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现在很多高清晰的液晶屏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低反射。但是Sony设计师采用了多层AR解码,就是在液晶屏的表面做了几层的解码层。
这样,光就沿着最表面一层一层的反射,调整那些解码层,就会改变光波的波段,消除光波。薄膜的调整也是很困难的。基本上光线跟声音也是与周期刚好一半的波段交互抵消的。因此,表面反射的光跟下一层薄膜反射的光必须是错开半个波段多一点,所以薄膜的厚度必须刚好是波长的1/4。但是在这种厚度上还能把薄膜平均地涂上去地材料是非常少地。
设计师们曾经徘徊在多种多样的低反射方案的选择上,并把液晶屏从中间分开,分别做多次不同的表面处理。同时,设计师模拟了多种可以使用VAIO的环境,看看反射情况如何。最初只有液晶屏样本,天气好的时候拿到室外看看情况,然后再在室内看看。最后,满足了我们试验环境要求的方案被做到笔记本电脑上了。
实现液晶屏的“广视角”
液晶屏的“斜纹”在两块玻璃之间,根据电场把不定向运动的分子(狭义的液晶)封进去。加入电场的话分子就站立起来变白色,切断电场分子就躺下变黑色。如果分子完全这样的话就没有什么问题了,视角也很宽广。但是实际上在玻璃的旁边的分子粘贴在玻璃上,即使加入电场不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这样的话站立的分子跟躺着的分子就会混在一起,根据观看方向的不同,“复屈折位相差”里出现差,黑色的亮度也会改变,即颜色改变了。因此为了实现广视角,就会粘贴上修补这个现象的胶卷。
笔记本电脑的特性跟上下方向有关,这样改变液晶板的角度就有某种程度上的自由度。因此,首先把左右方放宽,在±80°的范围里对比度在10:1以上。这对经常放在桌子上使用的VAIO 系列的大型机来说是没多大问题的,但是对于移动使用的笔记本电脑,因为不能放宽左右,只能考虑纵向了。如果做成VAIO GR/FR那样的大屏幕液晶屏,几个人是从横向的边上观看的,他们看到的图案不一样就很麻烦了。因此大屏幕液晶屏要采用视角更广的液晶屏。像我们常说的“明亮的话对比度就高”,其实是因为对比度高所以看起来很亮;“亮度高视角广”是因为明亮所以黑白的对比度很高,所以从下面往上看也是很明亮的,并且不管从何处看都是很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