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条
1/1 1 跳转至页
中国战略技术及产业发展报告
(本文是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与科技部调研室合作研究项目“中国战略技术及产业
发展研究”的总报告。项目总负责人:王元、梅永红、胥和平。报告内容共分三部分,本
报刊登前两部分。——编者注)
“十五”战略技术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在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国家关键性战略技术发展历来受到重视,并在经济
发展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一五”时期的156项重大建设项目、60年代的“两弹一星
”等,都是当时国家发展战略技术的重大措施。80年代以来,国家相继实施的各类科技
重大计划,战略技术及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尤其是1987年起国家开始实施高技
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积极跟踪、参与国际高技术及其产业领域的竞争。86
3计划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
7个领域15个主题作为研究与开发的重点,希望在几个最重要的高技术领域跟踪国际水
平,缩小同国外的差距,并力争在我们有优势的领域有所突破,为新世纪的经济发展和国
防安全创造条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863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当代中国高技术产
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十五”期间,中国战略技术及产业发展的模式和环境产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主要表现
在:(1)传统的国家垄断的投资格局已经打破,市场化、多元化投资方式正在兴起。在
高度市场化的战略技术领域(如电子信息),社会投资及国际资本已成为投资主体;但在
低度市场化的战略技术领域(如航空和数控机床),国家的投资能力和投资强度则明显不
足。(2)国外技术成为中国战略领域的重要技术来源,对中国战略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
提高产生着积极影响。(3)随着科研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以国立科研机构为主体
的战略技术创新体系,将被包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国防科技部门等主体在内的新型
创新体系所替代。(4)在许多战略领域,外国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
力量,在短期内较大程度地改变战略产业的产出能力、技术水平,强化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5)从市场基础看,多数战略技术及产业化直接依赖市场,政府需求明显下降;特别
是中国加入WTO后,战略技术领域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重点,实际上已经纳入全球创新
和全球生产系统。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中国战略技术及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许多领域已经有了相当的技术
积累和产业基础,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但与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如工艺技
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发展对国外
技术严重依赖;配套产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产业体系等问题。目前的情况是,在许
多产业领域,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差距在不断拉大。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国际竞争
中,中国已经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特殊战略安排和有效措施,在一些重要领域将很
难跟上国际技术进步步伐,更谈不上跨越式发展。这些问题,不仅已经影响到这些领域自
身的发展,事实上已经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关系到国家宏观政策和战略的制
定。
影响中国战略技术及产业发展的深层原因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影响中国战略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国多年来
并没有真正确立战略技术及产业的国家战略地位,没有形成协调一致、有效实施的国家意
志和国家战略。这是影响中国战略技术及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突出表现在:
一是战略技术及产业发展存在国家意志弱化的倾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主要产业坚持
市场经济的改革原则,依靠市场力量引导产业发展。战略领域也遵循同样的改革思路。在
这种思路下,绝大多数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战略技术领域效果并不理想。由
于战略领域往往是一些需要国家关注的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战略领域,市场机制不能
完全发挥作用,需要形成国家意志,需要政府进行积极干预。但正是在这些领域,长期以
来缺乏明确的国家目标,缺乏长期规划和积极的战略安排,使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如中国
集成电路起步很早,但80年代起就在引进与创新上摇摆,并陷入“逐代引进”的循环之
中。大型飞机历来被列国防科技领域,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确立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产业地
位,发展思路始终处于摇摆不定状态。自1980年Y10诞生后,20多年来就基本上
放弃了对大型飞机技术的持续投入,90年代发展思路转向引进和合资,“十五”期间干
脆放弃了大型飞机的研究与发展。
二是没有把战略产业发展建立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回朔中国战略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历程,
有一个重要现象值得深思:在重大战略技术中,凡是国际上能够买来的最终都没有发展起
来,大型飞机、轿车、集成电路非常典型,多年引进最终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而
受到国际封锁的领域却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航天卫星、轻型武器等就是在国际封锁下依
靠自主创新发展起来的。关键问题在于,也许我们能够买来产品,甚至买来生产线,但却
无法买来自我发展的能力。多年来,在战略领域的技术引进上,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
教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战略技术长期依靠国外的状态存在巨大隐患。例如,中国信息
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但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造成缺“芯”状态,不
仅使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而且国家信息安全也受到威胁。在大型飞机发展上,由于我们完
全放弃了自主研究开发,只是将已有的研制和生产能力用于承接国外企业的部件转包生产
,无法形成自主发展的能力,使得我国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下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每当我国在一些战略技术及产业发展上可能出现重大突破的时候,
却往往总是轻易地被一些所谓的国际合作项目所干扰。在这一现象的背后,实质上存在着
国家根本利益的较量。
三是缺乏国家的持续支持和有效投资。在一些战略技术及产业发展上,我国始终未能形成
稳定的发展战略和思路,缺乏持续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例如,集成电路是典型的技术
密集和投资巨大的产业,尤其发展深亚微米技术的集成电路,需要更高技术、更高精密度
的先进加工设备,投资量愈来愈大。据统计,我国从1980~1999年,集成电路产
业投资共257亿元(其中包括外资投入126亿元)。国家历年来在集成电路上技术创
新投资不超过10亿元,其中“九五”期间只有约2亿元。另据一些专家初步估计,数控
机床行业只需投资几十亿元,就可以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但国家却一直未能安排。“
十五”期间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技术投入的需求非常
大,但按目前资金投入强度,预期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四是缺乏有效、协调的战略安排和运作框架。由于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原有战略技术的
决策和组织实施体系中断,而新体系尚待形成。因此,在战略目标确定之后,有关技术创
新力量动员、战略产业布局、配套技术及产业的发展,以及政府与企业间的协调等方面,
缺乏系统有效的安排,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大型飞机、数控机床等领域的发展,都受制于
过度分散的利益格局,甚至在具体的技术路径选择问题上争论不休,使得一些重大战略问
题长期议而不决,或者在决策后也出现较大的反复和摇摆,延误了大发的发展时机。
五是认识上的偏颇对决策影响很深。在战略技术及产业发展上的国家意志弱化现象,与认
识上的偏颇有关。近20年来,中国还要不要有自己的战略产业和战略技术,以及如何发
展战略技术及产业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诸多争议。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全球化冲击下,许
多人存在着对国际分工和技术差距的固化认识甚至迷信,对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估计不足
,形成了中国无法自主创新、只能靠引进生产线发展的思想。这种思想在战略技术领域影
响很广,甚至成为一种流行的声音,而且在相当高的决策层次中也颇有影响。在这种思路
支配下,许多部门和地方把战略领域技术进步的希望寄托在引进上,几十年立足于买进,
没有积极安排自主创新。可以说,这种情况对目前战略技术决策仍在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一些专家指出,中国在困难时期就积极发展战略技术,并取得巨大成就;现在发展了几
十年,经济和科技实力大大提高,反而许多事情不敢干了。这种思路不仅在逻辑上和实践
上都讲不通,而且负面影响将非常深远。
“十五”战略技术及产业发展的三大战略问题
“十五”乃至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有关中国战略技术及产业发展的问题,可能涉及
到许多方面,但集中反映在以下三大战略问题上。
第一,必须突出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
战略技术及其产业,通常是指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和重要影响力的重要
技术和产业领域,是国家长远和根本利益之所在。因此,发展战略技术及产业,必须充分
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不能单纯由市场选择。这里需要特别强调,市场经济绝不意味
着放弃国家意志和国家力量。国际上的许多学者都指出,当代全球化的独特特点绝不预示
着民族国家的终结或者国家力量的侵蚀。全球化没有带来“国家的终结”,反而推动了各
种调整战略的出现,而且在某些方面推动了更加积极的国家形态的出现。
面对目前有关中国战略技术及产业的种种争论,我国政府及有关方面应当有明确的意见,
强调战略技术发展是国家要办的大事,国家应该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重大战略布置、强有
力的组织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在发展目标确立之后,对战略技术及产业发展给予持续一
贯的支持,也是国家意志的主要体现。从国际经验看,一项战略技术的发展通常需要几代
人、几届政府持续不断的努力,需要国家、企业界的持续投入。缺乏稳定、持续的支持,
通常是导致战略技术及产业发展失败的重要原因。
其二,坚持自主创新为主的发展模式。
中国战略技术及产业要不要发展是一个问题,走何种发展道路是同等重要的另一个问题。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中国战略技术及产业的发展不可能建立在外技术依赖的基础上,
必须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如果自主创
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
社会主义大国,在一些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科技项目上,必须依靠自己,必须拥有自主
创新的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 这应该成为新时期中国战略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基本思想和基
本战略。
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领先地位,中国战略技术发展必须真正解放思想,敢于走创新和跨越
式发展的道路。对此,决策层要有信心,科学界、产业界更应该有信心。虽然我们在总体
上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但也不能妄自菲薄。应该看到,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战略技术及
产业领域与80年代情况已有很大不同,已经具备加速发展的基本条件。许多战略领域形成
了较雄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基础;大型飞机、集成电路等领域通过国际合作和合资项目,
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制造能力和现代大型工程管理技能;国家和社会对战略技术领域的投资
能力大大提高。因此,我们完全有可能选择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键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
的技术创新点,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十五”起,就应该将转换战略技术及产业发展模式
,建立新型的战略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战略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关键技术从依赖国外转
向依靠自主创新的转变,作为“十五”战略技术及产业发展的主线。
第三,重构国家科技计划结构与功能。
与发展战略和技术选择相比,如何组织实施战略技术,是更尖锐的问题。“十五”期间,
除了要树立发展的信心,确立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找到市
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战略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如国家计划和政策如何发挥
作用,如何安排国家重点项目,如何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战略技术及产业化过程等,
都成为非常现实而重大的问题。这实质上涉及到重新构造国家战略技术创新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基本上遵循技术导向。反映在国家各级科技计划的组织与管理
上,主要就是在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学科之间进行资源的再分配。在此过程中,我们可
能忽略了三个基本理念问题。第一,技术的实现并不必然带来市场的实现,过度的技术偏
好既不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也将对学科本身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二,相关技术的
综合集成是实现技术发展终极目标的重要前提,我国目前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国家层次上
,都缺乏完备可靠的手段和途径。第三,战略技术及产业往往并不是技术选择的过程,而
是政治决策的结果,它所涵盖的目标远远超出一般的技术经济范畴,如我国的“两弹一星
”、美国的NMD/TMD、欧盟的GALILEO计划等,都是国家政治意志的体现。
实质上,创新的过程更多地表现为技术的集成创新,战略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更有赖于科学
有序而且坚定有力的组织与集成。因此,新时期国家科技计划的建构,应当尽可能摆脱“
为技术而技术”的传统范式。各级政府部门都要从目前主要定位于分配国家资源,转变为
以组织和集成现有社会资源实现核心战略目标为主,实质上也就是把以往分配资源的权力
转变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责任。技术的选择与发展,应当更多地强调社会、经济和政治
需要,并以最终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为主要导向。因此,我国未来的科技计划,应
当形成“哑铃型”的结构布局。一方面致力于基础科学的积累与创新,使之在提升产业技
术研发平台、造就优秀人才和培养科学人文精神等方面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致
力于国家战略技术的组织与集成,在技术和产业关联度较大、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
极少数关键领域寻求突破。
在研究“十五”战略技术的组织和实施时,还需要特别处理好几个基本关系:(1)技术的
战略性与技术研发的市场化。(2)低端技术市场化与高端技术政治化。(3)巨量资金需
求与筹资渠道狭窄。(4)技术和资本密集产业的劣势与劳动密集产业的比较优势。(5)
跟踪战略与超越战略以及跨越式发展。(6)国家意志与民营载体。这些关系处理不好,很
可能出现这样一些难堪的局面:确定了战略技术,却不能有效推进,获得预期成果;取得
了技术创新成果,却不能成功实现产业化。
“十五”战略技术的选择
从80年代初起,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先后形成了一些很有影响的战略技术计划。如
美国的“战略防御倡议”,欧洲的“尤里卡”计划,经互会成员国的“2000年科学技术进
步综合纲要”和日本的“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等,都是着眼于21世纪的战略技术
计划。90年代,美国、日本、欧洲国家等发达国家以及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都制定了
自己的关键性战略技术计划,进一步推动各国战略技术和产业发展。尽管各国情况不同,
但战略技术选择结果却非常相似,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能源、资源环境
以及跨学科技术等方面,是各国都非常重视的战略技术领域。
现阶段选择中国战略技术,除了一般原则外,还应该有一些特殊的视角。(1)战略技术应
能够有效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约束、为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提供技术基础。(2)能够满足
大国经济发展需要,有助于建立与大国产业和大国经济结构相适应的技术结构。(3)能对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关键性影响。(4)购买成本特别高(或买不到),必须自主
开发的技术。(5)需要国家进行长期持续支持。(6)能够满足维护国家安全及国家其他
需要。
国家“十五”科技计划已经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和航空航天技
术等一些战略性技术领域作为重点攻克对象。“十五”863计划重点在信息、生物与现代农
业、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能源以及资源环境等六个领域19个主题组织实施,确定
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10项作为首批启动的重大项目。2002年科技部又启动12个重大技术
攻关与产业化示范科技专项。“十五”期间的各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事实上都在进行战
略技术的选择,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战略高技术群。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策略上,主张积极发展战略技术及产业,并不是要在技术、企业规模、
资金密集度等方面发起新一轮的赶超,也并不是要在所有高端技术和资本密集部门与发达
国家展开竞争,而必须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抓住少数关键领域,集中力量,寻求突破。
“十五”期间,应该将战略技术的选择与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化方式结合起来,把发展目
标和现实能力结合起来,选择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有一定技术和产业化基础,市场
需求前景广阔,对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带动度大,能够直接提高国家竞争力,5-10年时间能
够见效的技术(群)和重大项目,作为国家战略技术来考虑。
因此,从国家战略角度来考虑,选择“十五”战略技术应该比现有科技计划更集中,真正
抓住能够全面带动的少数几个项目,使之真正成为“重中之重”。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我
国“十五”应当首先将集成电路、系统软件、大型飞机、数控机床等领域作为国家战略技
术,进行重点布置,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实质性突破。
( ■“中国战略技术及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课题项目负责人:王元 梅永红 胥和平)
关键词: 中国 战略 技术 产业 发展报告 产业发展 十五
共1条
1/1 1 跳转至页
回复
有奖活动 | |
---|---|
【有奖活动】分享技术经验,兑换京东卡 | |
话不多说,快进群! | |
请大声喊出:我要开发板! | |
【有奖活动】EEPW网站征稿正在进行时,欢迎踊跃投稿啦 | |
奖!发布技术笔记,技术评测贴换取您心仪的礼品 | |
打赏了!打赏了!打赏了! |
打赏帖 | |
---|---|
与电子爱好者谈读图二被打赏50分 | |
【FRDM-MCXN947评测】Core1适配运行FreeRtos被打赏50分 | |
【FRDM-MCXN947评测】双核调试被打赏50分 | |
【CPKCORRA8D1B评测】---移植CoreMark被打赏50分 | |
【CPKCORRA8D1B评测】---打开硬件定时器被打赏50分 | |
【FRDM-MCXA156评测】4、CAN loopback模式测试被打赏50分 | |
【CPKcorRA8D1评测】--搭建初始环境被打赏50分 | |
【FRDM-MCXA156评测】3、使用FlexIO模拟UART被打赏50分 | |
【FRDM-MCXA156评测】2、rt-thread MCXA156 BSP制作被打赏50分 | |
【FRDM-MCXN947评测】核间通信MUTEX被打赏5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