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射(End-Fire)结构
定义特征:最大辐射方向与天线物理轴线重合,能量集中在前向,后向与侧向电平显著抑制。
实现方式举例:
八木—宇田阵列:一根驱动振子配合反射器与引向器,通过互耦建立行波电流,使波束沿杆状结构指向前端。
对数周期阵:振子长度与间距按几何序列递增,维持端射相位关系的同时实现倍频程以上带宽。
轴向模螺旋:导线绕制成圆柱螺旋,圈长接近一个波长,产生沿轴的圆极化辐射。
适用场景:点对点微波链路、卫星地面站、射频识别读取器。
环形(Loop)结构
定义特征:导电闭合环路作为辐射体,辐射场与环路面积、匝数成正比,远场呈环面状方向图。
细分拓扑:
单匝电小环:周长远小于λ,等效磁偶极子,适用于低频接收。
多匝谐振环:周长约λ/2,Q值高,可嵌入短波便携机。
磁性加载环:高μ磁芯缩尺,减小几何尺寸而维持辐射效率,常见于手持RFID读头。
共面阵列环:印刷在介质基板上的多环同相馈电,实现窄波束扫描。
适用场景:中波广播接收、近场无线能量传输、地下管线探测。
偶极子(Dipole)结构
定义特征:两段对称导体通过平衡馈电形成驻波电流,基模呈“8”字形方向图。
演进形态:
半波直线:长度λ/2,输入阻抗≈73 Ω,基础测量基准。
折叠半波:两平行导体短接两端,阻抗升至约300 Ω,便于与平行双线匹配。
套筒巴伦偶极:在馈电点外套λ/4金属管,抑制外表面电流,提高辐射纯度。
对数周期偶极阵:多根不同长度偶极子按频率对数排布,实现10:1以上驻波比带宽。
双频非对称臂:两臂不等长激励两个相邻频段,用于蜂窝/Wi-Fi共用天线。
适用场景:基站辐射单元、短波天调系统、电磁兼容测试场。
缝隙(Slot)结构
定义特征:在导电面上开槽,槽口切向电场等效磁流辐射,与互补金属条呈对偶关系。
常见形式:
矩形谐振槽:长度λ/2,开在波导宽边,主模TE10场分布激励。
环形槽:圆极化场合,两正交简并模相差90°,用于GPS陶瓷片。
渐变槽(Vivaldi):指数曲线侧边构成行波辐射,具备倍频程带宽。
波导缝隙阵:多槽按泰勒或切比雪夫分布切向排列,获得低副瓣高增益。
适用场景:机载雷达共形蒙皮、毫米波成像阵列、5G毫米波终端模组。
口径(Aperture)结构
定义特征:利用金属或介质开口截获球面波,经相位校正后形成高增益平面波束。
典型实现:
角锥喇叭:矩形或圆形波导渐变扩展,口面场同相,增益与口面面积成正比。
抛物反射面:馈源置于焦点,口面场经二次反射获得轴对称笔形波束,效率≥65%。
卡塞格伦双反射:主抛物面+副双曲面,缩短纵向尺寸,便于馈线布置。
介质透镜:人工梯度折射率或阶梯型延迟结构,平面化馈源布置,适合毫米波封装。
适用场景:深空测控地面站、微波回传、汽车77 GHz雷达。
端射、环形、偶极子、缝隙与口径五类天线覆盖了从低频到毫米波、从全向到高增益、从窄带到超宽带的工程需求。依据工作频率、增益指标、空间约束与制造条件,可选取单一类别或组合架构,实现最优的电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