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历是链表最经常的操作之一,为了方便核心应用遍历链表,Linux链表将遍历操作抽象成几个宏。在介绍遍历宏之前,我们先看看如何从链表中访问到我们真正需要的数据项。
a) 由链表节点到数据项变量
list_entry宏是用来根据list_head指针查找链表所嵌入的结构体的地址,具体实现是依赖宏container_of:
#define list_entry(ptr, type, member) container_of(ptr, type, member)
#define container_of(ptr, type, member) ({ const typeof( ((type *)0)->member ) *__mptr = (ptr); (type *)( (char *)__mptr - offsetof(type,member) );})
#define offsetof(type, member) ((size_t) &((type *)0)-> member)
container_of有三个参数, ptr是成员变量的指针, type是指结构体的类型, member是成员变量的名字。 container_of 的作用就是在已知某一个成员变量的名字、指针和结构体类型的情况下,计算结构体的指针,也就是计算结构体的起始地址。 计算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用该成员变量的指针减去它于type结构体起始位置的偏移量。在这个定义中,typeof( ((type *)0)->member ) 就是获得 member 的类型, 然后定义了一个临时的常量指针 __mptr, 指向 member 变量。 把 __mptr 转换成 char * 类型, 因为 offsetof 得到的偏移量是以字节为单位。 两者相减得到结构体的起始位置, 再强制转换成 type 类型。 offsetof在这里,TYPE表示一个结构体的类型,MEMBER是结构体中的一个成员变量的名字。offsetof 宏的作用是计算成员变量 MEMBER 相对于结构体起始位置的内存偏移量,以字节(Byte)为单位。
b) 遍历宏函数首先定义一个(struct list_head *)指针变量i,然后调用list_for_each(i,&nf_sockopts)进行遍历。在[include/linux/list.h]中,list_for_each()宏是这么定义的:
#define list_for_each(pos, head) for (pos = (head)->next, prefetch(pos->next); pos != (head); pos = pos->next, prefetch(pos->next)) 它实际上是一个for循环,利用传入的pos作为循环变量,从表头head开始,逐项向后(next方向)移动pos,直至又回到head(prefetch()可以不考虑,用于预取以提高遍历速度)。大多数情况下,遍历链表的时候都需要获得链表节点数据项,也就是说list_for_each()和list_entry()总是同时使用。对此Linux给出了一个list_for_each_entry()宏,与list_for_each()不同,这里的pos是数据项结构指针类型,而不是(struct list_head *)。
#define list_for_each_entry(pos, head, member)……某些应用需要反向遍历链表,Linux提供了list_for_each_prev()和list_for_each_entry_reverse()来完成这一操作,使用方法和上面介绍的list_for_each()、list_for_each_entry()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