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是创新的源泉,工业发展没有研发不行......
当前全球经济体系正面临着深刻变革和重构,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及5G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蓬勃发展,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正在孕育发展。中国如何在新一轮的工业技术革命中加速发展,实现自我革新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讲到智能制造离不开数字经济,关于数字经济概念的产生,他将其原因归结为4点。1.全球的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不足。2.全球GDP不可持续增长。3.产能的严重过剩。4.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全球竞争加剧。 当下全球都在为经济的稳定增长寻找一种出路,大家不约而同觉得数字经济可能会能够解决这几个问题,因此才出现了工业4.0、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等概念。 宁振波认为不同的国家对此提法不同,比如说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是因为它拥有在IT领域、集成电路、芯片、操作系统的高科技公司在世界上独领风骚。而德国想用新的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德国的思路就是把新的计算机软硬件、新的芯片、新的广一软件应用到大规模的传统工业改造上,让传统产业爆发出新的活力,这就是德国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长期的行动纲领,宁振波理解其中包含了5点核心思想。 1.创新驱动。2.提质增效,提高质量,增加效益。3. 绿色发展。4.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5.智能制造为突破口。 为什么要创新引领?因为中国的制造业有自己的创新较少,所以说是要创新引领的,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为什么要提质增效,是因为中国制造业质量还不高,效益还不够好。宁振波曾经参观过丰田汽车工厂,那里的生产设备并不先进,相对老旧的设备却能做出最好的产品,质量和效率丰田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中国单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6倍,美国的3.5倍,全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绿色发展和体质增效其实是彼此呼应的。 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制造是什么?制是制度、方法、标准和规范。讲到制造的时候一定包括产品的研发、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生产叫产品交付、不包括研发智能化的智能制造并不完整。
01
智能制造的关键点
在于用软件控制数据的流动
研发是创新的源泉,工业发展没有研发不行,因此要正确理解智能制造并不仅仅是智能生产那么简单。制造包含了产品的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和交付过程,因此智能工厂要包括研发。只有机器人的生产车间是智能制造吗?显然不是。宁振波认为它充其量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工厂要有能智能决策的大脑,现在工厂的智能制造更多体现在执行层,这不是真正的智能制造。 实际上智能制造就是逐步把人类多年积累的方法和算法,还有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多年积累的设计知识、公益知识、生产制造知识、管理知识和销售服务知识,成熟后把它编制成软件,由电脑帮你完成。这个智能意思就是把人的智能转化为机器智能。 智能制造的关键点在于将工业知识和经验形成算法,变成软件,用软件控制数据的流动,解决复杂产品的不确定性问题,智能工厂不等于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一定是整个过程有软件和模型控制。“智能制造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一夜成功是不可能的。”智能制造的完成需要积淀和过程。宁振波认为从逻辑上来讲:没有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不会出现工业软件,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也不一定出现好的工业软件,中国没有完成工业化的进程。因此中国的智能制造进程也要循序渐进。最近,他有本书叫《铸魂-软件定义制造》马上要出版,其中就说明为什么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工业软件,它是把人的智能和知识转化为机器的执行过程。
02
防止制造业水平空心化
“一个国家实体经济是金字塔型的,最低端就是一衣服、鞋、帽、桌椅板凳,吃饭用的锅碗瓢盆。当低端制造业很强的时候,他就会出来一批能造复杂产品的高手。”智能制造的实现不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它需要基础制造业的支撑,这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充分发展。美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有一波虚拟经济的浪潮,导致制造业外迁,20年过去了,波音公司客机出现的技术问题和美国目前制造业的基础不能说没有联系。人们都愿意搞虚拟经济,结果就是国家制造业水平空心化。为什么德国是工业制造强国,它从教育政策就有相应的规划。学校从初中就开始分流,二元制教育,百分之八十几的人从初中开始就到职业院校,学生从上初中高中就开始接受初步的生产技术教育,最后成为专业的技术工人,其他少数人进到高级经营管理团队,搞产品研发和政府管理事务,最后逐步培养,关键的是专业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也很高。如今第4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这是中国离世界工业水平最接近的时候,在时间上,在技术上尽管有差距,因为中国有些企业已经走到前面了,已经比肩世界了,如果我们做好规划,走正确的技术路线,一定能够在不久的未来,和世界发达国家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