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从电路板到原理图
从电路板到电路原理图“见仁见智”,百个师傅百个法,没有统一的说法“应该使用哪种”,我的实际体会是摸索自己喜欢的方式、使用起来感觉方便即可。为此,我也总结过我的一些具体做法(详见:“从PCB还原SCH的步骤方法”---电子产品世界论坛 https://forum.eepw.com.cn/thread/268611/1;“谈从PCB还原SCH的看和断”---电子产品世界论坛 https://forum.eepw.com.cn/thread/268586/1)。我的这些方法优点是:经过这个还原过程,自己比较容易了解电路中各单元的功能,在原理图上也容易知道各三极管(集成块)工作的大致情况以及前后级的逻辑关系,如果是维修时画的,也容易找到损坏的器件和故障范围;缺点是:慢、麻烦和当对某个元件的外形、性能不很熟悉时,容易模糊自己的思路。例如,我就曾经把三端稳压器件(LM7812)当成了大功率三极管,先是电路画不通,再就是引脚不好确认,使功能看不清。如果读原理图是帮助我们了解产品和设备的工作过程与状态,那读PCB图则是让我们知道元器件的分布,通过了解这些使我们更加明白哪些是发热的(即安装在散热片上的)、哪些是外接的(用引线与PCB连接的)。
接下来就聊聊从电路板还原到原理图要注意的事项:
1、用白纸盖在焊接面“按洞洞”,其目的是准确定位,特别是在元件布置密度较高时,拿着电路板来回看,容易疲劳和漏掉元器件,所以,有“洞洞”的白纸上“一个萝卜一个坑”,就不容易漏掉元器件了。
2、线路面的连线最好是以三极管或集成块为中心一块一块的画,如果明白前后级的位置或关系,就先画出级间的耦合元件与连线,再画出前后级的地线,这样做极有可能在图未画完就找到故障源了,至少这样可以快速缩小故障范围。
3、遇到不熟悉的元器件,就先放下或画个圆圈以及引脚,待其他部分画完了,剩下的这个元器件及内部属性就比较容易确认了。在时间紧的情况下,对那些确定没有问题的部分或元器件可以先不画,待有空时再将其画完整,留作以后备用,要不然以后再遇到它时又要从头再来,这点对做“维保”的来说很有必要。
抛砖引玉说了这些,有点啰嗦和太简单,希望对电子爱好者有所帮助。我的体会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了一些基础知识的积累,可以使自己的工作、学习少走一些弯路、对电子产品的了解、认识,也多一点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