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活动你都参加了吗?快来围观一下吧!>>
电子产品世界 » 论坛首页 » 综合技术 » 通讯及无线技术 » 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

共1条 1/1 1 跳转至

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

菜鸟
2007-09-23 20:48:31     打赏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可按其应用来分,也可以按他们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来分。

  (一) 按应用分类

  可分为海事卫星移动系统(MMSS)、航空卫星移动系统(AMSS)和陆地卫星移动系统(LMSS)。海事卫星移动系统主要用于改善海上救援工作,提高船舶使用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海上通信业务和无线定位能力。航空卫星移动系统主要用于飞机和地面之间为机组人员和乘客提高话音和数据通信。陆地卫星移动系统主要用于为行驶的车辆提供通信。

  (二) 按轨道分类

  通信卫星的运行轨道有两种。一种是低或中高轨道。在这种轨道上运行的卫星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它能够用于通信的时间短,卫星天线覆盖的区域也小,并且地面天线还必须随时跟踪卫星。另一种轨道是高达三万六千公里的同步定点轨道,即在赤道平面内的圆形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相同,在地面上看这种卫星好似静止不动,称为同步定点卫星。它的特点是覆盖照射面大,三颗卫星就可以覆盖地球的几乎全部面积,可以进行二十四小时的全天候通信。

  (三) 按频率分类

  按照该卫星所使用的频率范围将卫星划分为L波段卫星,Ka波段卫星等等。

(四) 按服务区域分类

  随着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通信卫星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按服务区域划分,有全球、区域和国内通信卫星。顾名思义,全球通信卫星是指服务区域遍布全球的通信卫星,这常常需要很多卫星组网形成。而区域卫星仅仅为某一个区域的通信服务。而国内卫星范围则更窄,仅限于国内使用,其实各种分类方式都是想将卫星的某一特性更强地体现出来,以便人们更好的区分各种卫星。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采用卫星轨道进行分类:以卫星为基础的移动通信的应用和研制情况,大体上可分为3种情况:

  (1) 卫星不动(同步轨道卫星)

  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Inmarsat以及正积极开发中的AMSC(美国),CELSAT(美国),MSS(加拿大)、Mobilesat(澳大利亚)等移动通信系统均属于这种情况。这些系统已经实现到车,船和飞机等移动体上的通信,实现到手机的通信指日可待。

  (2) 卫星动(非同步轨道卫星),终端不动

  它是通过非同步轨道卫星实现到较大终端(例如移动通信网的基站)的通信,而以后再连接到手持机的用户。Calling(美国)系统大体上属于这种情况。移动用户通过关口站上的卫星进行通信也基本属于这种情况。

  (3) 卫星动(非同步轨道卫星),终端也动。

  当前提出来的大量中、低轨道系统(如铱星系统、全球星系统、奥迪赛系统)极化均属这种情况,他们的特征就是做到终端手持化,实现了卫星通信适应未来个人移动通信的需求。

  就卫星在空间运行的轨道形状来说,有圆轨道和椭圆轨道。此外,卫星轨道与地球赤道可以构成不同的夹角(称为倾角),倾角等于零的称为赤道轨道;倾角等于90°的称为极轨道;倾角在0°~90°之间的称为倾斜轨道。圆轨道又可以按其高度分为3种:低轨道(LEO)(距地面数百公里至5000KM,运行周期为2~4小时);中轨道(MEO)(距地面5000~20000KM,运行周期4~12小时);高(同步)轨道(GEO)(距地面35800KM,运行周期24小时),它又称为静止轨道。由此,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基本上可以分为高、中、低三种。铱星系统(Iridium)和全球星系统(Globalstar)是LEO系统发展那最快的范例。奥迪赛系统(Odyssey)、InmarsatP-21是MEO系统的范例。Inmarsat系统、氚(Tritium)系统、亚洲卫星移动通信系统(ASMTS)(该系统是美国休斯公司建议我国发展的)是GEO系统的范例。其网络基本上与固定业务卫星系统相同。这三种系统都要用手持机进行个人通信。他们除了具有语音通信功能外,还应具有传送数据、传真、寻呼、静态图象和定位等功能。这3种不同轨道系统用手持机进行个人通信,各有优劣,其性能表如下表所示:

项目

低轨道

中轨道

高轨道

轨道高度

700~1200km

8000~13000km

35800km

波束数

6~48

19~150

58~200

天线直径

约1米

约2米

8米以上

卫星信道数

500~1500

1000~4000

3000~8000

射频功率

50~200W

200~600W

600~900W

卫星成本合计

卫星寿命

3~7年

12~15年

12~15年

地面站投资

高仰视角时间率

卫星可视域通过时间

短(10~12min)

中(约90min)

使用

复杂

普通

容易

卫星切换

频繁

频度小

地面网连接

容易

轨道展开时间

普通

          

  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已经将数以百计的通信广播卫星送入高轨道(GEO),在实现国际远距离通信和电视传输方面,这些卫星一直担当主角。但是,高轨道(GEO)卫星也存在一些问题:

  (1) 自由空间中,信号强度反比于传输距离的平方。高轨道(GEO)卫星距地球过远,需要有较大口径的通信天线。

  (2) 信号经过远距离传输会带来较大的时延。在电话通话中,这种时延会使人感到明显的不适应。在数据通信中,时延限制了反应速度,对于2001年台式超级计算机来说,半秒种的时延意味着数亿字节的信息滞留在缓冲器中。

  (3) 轨道资源紧张。高轨道(GEO)卫星只有一条,相邻卫星的间隔又不可以过小,因为地球站天线分辨卫星的能力受限于天线口径的大小。在Ka频段(17~30GHz)为了能够分出2°间隔的卫星,地面站天线口径的合理尺寸应不小于66cm。按这样计算,高轨道(GEO)卫星只能提供180颗同轨道位置。这其中还包括了许多实用价值较差,处于大洋上空的位置。

  中、低轨道卫星(MEO,LEO)用于个人全球通信有很多优点。低轨道卫星(LEO)轨道高度仅是高轨道(GEO)卫星的二十分之一至八十分之一,所以其路径损耗通常比高轨道(GEO)卫星低很多,所发射的功率是高轨道(GEO)卫星的二百分之一至二千分之一,传播时延仅为高轨道(GEO)卫星的七十五分之一,这对实现终端手持化和达到话音通信所需要的时延要求是很必要的。但是由于运转周期和轨道倾角关系,中轨道(MEO)和低轨道卫星(LEO)通信卫星相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不再是静止的,为了保证在地球上任一点均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通信,必须精心配置多条轨道及一大群具有强大处理能力的通信卫星,这样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空间系统要实现稳定可靠的运转,涉及到技术上和经济上的一系列问题。当今,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和小型卫星技术的发展,使解决建立大型中轨道(MEO)和低轨道卫星(LEO)卫星通信系统的难题成为可能,从而开辟了“空基”通信的新时代。





关键词: 移动     通信系统     分类     卫星     系统     通信     轨道    

共1条 1/1 1 跳转至

回复

匿名不能发帖!请先 [ 登陆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