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D串级控制的典型结构为位置环+速度环+电流环,如下图。
PID串级控制中,最外环是输入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期望值,外环PID的输出值是内环PID的期望值。
能够使用三环控制的前提是要硬件支持,比如位置环和速度环需要实时的电机转动位置和转动速度作为反馈,这就需要电机需要配有编码器用于测速与测量转动的位置;电流环需要有电流采样电路来实时获取电机的电流作为反馈。
如果没有电流采样电路,可以将电流环去掉,只使用位置环+速度环,系统的期望仍是转动的位置,内环可以调节转动的速度。
另外,如果只是想控制电机转速实现电机调速,可以使用速度环+电流环,系统的期望仍是转动的位置,内环可以调节电机的电流,增强系统转动调节的抗干扰能力。
位置环+速度环实践由于我的电机没有电流测量电路,所以,本文以位置环+速度环来学习PID串级控制。就是按照下面这个图:
PID参数定义由于是串级PID控制,每一级的PID都要有自己的参数,本次实验使用位置PID+速度PID,参数定义如下:
/*定义位置PID与速度PID结构体型的全局变量*/ PID pid_location; PID pid_speed; /** * @brief PID参数初始化 * @note 无 * @retval 无 */ void PID_param_init() { /* 位置相关初始化参数 */ pid_location.target_val = TOTAL_RESOLUTION*10; pid_location.output_val = 0.0; pid_location.err = 0.0; pid_location.err_last = 0.0; pid_location.integral = 0.0; pid_location.Kp = 0.05; pid_location.Ki = 0; pid_location.Kd = 0; /* 速度相关初始化参数 */ pid_speed.target_val=10.0; pid_speed.output_val=0.0; pid_speed.err=0.0; pid_speed.err_last=0.0; pid_speed.integral=0.0; pid_speed.Kp = 80.0; pid_speed.Ki = 2.0; pid_speed.Kd = 100.0; }位置PID的实现
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
闭环死区的设定闭环死区是指执行机构的最小控制量,无法再通过调节来满足控制精度,如果仍然持续调节,系统则会在目标值前后频繁动作,不能稳定下来。
比如某个系统的控制精度是1,但目标值需要是1.5,则无论怎么调节,最终的结果只能控制在 1或 2,始终无法达到预设值。这 1.5L小数点后的范围,就是闭环死区,系统是无法控制的,误差会一直存在,容易发生震荡现象。
对应精度要求不高的系统,可以设定闭环死区,比如将允许的误差范围设为0.5,则最终结果在 1或 2都认为是没有误差,这时将目标值 与实际值之差强制设为 0,认为没有误差,即限定了闭环死区。
积分分离的设定通过积分分离的方式来实现抗积分饱和,积分饱和是指执行机构达到极限输出能力了,仍无法到达目标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消除静差造成的。
例如,PWM输出到了100%,仍达不到期望位置,此时若一直进行误差累加,在一段时间后, PID 的积分项累计了很大的数值,如果这时候到达了目标值或者重新设定了目标值,由于积分由于累计的误差很大,系统并不能立即调整到目标值,可能造成超调或失调的现象。
解决积分饱和的一种方法是使用积分分离,该方法是在累计误差小于某个阈值才使用积分项,累计误差过大则不再继续累计误差,相当于只使用了PD控制器。
控制流程图带有闭环死区与积分分离的PID控制流程如下图:
完整的位置PID代码如下:
/** * @brief 位置PID算法实现 * @param actual_val:实际值 * @note 无 * @retval 通过PID计算后的输出 */ #define LOC_DEAD_ZONE 60 /*位置环死区*/ #define LOC_INTEGRAL_START_ERR 200 /*积分分离时对应的误差范围*/ #define LOC_INTEGRAL_MAX_VAL 800 /*积分范围限定,防止积分饱和*/ float location_pid_realize(PID *pid, float actual_val) { /*计算目标值与实际值的误差*/ pid->err = pid->target_val - actual_val; /* 设定闭环死区 */ if((pid->err >= -LOC_DEAD_ZONE) && (pid->err <= LOC_DEAD_ZONE)) { pid->err = 0; pid->integral = 0; pid->err_last = 0; } /*积分项,积分分离,偏差较大时去掉积分作用*/ if(pid->err > -LOC_INTEGRAL_START_ERR && pid->err < LOC_INTEGRAL_START_ERR) { pid->integral += pid->err; /*积分范围限定,防止积分饱和*/ if(pid->integral > LOC_INTEGRAL_MAX_VAL) { pid->integral = LOC_INTEGRAL_MAX_VAL; } else if(pid->integral < -LOC_INTEGRAL_MAX_VAL) { pid->integral = -LOC_INTEGRAL_MAX_VAL; } } /*PID算法实现*/ pid->output_val = pid->Kp * pid->err + pid->Ki * pid->integral + pid->Kd * (pid->err - pid->err_last); /*误差传递*/ pid->err_last = pid->err; /*返回当前实际值*/ return pid->output_val; }串级控制代码
//周期定时器的回调函数 void AutoReloadCallback() { static uint32_t location_timer = 0; // 位置环周期 static __IO int encoderNow = 0; /*当前时刻总计数值*/ static __IO int encoderLast = 0; /*上一时刻总计数值*/ int encoderDelta = 0; /*当前时刻与上一时刻编码器的变化量*/ float actual_speed = 0; /*实际测得速度*/ int actual_speed_int = 0; int res_pwm = 0;/*PID计算得到的PWM值*/ static int i=0; /*【1】读取编码器的值*/ encoderNow = read_encoder() + EncoderOverflowCnt*ENCODER_TIM_PERIOD;/*获取当前的累计值*/ encoderDelta = encoderNow - encoderLast; /*得到变化值*/ encoderLast = encoderNow;/*更新上次的累计值*/ /*【2】位置PID运算,得到PWM控制值*/ if ((location_timer++ % 2) == 0) { float control_val = 0; /*当前控制值*/ /*位置PID计算*/ control_val = location_pid_realize(&pid_location, encoderNow); /*目标速度值限制*/ speed_val_protect(&control_val); /*设定速度PID的目标值*/ set_pid_target(&pid_speed, control_val); } /* 转速(1秒钟转多少圈)=单位时间内的计数值/总分辨率*时间系数, 再乘60变为1分钟转多少圈 */ actual_speed = (float)encoderDelta / TOTAL_RESOLUTION * 10 * 60; /*【3】速度PID运算,得到PWM控制值*/ actual_speed_int = actual_speed; res_pwm = pwm_val_protect((int)speed_pid_realize(&pid_speed, actual_speed)); /*【4】PWM控制电机*/ set_motor_rotate(res_pwm); /*【5】数据上传到上位机显示*/ set_computer_value(SEND_FACT_CMD, CURVES_CH1, &encoderNow, 1); /*给通道1发送实际的电机【位置】值*/ }
PID的计算是通过定时器调用,每10ms一次,从代码中可以看到,内环(速度PID)控制的周期要比外环(位置PID)的周期短,位置PID是每两次循环计算一次,因为内环控制着最终的输出,这个输出对应的就是实际场景中的控制量 (本实验最终控制的是位置),位置是无法突变,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所以内环输出尽可能快些。
视频演示视频中,测试以不同的目标速度到达目标位置,视频后半段测试引入干扰情况下的控制效果: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K4y1g7yg?spm_id_from=333.999.0.0
开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