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招聘陷阱很多,被骗的求职者不少,但采取维权手段的较少,大多求职者遭遇陷阱后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这与其主观认识有关。求职者对待维权有以下几种认识:
1、没有必要维权。一些求职者认为,自己被骗的金额不多,把自己被骗的钱当作增长见识的“学费”。
2、没时间精力维权。大多求职者求职时四处奔波,精力有限,明知被骗,也无暇顾及维权,至多在一些BBS上发泄一下。
3、维权成功的希望渺小。求职者大多在外地求职,人生地不熟。一些执法机构执法不严或以人手不够,金额太小等为由迟迟不去查处。投诉之后,如石沉大海,没有回复。维权程序复杂,如求职者要了解招聘单位是否正式注册,还须先到工商部门自己花费(一般为60元)去查询。这些因素,使求职者认为即使去维权,成功的把握也不大。
中国求职防骗维权网认为:如遭遇求职陷阱,采取消极的不作为的态度显然是不可取的。我们一方面期待政府出台专门的法规,设置专门的机构来加强管理,更有力地打击各种招聘欺诈与诈骗。另一方面,在现有条件下,我们仍可采取一些积极的有效的措施来维权:首先,如果具备时间及上网条件的,可以通过互联网联络召集被同一招聘单位欺诈或诈骗的其他遭受损失的求职者。团结才有力量,人数众多,金额巨大的招聘欺诈或诈骗,才能更容易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也才能得到更快更有效的维权。集中起来后,如果有证据证明的损失金额超过当地构成诈骗罪标准的(各地构成诈骗罪的金额并不完全相同,如广州市是500元,可咨询当地律师了解),则应联合起来共同向公安部门报案。公安部门的介入显然比其他执法机构更有效。如果低于当地构成诈骗罪标准的,则应区别情况,向工商部门或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与此同时,应主动联系当地媒体,借助舆论的力量来帮自己维权。自己精力或上网条件有限的,则委托当地的律师通过各种途径代理自己维权。由于律师熟悉法律法规,当地律师熟悉了解当地情况,一般与当地执法司法机构、媒体联系紧密,因此由他们代理维权会取得较好效果。
来源:中国求职防骗维权网 www.job-31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