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条
1/1 1 跳转至页
研究生遭遇集体贬值
转自:http://www.qianlong.com/3413/2003-7-23/225@949277.htm
中国研究生缘何遭遇“集体贬值”
------------------------------------------------------------------------------
--
千龙网 兆丰 2003-07-14
[千龙网记者兆丰 7月14日报道]“工作起来‘研究生不如双学士,双学士不如本科生
’”,如今在高学历盛行的时候,民间竟流传着这种说法,让研究生们颇有些愤愤不平。
据了解,1980年至1998年,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增长了两倍,研究生则增长了8倍,在清华、
北大等学校,研究生人数已经占到学生总数的一半。到2005年,在校研究生将突破100万。
而实际上,在研究生不断扩招的同时,研究生“含金量”遭到各方质疑的声音一直没
有停止。细观研究生的学习环境也会发现,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着的“惯性”正使研究生培
养“积重难返”——研究生学历正在经历着“集体贬值”。研究生教育确实该“研究研究
”了。
“知识精英”遭遇就业“滑铁卢”
今年是研究生就业压力最大的一年。随着用人单位的胃口越来越高,文凭招牌难以一
劳永逸,单位更加注重实用能力,研究生也没有那么从容了。
山东大学的一位王姓研究生不久前从济南来到北京,奔波于各大人才交流会上,在求
职大军中同样被挤得焦头烂额,频遭“滑铁卢”。“单纯的一纸研究生学历难以居高临下
,如今的时代是靠实力说话,也得现实点。”说这话时,王刚跟一家公司达成初步意向,
尽管薪酬只有预想的一半。几番周折之后,王更清楚现实的处境。
与小王一样,更多的研究生开始认识到了研究生“含金量”在减少,就业压力也在日
趋增大。据统计,仅在北京,今年研究生毕业人数比去年增长27.1%,达到2.3万人。而
要么考证增加就业砝码,或者选择读博士成为许多硕士研究生的出路。
北京某高校一研究生告诉记者: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以“压力之下无惧色
”这句话作为自勉,而如今这句话似乎离自己已越来越远了。记者从北京部分高校了解到
,一些研究生普遍期望能拿到月薪6000元以上,实际上3000元就可签约,严峻的形势让研
究生就业的期望值也在不断调整。
“真论实际操作能力,如今的研究生还真很难说水平能高出多少,如今企业已经不需
要靠学历撑门面,我们还是看实力。”北京一家IT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这样对记者说。他
甚至认为,毕业研究生的“稀缺性”在下降,高学历人才的“消费虚热”已开始降温,硕
士与学士没有完全体现出层次上的差异性,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的脱节是影响社会对研究
生评价的关键因素。而且目前有些学校的研究生培养中的浮躁之风正让研究生质量在打折
扣,高学历人才的就业压力也清晰地表现出来。
大学生为了就业而读研,市场却说文凭不能代表能力。而更多的人则疑惑的是,学习
质量下滑,就业行情下跌,如今研究生为何开始不值钱了?今天的研究生到底咋了?
研究生教育七大“怪现状”
研究生质量下降并非“空穴来风”,最近一段时间,研究生学习质量问题正在受到社
会多方面的关注。而最直接的理由则是: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水平大不如以前,在很
多专业上,缺乏能够真正有别于本科生的能力。“我看不出水平真能高出一大截来。”在
某网站工作的李先生说。而事实上,研究生自身的原因也使这一问题大打折扣。“水硕士
”和“水博士”造成的“七大怪现状”已成为影响研究生质量的“瓶颈”。
■怪现状一曰:就业第一,学术靠外
在采访中很多学生坦言,之所以考研究生是从就业的角度出发的,就业的压力使自己
选择了考研。而基于此,报考工商管理、法律和计算机的考生数量庞大,而报考哲学、历
史、宗教等专业的研究生相对较少。
由于不少研究生抱着单纯的就业目的参加考试,学术功底十分薄弱,一些学生甚至无
法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目的非常功利,弥漫着浮躁、浅近、轻飘的学风,研究风气淡薄,
思考能力下降,缺乏真才实学,把研究生学历当做“敲门砖”,只求找一个好工作,精力
没有放在学习和科研上。
“现在的研究生包括理科的研究生普遍比较注重实际,多数是哪儿钱多去哪儿。这些
年来为什么各学科难以出现出类拔萃的人才?缺乏志向和做学问的兴趣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哲学家任继愈先生不无担心地说。
■怪现状二曰:30个学生,一导师带
“以前是一位导师指导2-3名研究生,现在是一位导师指导20-30名研究生,科研水平
和论文质量的下滑趋势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历史学教授唐凌说
。
李政道也曾说:研究生的培养,从根本上应采取“一对一”的模式。中国人民大学教
授顾海兵认为,目前研究生很多几乎是处于“放羊”状态:“师生之间一两个星期见一面
,而有的要一两个月甚至半年才能上一次课。有的导师忙于自己‘赚外快’和‘做学问’
,无暇顾及研究生的学习情况,有的甚至导师学生‘老死不相往来’。”
“导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最后论文答辩的时候,给你圈定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确
保你的论文顺利通过。”北京一高校学生直言。
■怪现状三曰:学生出题,导师难坏
“有水平的没时间,有时间的却没水平”,导师制度的参差也造成了研究生质量的摇
摆。在导师的选拔上,往往是“内部消化”,有的教师缺乏带研究生经验,有的甚至不具
备带研究生的资格。
“矮子里拔将军,越拔越矮”,显然,研究生扩招带来的是导师数量的减少,而导师
少的另一结果是“赶鸭子上架”,甚至还会出现学生出题,把导师难住的情形。研究生导
师考核制度不完善,地方院校的一些教师缺乏国际交流的机会,很难接触到国际学术研究
的前沿。
“其实导师队伍最大的问题是导师本身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及责任心。”一位不愿
透露姓名的高校教师在谈到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时说。此外,有人提出,目前的“满堂灌
”上课应该改为以研究为主,避免研究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
下一页:■怪现状四曰:本硕连读,师徒一块
■怪现状四曰:本硕连读,师徒一块
在很多专业和系科,“近亲繁殖”严重,从教授到副教授,从博导到助教,从学科带
头人到普通教员,几乎清一色的都是本校毕业留下来的,不少是本硕连读。教授留自己的
弟子在身边,等弟子做了教授、博导,又留自己的弟子在身边,全系教师大多皆可唤作“
师兄”、“师徒”。
有关人士给出的理由是:自己的学生,自己比较了解。而这种现象的弊端无疑是路子
越走越狭窄。在这种温和而缺乏生气的局面中,在校学生无从接受其他门派学术观点的启
发,所学者少,所见者寡,视野不开阔,思路打不开,陷入恶性循环。
■怪现状五曰:答辩人情圆,论文抄不怪
目前对研究生培养的管理办法过于量化,如一个文科博士生在读书期间要求在核心期
刊发表论文2篇,毕业论文要求在10万字左右,这些硬性的规定令学生无法潜下心来真正研
究问题,甚至造成了论文抄袭,或者找“枪手”写作的现象。此外,答辩中的“裙带”关
系,也使得导师往往碍于面子给学生“网开一面”。
有人士这样告诉记者,有的学生在论文写作中会有编造数据,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现
象,导师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为其提供方便。有些导师忙于行政或个人事务,
对研究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或是碍于师生情面和熟人关系,或“菩萨心肠”,不忍心
让自己的学生“受苦”,在论文答辩时只好为学生提供方便,一路开绿灯。
■怪现状六曰:“官商傍学”,把“经”念歪
如今教育水平提高,硕博士越来越多,但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正牌的,有冒
牌的,有高含金量的,也有滥竽充数的。毋庸置疑,如今少数从政或经商的在职研究生的
“滥竽充数”,没有上几天课,却能够获得文凭,也使这一精英化教育面临挑战。“研究
生班”的疏于管理甚至成了研究生的“害群之马”,有人甚至还据此提出了“文凭泡沫”
的说法。
■怪现状七曰:廉价劳力,“老板”用败?
据记者了解,几乎所有研究生都要为导师干活,接数量不少的横向课题来做,这在理
工科专业犹甚。为了完成导师交代的项目,研究生需要付出相当多的精力,这成为研究生
在校期间最大的压力来源。
在研究生中,导师一般被称为“老板”。“研究生是廉价劳动力。”毕业于北京某理
工院校一位李姓研究生说。这位研究生就曾经花费半年的时间全权负责“老板”交代的一
个项目,所得的报酬大约在300-1000元左右。他曾经连续在实验室熬过好几个通宵:“最
痛苦的是我明明知道这东西根本就与我的专业无关,可我还要早出晚归,那种心情很复杂
。”
李很无奈,而他这样的经历还在各个学校不断上演。研究生将过多的精力分散于帮导
师做项目上,导致精力不济,“我想学好自己的专业,可是我单调地重复同一工作,专业
倒没有了精力。”李说。而这显然并不是研究生教育的初衷
■怪现状八曰:质量滑坡,扩招买单?
连续几年超过30%比例的扩招确实带来不少问题,在研究生质量遭质疑的同时,人们
把目光集中到扩招上,有人甚至认为研究生扩招是教育“大跃进”的恶果。
对此,北京有高等教育研究学者对记者说,如果说仅从市场的反馈来说如今研究生质
量大幅度下滑,还并不准确,也缺乏直接的比较依据,尽管研究生培养上需要改进是现实
,但把板子全打在扩招上显然也不合理。中科院院士王迅教授也认为,近年来研究生的质
量确实有所下降(特别是博士生),但这在扩招以前就已经出现。
在很多研究学者眼里,研究生质量开始逐渐得到重视。从表面上看,如师资、教学设
施、科研设备等等还没有跟上招生规模,似乎是主要原因。实际上,导师质量的高低是决
定研究生质量的关键因素。而从根本上说,是现行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社会亟
需大量研究生学位的现实。
此外,缺乏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教师创新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一些教师对待
上课态度随意,课堂内容陈旧,专业课的考虑和评分随意性也很大,缺乏规范。据了解,
由于清华北大研究生基数已经很大,为了保证质量,清华北大今年都不扩招。
如何打破研究生教育“瓶颈”
怎样才能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和师资。早在2002年,有关方
面就改变了研究生入学考试需要单位介绍信的做法,考试也由过去的5门课程缩减到4门,
把专业课留给学校面试时考察。
教育界有人士建议,规范研究生论文答辩制度,论文评审委员会成员至少1/2以上由专
家库中随机抽取;建立能上能下的动态导师制度,除各学校和科研单位加强对导师的常规
考评,教育主管部门还当加强对考评的监督。
此外,对研究生实行分类培养,把研究生分为研究性研究生和课程性研究生,分开招
生,分开培养,授予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学位。前者主要集中在学术研究上,而后者主要是
学习实用性知识和技能。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我们说研究生学位贬值,是因为不
少人根本达不到研究性研究生的标准。学生多了个选择,大学也多个选择,岂不是两全其
美?”专家认为。
有人士认为,还有一办法就是“卡”,宽进严出,末位淘汰。如能真正做到毫不手软
,师资也能跟上,多招点学生,倒也不是坏事。据了解,今年扩招42%的江苏等地开始向不
合格研究生“宣战”,将重点对热门学科进行抽查评估,评价重点将突出培养能力、培养
条件与培养质量,同时将对所有毕业研究生进行论文公开答辩,研究生学位授予前将进行
公示。
--
※ 来源:.一塌糊涂 BBS http://ytht.net
关键词: 研究生 遭遇 集体 贬值 学生 扩招 研究 生的
共1条
1/1 1 跳转至页
回复
有奖活动 | |
---|---|
【有奖活动——B站互动赢积分】活动开启啦! | |
【有奖活动】分享技术经验,兑换京东卡 | |
话不多说,快进群! | |
请大声喊出:我要开发板! | |
【有奖活动】EEPW网站征稿正在进行时,欢迎踊跃投稿啦 | |
奖!发布技术笔记,技术评测贴换取您心仪的礼品 | |
打赏了!打赏了!打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