是电流放大?
3、图1、图2关于偏置电路的设置有什么讲究吗?
首先其实电流跟电压是分不开的,只是在对三极管静态分析的时候,我感觉用电流方便一点,,,以下是图2的分析 我标注了一下
图2NPN管工作在放大区的条件是 集电极反偏,发射极正偏, 分析电位 C点电位 Uc=UA -UR1 B点电位=UA-UR1-UR2 Ubc=Ub-Uc=UA-UR1-UR2-(UA -UR1 )=-UR2 <0 所以满足集电极反偏 (c 点电位高于B点) 因为发射极E 是与地相连,很显然满足发射极正偏 看电压的关系, Ube +Ib*220K+I*10K=VCC 其中 I=Ib+Ic IC=B Ic Vcc=3V 可以求出IB
刚才看了“第二弹”才联想到应该有第一弹,找到这里,看见大家讨论很热烈,我也发言补充一点。
1、我觉得把麦克风看成是“电压源”,好理解一些,原因是:那是一只电容麦克风,通过一只10K电阻连接在电源两端,工作时麦克风两端只有电压变化,直流电流几乎为0,与三极管基极之间的100n电容为信号输入电容;
2、左边的三极管为共发射极组态,集电极为输出,这里的100n电容为前后级耦合电容,上边的10K电阻是三极管的输出电阻,流过的电流实际上就是Ie,由Ib+Ic组成,用Ic=(Vcc-Uce)/10K估算静态工作点的参数,可以简便一些,由于三极管工作在线性放大状态,Uce约为0.8-1,而(Uc-Ub)/220K就是基极电流Ib;
3、左起第三根竖线上的10K与47K电阻组成了分压电路,使上面三极管基极的电压固定为Ub=Vcc*47K/(10K+47K),约为2.4V,这个三极管起推动作用,集电极接的1K电阻是防止电流冲击末级的三极管,把这级三极管的工作点抬高是为了让末级有较大的工作动态范围;
4、末级也是共发射极组态,集电极为输出,输出变压器的作用主要是阻抗匹配,初级是三极管的负载,直流电阻不宜太大,否则三极管的动态范围受到限制,通过一定的变比,把扬声器上的电阻折合到三极管的集电极上来,这样就可以在电源电压不高(3V)的情况下,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
由此看来,这个喊话器电路比较简捷,而且设计也比较周密,按下电源按钮就可以工作,松开就切断了电源,算得上是典型的“低功耗”产品。说得不对的欢迎批评、指正。
有奖活动 | |
---|---|
【EEPW电子工程师创研计划】技术变现通道已开启~ | |
发原创文章 【每月瓜分千元赏金 凭实力攒钱买好礼~】 | |
【EEPW在线】E起听工程师的声音! | |
“我踩过的那些坑”主题活动——第001期 | |
高校联络员开始招募啦!有惊喜!! | |
【工程师专属福利】每天30秒,积分轻松拿!EEPW宠粉打卡计划启动! | |
送您一块开发板,2025年“我要开发板活动”又开始了! | |
打赏了!打赏了!打赏了! |
打赏帖 | |
---|---|
多组DCTODC电源方案被打赏50分 | |
【我踩过的那些坑】STM32cubeMX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的“坑”被打赏50分 | |
新手必看!C语言精华知识:表驱动法被打赏50分 | |
【我踩过的那些坑】杜绑线问题被打赏50分 | |
【我踩过的那些坑】STM32的硬件通讯调试过程的“坑”被打赏50分 | |
【我踩过的那些坑】晶振使用的问题被打赏100分 | |
【我踩过的那些坑】电感选型错误导致的处理器连接不上被打赏50分 | |
【我踩过的那些坑】工作那些年踩过的记忆深刻的坑被打赏10分 | |
【我踩过的那些坑】DRC使用位置错误导致的问题被打赏100分 | |
我踩过的那些坑之混合OTL功放与落地音箱被打赏5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