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条
1/1 1 跳转至页
[转帖]献给出生在七十年代的我们
献给出生在七十年代的我们(一)
生于七十年代的我们,是最后一拨这样的人:
是最后一拨对这样一句话耳熟能详的人--"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开始……";
是最后一拨男女生明明互有好感,却故作嫌恶状,在课桌上刻三八线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小时候写作文时,言必称--"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或"改革的春风……"之类的人;
是最后一拨学校开会一冷场有事没事就开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是最后一拨这样的女孩子--春风越吹越暖,明明早就心痒难搔,却硬着头皮按兵不动,互相观望,最后都快放暑假了,实在熬不住了,才约好第二天同时穿裙子,谁说话不算数谁是小狗;
是最后一拨在接受计算机启蒙教育时,还见识过BASIC语言的人;
是最后一拨有过小时候要到别人家看电视,死活赖着不肯回家,被妈妈打的经验的人;
是最后一拨过六一节还必须找齐了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是最后一拨和泥巴、过家家、弹弹子、拍画片,背着军用水壶,揣着茶叶蛋春游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小学劳动课上还去打扫厕所、捉苍蝇老鼠的人
主题:献给出生在七十年代的我们(二)
是最后一拨对五讲四美三热爱倒背如流,但始终也没搞清楚什么时候才能练成四有新人的人;
是最后一拨告诉自己,要有理想有信念,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走在路上看见方格子地砖想着跳房子,跳橡皮筋的时候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每个月存5元指望小学毕业去看天安门的人;
是最后一拨看过黑白小人书《岳飞》,《丁丁历险记》,《烈火金刚》,《七剑下天山》的人;
是最后一拨享受过最纯最动人的日本动画片,到八十岁仍能张口就来一段《铁臂阿童木》主题歌,到九十岁仍记得《森林大帝》里的小狮子LEO、花仙子和李嘉文、咪咪、来福、娜娜小姐、蓝精灵和格格巫、龙子太郎、一休和小叶子、新佑卫门,自认为曾看到过最好的动画片的人;
也是最后一拨享受过品质最佳的国产动画片的人--《九色鹿》我们看一回感动一回,《天书奇谭》让我们第一次明白了狐狸精是什么东东、《大闹天宫》让我们初具审美情趣,《没头脑和不高兴》寓教于乐,《大林和小林》够曲折,《哪吒闹海》豪气冲天。
是最后一拨当年在看了《排球女将》后,逢中日排球赛就紧张万分,生怕日本队真练成了睛空霹雳、流星赶月,抢走中国女排的五连冠的人;
主题:献给出生在七十年代的我们(三)
是最后一拨看全了山口百慧的《血疑》系列,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无红点、担心自己也得白血病的人;(呀,怎么尽是日货,不好意思,不过,当年的哈日族可真比现下的心境纯明多了。)
是最后一拨有幸目睹过香港无线的诸多武侠剧的人--当时是小学的年纪吧,再小一点的就看不懂了。看《射雕》里的翁美玲让我们把早逝的她奉若神明,《绝代双骄》又让我们成了梁朝伟的终身影迷。那个时期的金剧和古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最后一拨还曾为费翔意乱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担了大兴安岭火灾罪责的现在还算是年轻人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中学毕业时都要含着眼泪唱小虎队的《骊歌》中的"南风又轻轻地吹送,相聚的光阴匆匆……"和《再见》中的"请相信我们明天一定会再见,就像白云离不开蓝天……"的人。
只要你生于七十年代,且头脑健全、发育完全、在社会主义的温暖阳光下茁壮成长过,相信你一定能对以上的文字产生共鸣
我有一位酷爱校园民谣的教师朋友,她曾满怀欣喜地把一张校园民谣的碟介绍给学生听,但学生对她说:“这是什么呀,听点别的吧!”她说那一刻她非常难过。不止是校园民谣,还有很多属于七十年代人的记忆都不被“前辈”和“后人”接受,但——这并不防碍我们在七十年代的小团体里回忆并且品味:
挨打
一个75年出生的哥们儿说:“没挨过打的童年是残缺的。”这话立刻引起我们五彩缤纷的回忆,其中一个很少挨打的,居然面露惭色。对我们来说挨打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与家庭暴力无关,都是父母一时恨铁不成钢的冲动,*股挨完几鞋底,末了依然其乐融融。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心理素质特别好,吃得了苦享得了福,能屈能伸,很有韧性。
听老山英雄做报告
一个关于“理解万岁”的感人记忆。七十年代人至今还记得双眼失明唱《小草》的史光柱,虽然现在已经不提他了,但每当听到《十五的月亮》、《望星空》、《血染的风采》大家还是心潮澎湃。爱国主义、民族自尊心,从来没有那么鲜活生动,它就是老山前线、猫耳洞、战斗英雄……当年的政治宣传渗透在七十年代人的血液里,随时都能激荡起来。所以美国炸中国大使馆时,七十年代人可以半夜三点翻出校园,徒步走4个小时到美国驻华大使馆前抗议。但2001年的“撞机”事件大学校园就比较平静,原因很多,可有一点必须承认:激情的七十年代大多已经毕业了。
早恋
如果说早恋成为正儿八经的事出现在校园里,应该始于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不过我们那时的早恋都很单纯,一个眼神、一首歌、一张纸条足以心领神会,当时最惊世骇俗的行为是公然拉手,而老师家长围追堵截式的批评也不能使我们屈服。这一切和八十年代生人用QQ恋爱,在校园里尽显恋爱之能事大相径庭。八十年代的早恋与性有关,七十年代的早恋是感动。
俏黄蓉翁美玲
我们的偶像涵盖面极广,有山口百惠、罗大佑、小虎队、崔健、郑智化、周星驰……我们能理解《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深情,也曾为《流星花园》动容,很难找到还有哪个时代的人像我们一样兼收并蓄、宽容理解。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时代偶像,就是俏黄蓉翁美玲。当年男生把她当作梦中情人,女生则把她的贴画粘满笔记本。上大学时,学校重播《射雕英雄传》,黄蓉的镜头一出现,整个校园都沸腾了。活泼俏丽的黄蓉是我们童年的写真,今天与其说是我们在看黄蓉,不如说是在追忆当年的自己。
黑道江湖片
那时候我们迷小马哥不亚于现在的孩子迷F4。黑墨镜、叼根火柴棍,是当年男生最酷的派头。而一系列的黑道电影更是把少男少女的情绪调动到极点,虽说后来引起争议,可是谁也不能否认那种一诺千金、为朋友两肋插刀、为尊严喋血沙场的江湖气魄让我们在成年后对“情义”更深刻地了解和执行。因为用百元大钞点烟的小马哥永远比《流星花园》里钱堆里长大的阔少值得信赖。
校园民谣
校园民谣是写给毕业生的,它风行的时候七十年代生人恰好有毕业分离的经历,也成熟到可以体会这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逝。于是校园民谣好像特为七十年代量身打造的歌曲,即使是欢快的曲调也难逃追忆的惆怅。它总是能勾起我们从小到大许多美好的记忆,可是这些记忆就像校园民谣的命运一样,只被七十年代出生人珍藏,于是他们中有人唱起一首伤感的歌曲:
还是走吧甩一甩头
在这夜凉如水的路口
那唱歌的少年已不在风里面
你还在怀念
那一片白衣飘飘的年代
写信
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永远不会懂得邮票正贴、倒贴、倾斜45度分别代表什么含义,但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懂,他们每个人还至少掌握两种信的叠法,什么“思念”、“心心相印”、“暗恋你”等等。花样很多,有的复杂到连看信人都拆不开。七十年代生人的大一课堂基本都是在写信中度过。写信和等信是复杂的情绪,也是充满想象力的行为,决不是鼠标和键盘所能完成的。但可惜七十年代生人现在也发邮件不写信了,当年的信就和当年的人一样,失落在风尘里。
汪国真的诗
汪国真的诗曾经是毕业纪念册上最流行的话语,我们用这种方式显示自己的成熟和深度。我至今仍记得一句:“淡淡的雾/淡淡的雨/淡淡的云彩悠悠地游”,很朗朗上口而又有意境的样子。如今他的诗已没有人读,可是当年却给成长中我们刻画出一片美好的未来,连坎坷都显得特别有诗意。懵懂少年读着他的诗,开始了多愁善感的青春。除此之外,还有三毛、席慕蓉,都是值得纪念的名字。
童年的游戏
七十年代出生人都会唱:“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还会唱“找啊找啊找啊找,找到一个好朋友……” 还有跳皮筋、扔沙包、抓子儿……都是互相配合的集体活动,又唱又跳十分热闹。在游戏的过程中也不乏耍赖翻脸的,但这并不会惊动老师和家长,因为我们那个时候都很鄙夷动不动就告老师叫父母的伙伴。如今孩子的游戏都趋向单打独斗了,即使聚在一起的游戏,如果不花钱,也一定有家长跟着,真是一点乐趣都没有。
看图作文
“小明把用剩的铅笔头扔掉了,小红捡起来说:‘套一个钢笔帽还可以接着用!’”那个时候,我们都写过这样可爱的东西,而且也让铅笔套着钢笔帽的行为流行一时。写了拾金不昧的作文,捡到什么小图钉、小螺丝都交给老师,好像老师是杂货店老板;写了助人为乐的作文,看到老爷爷老奶奶过马路,就上去拉一把,自己冒冒失失地让人家更提心吊胆。那时候,孩子真是孩子,不像现在的孩子激素吃多了,发育提前,连心理都少年老成。
关键词: 转帖 给出 生在 七十年代 我们 最后 一拨
共1条
1/1 1 跳转至页
回复
有奖活动 | |
---|---|
【有奖活动——B站互动赢积分】活动开启啦! | |
【有奖活动】分享技术经验,兑换京东卡 | |
话不多说,快进群! | |
请大声喊出:我要开发板! | |
【有奖活动】EEPW网站征稿正在进行时,欢迎踊跃投稿啦 | |
奖!发布技术笔记,技术评测贴换取您心仪的礼品 | |
打赏了!打赏了!打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