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取得100亿元销售收入的无锡尚德,已经开始了迈向1000亿规模的征途。身为纽交所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家,施正荣在完成上市的三年之后,开始了无锡尚德的再次“创业”。
无锡尚德正在有计划地进军薄膜太阳能和太阳能发电站,近日,江苏当地一位太阳能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按照尚德电力第二个五年规划,到2012年尚德电力将形成硅材料、硅基电池、硅薄膜电池、光伏组件和发电系统及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
而3年前的2005年,无锡尚德的销售收入还只有2.26亿美元。
与此相对应的是,尚德的产量2002年只有10MW,2007年达到540MW,预计2008年实现1000MW。
从100亿到1000亿
自从2005年12月15日施正荣在纽交所按响了上市交易铃之后,尚德电力就成为国内太阳能企业的典范,尚德神话也大大刺激了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
2006年以来我国光伏企业的诞生速度堪比雨后春笋。据《ChinaVenture-2007年中国光伏企业海外上市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7月31日,已有江西赛维、天威英利、天合光能江苏林洋等10多家国内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IPO融资总额19.77亿美元,总市值达178.65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市盈率49.47。精明的企业家们瞄准了光伏业的可观利润,纷纷想进来分一杯羹。
据Solarbuzz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片产量为3436MW,同比增长56%(2006年为2204MW)。其中日系厂商的市场份额由2006年的39%下降到了2007年的26%,而中国厂商的市场份额却由2006年的20%迅速提升到了2007年的35%,表现尤为突出。
同时,国内太阳能行业也进入战国时代。
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尚德电力依然是国内销售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
历年年报显示,尚德电力的销售收入从2005年2.26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13.4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44.2%;净利润从2005年3060万美元增长到2007年1.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36.5%;产量2002年10MW到2007年540MW,预计2008年1000MW。
第二位是后起之秀天威英利,其2007年实现收入5.57亿美元。不过盈利增幅最强的却是河北晶澳公司,同比增长362.71%。
根据资料,2007年底,尚德电力完成产量360兆瓦,形成540兆瓦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公司市值突破百亿美元,进入世界光伏前三强。
同时,施正荣着力打造的完整的产业链正付诸实施。按照公司第二个五年规划,到2012年尚德电力将形成硅材料、硅基电池、硅薄膜电池、光伏组件和发电系统及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
挑战2008
由于目前各国太阳能电池需求放缓,业内人士认为,有可能影响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未来业绩。但尚德电力CEO施正荣表示,公司2008年有着强大的销售渠道,同时希望2009年一些如意大利、希腊和韩国等地的新兴市场也有旺盛需求,作为德国、西班牙和美国市场的补充,使公司2009年利润和收入继续高速成长。
一方面,尚德电力通过涉足上游硅料的生产,以减少对原料的依赖。
2008年03月,尚德电力发布公告称,已与韩国东洋制铁化学株式会社签约,将向后者提供多晶硅,合同金额为6.31亿美元。根据该合同,在2009-2016年期间,尚德电力每年将向东洋制铁供应定量多晶硅。
施正荣称,与韩国东洋制铁在优质多晶硅供应方面进行合作,有助于尚德电力拓展与韩国太阳能公司的关系,建立长期供应渠道,并加速实现太阳能与煤炭等传统发电形式的成本持平。
光伏企业的迅速发展使作为光伏电池原料的多晶硅严重供不应求,2006年7月,施正荣力排众议,在对己方极为苛刻的条件下与世界十大硅材料供应商之一的美国MEMC公司签订了10年总额达60亿美元的硅材料供货合同。之后在2007年6月,尚德又与美国HoKu签订了6.78亿长达十年的多晶硅供货合同。
之后多晶硅价格的一路飙升证明了施正荣的远见。
在2007年下半年的全球光伏市场,多晶硅价格的疯狂上涨对绝大多数的光伏下游企业来说绝对是个噩梦。尚德却得以安然度过。行内素有“拥硅为王”的说法,施正荣凭借他对时势的把握,为他的太阳能帝国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008年4月15日,无锡尚德宣布,基于对太阳能发展市场的最近分析,Frost & Sullivan认可尚德电力获得2008Global Frost & Sullivan Company的年度奖。
“我们很荣幸接受这个奖,它进一步确认我们的承诺——对全球顾客提供最创新最优质的太阳能产品。”施正荣博士说。
在颁奖词中,Frost & Sullivan Company还提到了MSK。
MSK为尚德电力在日本收购的一家光伏下游企业。2008年春,尚德电力由此打入日本市场。
同时,尚德电力向意大利Socotherm公司和TSNergy公司组建的合资企业Socovoltaic系统公司供应230MSK光伏玻璃板,用于该合资公司设计、制造和设置一体化光伏(BIPV)系统。
这正是尚德电力的另一延伸方向,即进入薄膜太阳能电池。
受全球多晶硅原料供应紧张,价格飙升的影响,2007年全球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市场份额明显提升。
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由2006年的181MW提升到了2007年的400MW,同比增长1.1倍,薄膜太阳能电池占全球太阳能电池的份额也由2006年的8.2%,提升到了2007年的12%,提升了3.8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认为,2008年将是光伏产业风起云涌的一年,也将会是光伏企业在原料问题上激烈竞争的一年。
施正荣带领下的尚德能否续写他一手缔造的神话?
薄膜太阳能:下一个主战场?
2006年4月,尚德签约2008北京奥运会主体育馆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确定在“鸟巢”的12个主通道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对尚德来说,这是进入国内光伏主流市场的一次机遇。
同年8月,施正荣再次表达了他对国内光伏并网发电市场的重视。尚德公司举行“尚德电力服务上海启动仪式”。随后的11月,施正荣赶往上海,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签署在此投资建设新型电池研发制造基地的协议。07年5月9日,这个总投资三亿美元的电池基地正式落户上海。据悉,这也是全球首个硅薄膜电池基地。
硅薄膜电池是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产品,它跟市场上主流的硅片太阳能电池相比,转换效率略低,但优点是成本低。
除了降低成本、突破产业链“瓶颈”的考虑,人们猜测,施正荣此举很可能是瞄准上海光伏并网发电市场而发。因为对于国内的光伏市场来说,成本低的薄膜电池显然是最佳选择。而中国城市中,在“鼓励绿电”方面,上海一直走在前面。
施正荣曾经表示,相信尚德要在太阳能行业,永远立足于领先的地位,每5年必须有一个杀手锏的技术。否则,很快会被后来者超越。
事实上,在搞研究出身的施正荣的带领下,尚德的技术一直站在世界光伏产业前沿。尚德公司的研发中心已被确定为江苏省光伏能源工程技术中心,拥有2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上文中提到的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就由尚德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将于今年年中投产。
据悉,与目前常见的硅片太阳电池相比,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用硅量仅为前者的1%左右,可使每瓦太阳能电池成本从2.5美元降至1.2美元。这种高科技新产品可与建筑物屋顶、墙体材料如玻璃幕墙融为一体,既可并网发电又能节约建筑材料、美化环境。
此外,该公司研发中心对第三代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也正在进行,“预计到2009年达到20%的转换率,而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制造成本将下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