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悬架是指连接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的一系列传力装置。汽车悬架的作用有:
(1)承载即承受汽车各方向的载荷,这些载荷包括垂直方向、纵向和侧向的各种力。
(2)传递动力即将车轮与路面间产生的驱动力和制动力传递给车身,使汽车向前行驶、减速或停车。
(3)缓冲即缓和汽车和路面状况等引起的各种振动和冲击,以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性。除此之外,汽车的悬架对汽车车轮的定位有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汽车行驶性能、操纵性能及乘坐的舒适性。
目前,汽车的悬架系统通常分为传统被动式、半主动式、主动式三类。其中半主动式又分为有级半主动式(阻尼力有级可调)和无级半主动式(阻尼力连续可调)两种;主动式悬架根据频带和能量消耗的不同,分为全主动式(频带宽大于 15Hz)和慢全主动式(频带宽 3~6Hz):而根据驱动机构和介质的不同,可分为由电磁阀驱动的油气主动式悬架和由步进电动机驱动的空气主动式悬架。
无级半主动式悬架可以根据路面的行驶状态和车身的响应对悬架阻尼力进行控制,并在几亳秒内由最小变到最大,使车身上的振动响应始终被控制在某个范围内。但在转向、起步、制动等工况时不能对阻尼力实施有效的控制。它比全主动式系统优越的地方是不需要外加动力源,但所需要的传感器较多,使成本较高。
主动式悬架是一种带有动力源的悬架,在悬架系统中附加一个可控制作用力的装置。主动式悬架可根据汽车载荷、路面状况、行驶速度、启动、制动、转向等状况的变化,自动调整悬架的刚度、阻尼力及车身高度等。
通常把用于提高平顺性的控制称为路面感应控制,而把用于增加稳定性的控制称为车身姿势控制。另外,车身高度控制是主动式悬架系统的重要控制项目之一。
悬挂系统的总结知识点如下:
汽车的悬挂系统是连接车身与车轮的重要部件,主要功能是 缓冲路面冲击、保持车辆稳定性、提供舒适性 并 确保轮胎与地面有效接触。以下是悬挂系统的关键知识点:
1. 悬挂系统的核心功能
减震:吸收路面颠簸,减少传递到车身的冲击。
支撑车身:维持车身高度和姿态(如过弯时抑制侧倾)。
轮胎贴地性:确保轮胎始终与路面接触,提升抓地力。
操控与舒适平衡:运动型悬挂偏硬(操控好),舒适型悬挂偏软(滤震强)。
2. 主要组成部分
弹簧(螺旋弹簧、钢板弹簧、空气弹簧等):支撑车身重量,吸收冲击。
减震器(阻尼器):抑制弹簧回弹,避免车身反复震荡。
稳定杆(防倾杆):减少转弯时车身侧倾。
连杆/控制臂:约束车轮运动轨迹。
衬套/橡胶垫:减少部件间刚性连接产生的噪音和震动。
3. 常见悬挂类型
独立悬挂(左右车轮运动互不影响)
麦弗逊式(MacPherson):结构简单,成本低(多用于前轮)。
双叉臂式(Double Wishbone):操控精准,常见于高性能车。
多连杆式(Multi-Link):舒适性与操控性兼顾,但结构复杂。
非独立悬挂(车轮运动相互影响)
扭力梁式(Torsion Beam):成本低,空间占用小(多用于经济型车后轮)。
整体桥式(Solid Axle):承载能力强,常见于卡车或越野车。
特殊类型如下所示:
空气悬挂:通过调节空气气囊硬度适应路况,多用于豪华车或SUV。
电磁悬挂(如凯迪拉克MRC):通过电磁液实时调整阻尼,响应极快。
4. 悬挂调校的影响因素
弹簧刚度:硬弹簧提升操控,软弹簧增强舒适性。
减震器阻尼:影响回弹速度,过软会“晃”,过硬会“颠”。
几何设计:如外倾角、前束角等参数影响轮胎磨损和转向反馈。
5. 悬挂故障的常见表现
异响(衬套老化、减震器漏油)。
车身倾斜或高度不均(弹簧断裂、空气悬挂故障)。
过弯侧倾加剧(稳定杆脱落或减震器失效)。
轮胎异常磨损(定位参数失准)。
6. 新技术趋势
主动悬挂:通过传感器实时调整阻尼或高度(如奔驰Magic Body Control)。
线控悬挂(如特斯拉Cybertruck):取消物理连接,完全电子控制。
自适应悬挂:驾驶模式切换可改变悬挂软硬(如奥迪Audi Drive Select)。
总结
悬挂系统直接影响驾驶体验,选择时需权衡 舒适性、操控性 和 成本。普通家用车侧重耐用和舒适,而性能车或越野车则会强化悬挂的响应速度或通过能力。定期检查(如减震器是否漏油、衬套是否开裂)对延长悬挂寿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