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产品产业链正在形成
【编者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已经摆在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战略下,CPU、TD-SCDMA、WAPI、IPv6等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粉墨登场。
不过目前信息产业中主流技术和产品仍旧是掌控在欧美厂商手中,与它们相比,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还只是“九牛一毛”。
规模小,并不代表着没有发展,脚踏实地立足国内,我们坚信这些代表了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必然会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取得一席之地。但是也不能盲目乐观,高科技的产业化一直是中国科技界面临的一大难题。
本报近期将会陆续对龙芯等一批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的产业化进程,进行一次详细的调查报道,在展现它们产业化成果的同时,也希望能找到阻碍它们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顽疾。龙芯
■ 本报记者 陈淑娟
2007年年初,本报曾以龙芯的产业化应用前景为内容,采写了一期《龙芯绝地逢生》的封面报道,对龙芯在PC、服务器、嵌入式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当时的文章曾经指出,嵌入式产品或将成为龙芯应用的亮点,而PC和服务器等通用产品的应用前景并不明朗。
如今,两年过去了,记者再次对龙芯的产业化进程进行了详细的回访。除了中科龙梦推出的福珑盒子和笔记本电脑、神州天脉推出的网络计算机外,曙光的防火墙产品也已经在公安、社保、证券、军工、电力、教育等行业获得了实际应用。
然而,有关龙芯的更多产品仍然标着“即将问世”的标签,包括基于龙芯的服务器、各式各样的嵌入式产品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被寄予厚望的龙芯,是否能够实现由点及面的应用突破?它的应用前景到底如何?
嵌入式产品产业链正在形成
坐落于朝阳区慧忠北里的华秦大厦是一栋有些年头的五层小楼,距离地铁5号线的大屯东站约有1公里。龙芯智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就在华秦大厦一间约10平方米的房间内办公,门上甚至没有公司的名称和LOGO。公司的执行董事徐光宇是技术工程师出身,平常带领着公司的技术研发团队在昌平某地办公。
龙芯智见是一个2007年4月成立的从事龙芯开发板研发的公司,基于HiSand 3210i芯片的开发板是它的主要产品。HiSand 3210i则是广州海山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于2008年底刚刚研发出来的基于龙芯1号IP核的SoC芯片。目前,HiSand公司周围已经聚集了十几家做设计方案的公司,“以HiSand为上游的一条产业链正在形成。”徐光宇说。
2007年记者采访时,中科院计算所龙芯技术服务中心就在积极推动下游企业开发基于龙芯的产品。为什么直到2009年年初,相关的嵌入式终端产品还是没有推出?期间经历了怎样一段弯路?
“很多关注龙芯的人会问,龙芯的芯片能干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芯片的性价比。性价比不高,才是阻碍龙芯产业链完善和终端产品推出的重要原因。”徐光宇说。
据了解,由意法半导体代工生产的龙芯2E处理器,价格卖到了300元人民币一片,与其性能相当的赛扬芯片售价只有70~80元人民币。“芯片的价格相差几块钱,用户都会很敏感,何况赛扬处理器还具有配套软件齐全的优势。只有芯片具有好的性价比,工程师才会关注其开发板,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具有高性价比的终端产品。”徐光宇说。
相比之下,HiSand这款SoC芯片却比性能相当的ARM9系列拥有一定的优势。ARM9的零售价是50~60元,HiSand 3210i的标准零售价是8美元(约合56元人民币),批量生产后价格会更低。同时,龙芯低功耗的特性非常明显,基本是ARM9的一半。
“商业公司一定是以利益为导向的,如果芯片在市场上有价格优势,就会有更多工程师关注这款芯片的开发板,并最终将芯片应用到各式各样的终端产品上,比如车载计算机、数码相框等。还会有更多软件企业自发地做配套软件,整个生态体系也就自然形成了。”徐光宇说。
在龙芯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中,中科院计算所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虽然龙芯技术服务中心已经独立出来,成为北京龙芯中科技术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但是,它还是计算所全资子公司,而计算所参股的中科龙梦也在生产PC机。徐光宇认为,计算所不仅自己做芯片,还自己做开发板,自己做终端产品,几乎通吃了产业链。这已然违背了“芯片厂商不自己做主板”的业内规则,也阻碍了合作伙伴的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