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活动你都参加了吗?快来围观一下吧!>>
电子产品世界 » 论坛首页 » 综合技术 » 物联网技术 » 扩大机分享

共1条 1/1 1 跳转至

扩大机分享

助工
2014-11-20 19:28:28     打赏

扩大机的主要作用,是将输入讯号放大至足以驱动负载。但输入讯号的电平( 振幅 )大小不同,讯号的负载阻抗也有高有低,故扩大机为因应不同的状况,常会以不同面貌出现。


Pre Amplifier─前级扩大机,是承受来自CD、 DVD或LP唱盘、FM/AM调谐器、录音座…的讯号,放大后去驱动负载,它的负载是后级扩大机。我们应先明了两点,一是前级扩大机可以不单独存在,它也可以和后级共存。二是除放大讯号去驱动负载外,它还兼具阻抗变换功能。因为前级要承接许多讯源 (source),有CD、调谐器、DVD、录音座,这些讯源的阻抗极可能都不一致,送到前级就可以先做整合。但以目前的电路设计,这些讯源器材都有倾向低阻抗输出特性,比较容易匹配。 
你一定看过前级扩大机,背板上有许多镀金座,面板上也有多只旋钮或摇头开关,因此前级扩大机也常被称做控制放大器。最近这些年来,前级扩大机的设计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因CD唱盘、调谐器、录音座、DVD,都被列为高电平(high level)讯源,虽然面板上有四或五档选择,但你可以随意接,因它们都是高电平讯源,没有实质上的差别。 
当然,有高就有低,相对于高电平的就是低电平(low level)讯源,以前风行的LP黑胶唱片系统,就是属于低电平讯号源。 
LP系统包括转盘、唱臂及唱头,其唱头大致以MM动磁式及MC动圈式这两种为主流。MM唱头的输出电压只有高电平讯源的五十分之一,甚至三百分之一。而MC唱头的输出,更是低到不及MM唱头的二十分之一。所以接MM唱头,它的讯号要先单独放大,然后再送入高电平放大器做第二次放大。接MC唱头更费事,要先单独放大,然后再经过MM唱头放大,最后再送入高电平电路做第三次放大。若是想省掉一级放大,就可以选用高输出MC唱头。 
低电平讯源不只输出电压(电平、振幅)低,MM及MC唱头还要经过「反RIAA」网络,而此反RIAA网络,在仅量遵守美国RIAA协会之规范下,每家厂商都有其不同的计算值,这在当年还是一种百花齐放式的特色。 
环视现今前级,具备低电平放大的已很少见,有些前级在面板上直接注明high level高电平放大,无法匹配LP系统。至于给MC唱头用的前端放大器(Pre Preamp.)或升压器(Set Up Trans.),大多也停产多年,初入门者大概只能从图片缅怀过去的风光岁月。 
很少人认为LP唱片的音质不够水平,至今仍有极少数发烧友坚持使用LP。但CD系统在操作上实在方便,损耗性也低,软件也轻巧易于携带;而且国外著名唱片厂,新录音只发行CD,不再发行LP唱片,因此LP很快式微。再加上最近DVD快速成长,若SACD或DVD audio流行,LP就很可能真的完全没市场。 (注:目前风行的DVD影片,其数字音频规格48KHz/16bit,不是96KHz/24bit。而DVD audio的规格虽然确定是192KHz/24bit,但SACD的取样频率更高过2MHz;纯以音质表现论,SACD应优于DVD audio。) 
接近21世纪的前级扩大机还有别的不同,早期的产品都设有tape monitor转录功能,那时的音响迷常会购买卡式录音座,而为了防止因「录音死循环路」产生回授啸叫,一定要有tape monitor开关。几年前,笔者在设计某款前级,为了防止录音死循环路,而发明一种三段开关接法;由于线路接法刊登于《音响技术》杂志上,故此设计也一直被国产中荣音响拿来用在他们的前级上,有机会再将此设计刊登在网站上。


但是如同LP,曾经风光过的卡式座也早就退流行,即便是三磁头双驱动轴高级机种,也几乎是全面停产,Dolby C/Dolby S也都未能改变卡式座被音响市场淘汰出局的命运。所以当你现在有一笔预算,请音响店老板组合一套音响时,他的器材名单上绝对没有LP唱盘,也不会有卡式录音座。 
省略tape monitor,前级扩大机最重要的操作功能就只剩下讯源切换选择及音量大小控制。某些机种至今依然保有MM唱头放大器,算是奉送。至于tone control(高、低频音调控制),以及loudness(响度控制),愈是Hi-End机种,愈是看不到。 
因现在的前级,特性极优,响应有如直线,已不需额外的添油加醋,若想购买具高、低音控制的前级,可能还会遭人耻笑。正因响应平直,高电平前级也被称为平坦放大器(Flat Amp.)。


后级扩大机 
后级的说法亦有不同,后级扩大机或功率扩大机,Main Amp.或Power Amp.皆可。如同前级扩大机,后级扩大机也是将输入讯号放大至足以驱动负载。但实际操作时,两者却有极大的不同。 (Amp.为Amplifier的简写)


后级的输入讯号很单纯,就是承接前级的输出。但后级的负载是喇叭,这就是让许多音响迷,甚至杂志评论写手搞不定之处。后级是前级的负载,是高阻抗负载;喇叭是后级的负载,是低阻抗负载。看起来差不多,只差一个字,但阻抗的一高一低却造成「很容易推」或「推不动」现象;负载何其重要,因此希望你能真正的搞懂。 
当前级接上高阻抗的后级,它主要提供适切的输出电压,因为后级扩大机的输入阻抗很少低于10KΩ,有这种后级,但不多见,一般都是47KΩ左右。 
当后级扩大机接上低阻抗的喇叭,它不但要提供适切的电压,也要提供足够的电流。除少数特例,目前喇叭阻抗很少高过8Ω,甚至还低于4Ω。而1KΩ=1000Ω,差异是不是很大? 
所以Hi-End后级,不但讲求大功率输出,动辄数百瓦,每声道独立装箱,还特别注明是大电流设计,当负载阻抗降低一半,输出功率会提升至原来的两倍。若是输出电流能力不足,当负载阻抗降低时(某些喇叭在工作时,例如Dynaudio,它的阻抗会随着讯号频率降低而降低),若扩大机输出电流不够,就会产生切割─clipping。


综合扩大机 
前级与后级装在一起,就是综合扩大机(Integrated Amp.)。后级做成mono(单声道)很常见,前级做成mono也曾经有过,但综合扩大机一向以单机在市场上出现,笔者从未看过mono综合扩大机。或许你会想:又是单机,又是前级+后级,所以综合扩大机不但价格低,音质也不会很好。 
就算是身经百战的杂志总编辑,也不会随口说你错。因为综合扩大机有体型、功率、组件上的限制,故以同品牌论,综合扩大机的价格及质素都没有分离机种高。但是扩大视野,环顾一下,或许A牌综合机优于B牌分离式机型。有些综合机并非数万元就可摆平,想将它请回家供奉,得花费不少银子。 
分离式机种在换机时好像比较方便,因前、后级是独立的,power不够换power,前级依然可留着用。或是将晶体管前级换成真空管前级,后级依然可留下来用。但综合机也有巧思,背板上增设Pre Out及Main In插孔,前级与后级就可分开使用。正常操作时,在Pre Out及Main In端子间插上U形铜棒即可。但并非每台综合机都有前级输出及后级输入端子,因这种做法虽有利于使用者比机斗机,但也可能会降低讯号杂音比,故亦有厂商将此功能省弃。


共1条 1/1 1 跳转至

回复

匿名不能发帖!请先 [ 登陆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