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导读:华为 电信 SDH
中国的国产电信设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难的发展历程,每一块“阵地”都是从西方列强手中夺回来的。可是一旦到了陌生的国度,却发现好像又回到了起点,一切必须从零开始。其实,不必过于悲观。我们拥有在国内市场积累的成功经验,几乎可以和西方巨头媲美的技术和产品,还是在熟悉的电信行业,还是面对几乎相同的客户群,当然,他们也许和我们十年前的发展状况相似。因此,可以借鉴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特别是中国的市场策略,如“农村包围城市”、“建立军事根据地”、“统一战线战略”、“ISC战略”等。华为就是这么做的,收到了良好的运作效果和市场业绩。
华为诞生于中国市场,成长于中国市场,是一个吃中国饭、读中国书的土生土长的“中国孩子”。过去20年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以及得天独厚的中国电信市场哺育了华为,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并且学会了在残酷的市场上“乘风破浪”。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电信市场在华为诞生之前就是全面开放的国际市场,那时中国的电信网络充斥着号称“七国八制”的西方设备。因此,“吃中国饭、读中国书”的华为,一上学就和外国“优等生”坐在了同一间课堂。华为在没有出过国门的情况下,就已经充分领教了和西方巨头竞争的残酷。在中国做市场,就是从西方列强嘴中“虎口夺食”,把民族品牌国产设备的市场占有率从零开始做到No1。其实,中国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国际市场。
在中国这个国际市场里和西方列强竞争,使华为一开始就具备了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中国市场摸索出的成功经验,到海外市场也一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在中国市场制定的市场策略,到海外市场也一定管用;在中国市场行之有效的流程和架构,对创建全球市场体系也肯定会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在中国市场锻炼和培养的人才团队,拉到国外去也一定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在中国市场上经受住战火考验的技术和产品,到其他国家也一定能“攻城略地”。
引进高级人才是要付出高成本的,大量的人才还得公司自己培养。为此,华为组织大批有实战经验的“老”海外市场人员,编写了大量的国际市场成功案例,各部门也编写了国际市场的培训教材,组织主管或者专家负责为从国内市场一线选拔的优秀骨干上课培训。国内的人才就这样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国际市场。他们外语口语也许不是很好,但都是受过本科或者研究生教育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语言关很快在实战中得以突破。他们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丰富的产品技术知识和市场开拓能力,市场感觉比较好,后劲比较大,在海外市场上取得的业绩往往也不错。
尝到甜头的华为老板,开始把大批国内市场的高级主管“赶”到国外去,其中包括一些常务副总裁、高级副总裁、总监、办事处主任等国内市场的精英。他们担任了地区部总裁、副总裁、总监、代表处代表。他们擅长把前人已经开垦的土地种成“高产田”,获得全面丰收,因为他们在中国市场已经拥有了从10亿元人民币跨越到百亿元大关的成功经验。而且,在他们到达国际市场之前,创始团队已经解决了市场准入问题,市场体系也相当完善,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这些高级主管不像创始团队那样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麻烦,他们没有分心的烦恼,没有后顾之忧,可以集中精力开拓市场,在创始团队开垦的“沃土”里“种”出高产的“庄稼”来。
华为的光网络传输产品,包括SDH和DWDM,也是在国内市场获得巨大成功后才推向国际市场的。目前,光网络传输产品已经成为亚太地区市场上份额最大的产品,为华为的全球市场贡献了25%的销售额。
占华为海外销售半壁江山的无线通信产品,销售经验同样来自国内市场的成功。如果没有1996年成功开发FDMA技术的ETS450产品的经验,就不可能有华为今天的整个无线产品线;如果没有1998年华为在国内成功推出GSM,就不可能有今天的3个3G标准的开发;如果没有无线智能网(WIN)在中国移动成功推出“神州行”(Prepaid)的大规模商用,就不可能有泰国市场WIN项目的成功签单。
更为重要的是,华为开发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很好的回报,而且大多收回了研发成本,因此,它们可以“轻装上阵”,在国际市场上将更加具有竞争力。
相关延伸:SDH
有奖活动 | |
---|---|
【有奖活动——B站互动赢积分】活动开启啦! | |
【有奖活动】分享技术经验,兑换京东卡 | |
话不多说,快进群! | |
请大声喊出:我要开发板! | |
【有奖活动】EEPW网站征稿正在进行时,欢迎踊跃投稿啦 | |
奖!发布技术笔记,技术评测贴换取您心仪的礼品 | |
打赏了!打赏了!打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