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条
1/1 1 跳转至页
全球国际电信业务的发展及走势
蔡翔
国际电信业务的需求持续增长
从需求角度来看,最近10年,国际话音业务量平稳增长12%~16%,这种增长势头有望得到延续。由于在过去5年中Internet的发展呈现爆炸性增长,因此导致数据业务的增长率可能会有所降低,但年均增长率仍会超过100%。如今,在国际电信业务分布中,话音业务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只有3~5%左右,而数据业务尤其是跨国 Internet业务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国际话音业务流向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分布不平衡。这不仅体现在北美,西欧也面临同样问题。国际数据业务流量分布的不平衡更为显著,绝大多数国际数据业务终接于美国,但伴随诸多国家开放本地Internet交换市场,这种不对称的比例已有明显下降。
在全球许多国家,国际话音业务的价格平均每年下降10%左右,但考虑到业务量增长比例相对较大,所以来自国际话音业务的终端用户收益仍然持续上涨。因此从每兆比特的收益角度来看,话音业务收益要远高于数据业务。例如,英国电信(BT)2002年80%国际收益来自话音,而话音业务量还不到其国际联网流量的10%。
国际电信业务的运营趋于多样
过去20年,国际电信业务的运营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种变化还将进一步进行。其根本驱动因素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
电信市场的自由化。自由化允许新进入者提供国际业务,与传统运营商开展竞争,结果是越来越多的新型全国性电信运营商(包括固定和移动)提供国际电信业务。这也是促使全球转售运营商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
Internet的使用和增长。13年前,Internet还是学术机构的专家网络,但现在发达国家中几乎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习惯使用Internet 。 Internet业务需求的爆炸性增长带来了对国际带宽需求的巨大增长,并成为全球转售运营商迅猛发展的另一个主要驱动因素。
技术的快速发展。从模拟到数字交换的演化显著降低了国际话音呼叫的单位成本,并促成了非常廉价的国际呼叫选路。而光纤光缆的引入则从根本上动摇了高业务量路由上的国际电路(高)价格。人们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国际话音业务将从电路交换转向IP传输。
与此同时,上述三大因素的综合作用还彻底改变了国际话音业务的传送和结算方式。传统上,运营商通过谈判形成结算价,并据此相互支付。尽管结算价时常远远高于终接国际呼叫的成本,但现在,这一结算体系几乎已经走到了完全崩溃的边缘。
展望未来,国际电信业的分布结构可能会出现如下变化:
产业整合。有关分析指出,到2006年,国际电信业的分布可能会出现仅有3~4家全球运营商,每个区域有3~4家区域性运营商,每个国家有3家主导型固定网运营商和3~4家移动运营商。国际电信业的规模经济性意味着将来只有最大的运营商才能最终成为全球性运营商。
国内运营商与全球性区域性运营商可能会出现“两极分化”,国内运营商主要集中于国内用户,并将他们的国际电信业务托管给全球性和区域性运营商。
新建电信设施的投资可能会萎缩。此情况至少要延续到转售价格基本趋于稳定,而且现有剩余容量也已得到充分利用,具体时间估计大约要到2005年。
“讨价还价”的权力可能会变迁。目前全球国内零售商在购买国际带宽时位于强势地位,因为存在大量的提供商急于出售带宽,但需求相对偏低。不过,一旦产业整合完成,以及剩余容量“消失”后,全球转售运营商的地位将会得到明显改善。
发展中国家面临棘手问题
1.净结算收益大幅度下降
传统上,发展中国家的垄断运营商从国际电信结算中获得了大量的净结算收益,正是这些净结算收益为他们国内固定网的建设和低本地呼叫费的实行提供了资金保障。
然而,过去几年,国际结算价下降幅度非常大。电信业的自由化以及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动议在此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与此同时,转接费对于发展中国家就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一般只与有限数量的国家建立直接连接。对于那些没有直接连接的国家,他们只能通过转接方式发送国际业务。发展中国家从转接业务竞争中虽然受益匪浅,但这儿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产生效用。
总之,结算价的下降直接带来了发展中国家净结算收益的降低,进而会导致他们对新网络的建设投资减少,而且国内本地业务价格可能会显著上扬。
2.难以跨越的数字鸿沟
毫无疑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Internet接入上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而“通过发达国家政府资助缩小数字鸿沟”的动议目前在发展中国家至少还面临如下五大挑战:
缺乏基础设施,包括低的PC和电话普及率,低劣的固定网接入质量,甚至居家还缺乏电力;
未来几年,建设固定网的投资力度可能较低;
全球Internet连接的成本相对偏高;
原有垄断运营商对网络扩建的“不良记录”;
急需开发大量的本地内容,服务于发展中国家居民的实际需求。
正视现实适当干预
不管怎样,业界必须正视国际电信业的发展和变化趋势,而且如果必要的话,可以采取适当的管制干预。
从技术角度分析,分组交换正逐步取代电路交换。如今大约有10%的国际话音业务采用IP网络传输,但到2006年,这一比例可能会增加到40%。IP网络传送国际话音业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全球转售运营商利用其管理型IP网络传送;二是专家型业务运营商如ITXC和iBasis等公司通过Internet选择呼叫路由。
市场机制作用越来越大,高额利润正在快速“消失”。但同时,全球电信市场还远没有达到透明的程度。人们相信管制者需要监测市场机制,而不是首先直接贸然干预。
国际运营商与国内区域运营商之间的全球网络“通达”差距会越来越大。金融机构已从嗜于高风险投资趋向必须严格地评估国际电信项目。
在不同国家,国际电信运营商面临不同的市场条件,包括自由化水平、许可证安排、互联,有的甚至还需要实行“贿赂”策略,这些均显著增加了国际电信业务的运营成本。鉴于此,不同国家的电信市场应该推行更大范围的“一致性”,管制干预在此不可或缺。
摘自《通信产业报》
关键词: 全球 国际 电信业务 发展 走势 话音 Inter
共1条
1/1 1 跳转至页
回复
有奖活动 | |
---|---|
【有奖活动】分享技术经验,兑换京东卡 | |
话不多说,快进群! | |
请大声喊出:我要开发板! | |
【有奖活动】EEPW网站征稿正在进行时,欢迎踊跃投稿啦 | |
奖!发布技术笔记,技术评测贴换取您心仪的礼品 | |
打赏了!打赏了!打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