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场景:
反激电源输出,小编主要应用在了反激的电源电路中,从反激电源的输出反馈到PWM控制芯片的反馈引脚FB。
目的:
为了稳定输出电压,使得后级有稳定的激励源。
那么小编先给大家分开讲一下TL431和光耦的基本原理,这两个器件其实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已经是很常见了。
光耦:
光耦的内部大致就是一个发光二极管(不可见光/红外光)和一个三极管组成。输入级为发光二极管,输出级为三极管。
我们大家单独用光耦的作用肯定有很多了:比如电平转换,隔离,目前小编用到的主要是这两个。
电平转换:比如我想要从一个3.3V的输入,但是输出想要一个12V的,那么可以使用光耦,其实能实现电平转换,还因为它有电气隔离的作用。
隔离:电气隔离,或者说地隔离。比如我们的数字地和模拟地需要隔离,功率地和系统地要隔离,或者有些敏感电路要和其他电路隔离。
接下来我附一张以前设计的光耦的电路图1,讲一下基本原理
图1:光耦电路
U10光耦,这个电路的作用就是起到电平转换作用,这个里面其实我的输出和输入地是没有做隔离的。
当输入的2脚为高电平,U10不工作,那么输出就是EVCC。
当输入的2脚为低电平,U10工作,那么输出就是0.7V(二极管的钳位)。
大家不必纠结我设计的这个电路,比如上拉电阻,二极管等。这个和我的具体电路需求有关系,大家重点放在基本工作原理,这样自己设计出来的光耦外围电路肯定也是五花八门的。
这里面大家需要注意到两点:
输入级的发光二极管的限流电阻,这个主要靠二极管的Vf去计算限流电阻。接下来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如图2。
图2:光耦手册的Vf与If
我传输的是通讯信号,属于小电流,我们按照Vf=1.2V,If手册给的是1.2V@If=20mA,我们没必要去那么大的驱动电流,我们只是传输信号。一般取2-10mA就可以了,电流过大对于LED的寿命有影响。我取的是2mA,当然你也可以取到10mA,这个是没问题的。因为手册中的曲线图3可以看出1.1V@2mA,在25℃。
图3:光耦手册Vf与If曲线关系
R54=VDD-Vf/2mA=3.3V-1.1V/2mA=1.1K,我取值为1K。
以上就算是计算除了限流电阻,根据电流以及二极管的管压降去计算限流电阻。
一般可以用电源去驱动二极管或者使用GPIO去驱动,电源驱动肯定没问题,但是如果用GPIO去驱动,需要确定GPIO的驱动能力够不够你想要的电流大小。一般GPIO的驱动能力能达到5mA,无疑是增加了MCU的功耗,不建议直接使用GPIO驱动。
主要就是这个值,然后根据手册中给的CTR,我们可以计算出输出级的电流大小。
还有个参数就是手册中没有直接说明:传输速率如图4,这个参数对于低频的没有影响,或者不用考虑,但是对于高频的,如果光耦选型有问题,会出现丢脉冲的现象。
图4:光耦手册的Tf与Tr
上图中的Tr、Tf,就是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那么我们怎么确定这个光耦逇最快传输速率呢?
那就是1/Tr+Tf=1/0.2μs=5Mhz,如果我们传输的是5Mhz频率的脉冲,那么无疑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计算的时候并没有考虑信号的高电平时间,只考虑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我们假定就是信号波形是一个三角波,没有高电平的持续时长。所以我们实际的传输频率一定要小于5Mhz。
以上即是光耦的基本应用知识以及基本计算或者选型。
TL431:电压基准芯片,说的通俗点,就是能输出一个稳定的电压,并且带负载能力一般不弱。
那么小编想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比如我们一个3.3V想输出一个2.5V的电源电压,为什么不用3.3V用两个分压电阻去分压产生一个2.5V的呢?
原因:如果你的后级基本没什么电流要求,负载很小,不会波动,那么分压勉强可以。但是如果你的后级电路在工作的时候,需要的电流比较大,并且会波动,那么如果你用分压电阻,你觉得你的2.5V电压还会稳吗?肯定会跳变的,那么后级电路就不能正常工作,恰好,TL431就有这个功能,他能通过流过自身的电流去调整电压,保证输出电压恒定。归纳一下就是:带负载能力+稳定性。
先给大家讲一下TL431内部的原理和基本的应用电路,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它。请看图5+图6
图5:TL431内部硬件原理
图6:TL431的基本应用电路
以上就是TL431内部硬件图和基本应用电路图。
主要由一个运放和一个三极管组成。运放是一个比较器的作用。VREF是固定的2.5V,如果REF②引脚电压比2.5V大,运放输出饱和电压高电平,那么NPN三极管就会导通,输出三极管集电极此时输出①就会被拉低,请看应用电路图,也即是说此时电源TL431输出被拉低了。如果REF②引脚电压比2.5V小,运放输出低电平,那么NPN三极管就截止,输出三极管集电极此时输出就会是R1+R2上的分压。
当然小编这里只是将的两种极端情况,TL431工作与不工作两种状态(三极管截止与饱和)。
事实上TL431是根据负反馈去达到稳压的。根据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间(线性区间)去调节输出电流。
Vo增大→VREF增大→Ib增大→Ic=βIb 增大→i3(R3上的电流)增大→U3(R3电阻上的压降)增大→Vo减小
其实输出电流大小主要依赖于三极管的IC的电流大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三极管的Ic增大,R3限流电阻必须选择功率合适的封装和阻值大小。
关于上图中的TL431的输出计算公式:Vout=Vref(1+R1/R2)
Vout=(Vref/R2)*(R1+R2)这个公式大家想必都很容易理解去推导。
以上我就把TL431基本工作讲清楚了。
接下来我们讲光耦+TL431组合反馈。如图7。
图7:反激电源电路的反馈电路
这幅图我只把能用到的电路加进来了。
那就给大家讲一下这个反激电路的反馈原理。
首先大家需要明白:加了反馈电路的作用是稳定反激的电源输出,那么它是怎样通过反馈去稳定输出的呢?接下来且听小编一述。
上述的整流二极管Dc即是反激电源的输出。
我们以输出Vout=5V为例,如果我们不加反馈电路,我们后级的电流源头都从这里来,比如MCU的3.3V,外设的5V,DDR、EMMC的电源都会从这里通过BUCK或者其他方式进行供电。如果有个负载是个超级大的电容或者工作的时候电流跳变比较大,那么就会导致我们的5V电压被拉低或者被拉高。这样极有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后级电路工作异常,比如有些芯片耐压或者输入电压最高5.5V,那么如果5V被拉高6V甚至更高,那么芯片基本会被干掉。因此我们需要加这个反馈给PWM控制芯片(U1),去动态调节PWM,进而调整输出的Vout。接下来给大家讲一下具体怎样的一个调节原理。
其中:
比如我的输出5V 异常,输出为了6V,那么TL431的VREF引脚是不是就会突然抬高,那么TL431内部比较器会与我们的VREF进行比较,此时TL431内部的运放输出高电平,那么TL431内部的三极管会导通,并且电流比较大,如果Vout与2.5V差的越大,输出电流越大,那么三极管的IC就愈大,此时在限流电阻R1上的压降就加大,导致TL431的阴极输出电压减小,大家从上图7容易看出,TL431输出电压减小,且R1的电压增大,那么光耦输入端的发光二极管两端电压会增大,根据我上图中的曲线,Vf越大,If越大(前提是在LED灯的耐压范围内),那么发光二极管的If越大,就会导致光耦输出三极管导通,且光耦的输出电流也会增大,Ic=βId,或者说Ic=CTR*Id。此时Ic增大,那么说明流过R4的电流增大,那么R4上的电压会增大,即送给PWM控制芯片的FB引脚电压增大,FB引脚内部再会继续与内部的参考电压进行比较,进而调节PWM输出,会降低PWM占空比,让Vout减小,以此动态循环,会让Vout保持稳定输出,即不受负载影响。
那以上述电路图,给大家讲一下这个变化过程。
Vout增大→V(R3)增大→TL431阴极输出电压减小→Id增大→Ic增大→V(R4)增大→控制芯片PWM输出减小→Vout减小
我们在使用此电路中,还会一般给光耦输入端加入RC补偿,如图8中蓝色圈出的部分。
小编下期给大家着重讲一下下图的电路中给的RC取值,还是比较复杂的,需要用到自动控制原理中的零极点知识。
图8:完整的反击电源电路(增加RC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