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点可分为硬件断点和软件断点两大类:
1.硬件断点需要目标CPU的硬件支持,当前流行的ARM7/9内部硬件设计提供两组寄存器用来存贮断点信息,所以ARM7/9内核最多支持两个硬件断点,而ARM11则可以支持到8个硬件断点。这与调试器无关。
2.软件断点则是通过在代码中设置特征值的方式来实现的。当需要在某地址代码处设置软件断点的时候,仿真器会先将此处代码进行备份保护,然后将预先设定好的断点特征值(一般为0x0000等不易与代码混淆的值)写入此地址,覆盖原来的代码数据。当程序运行到此特征值所在的地址时,仿真器识别出此处是一个软断点,便会产生中断。当取消断点时,之前受保护的代码信息会被自动恢复。
硬件断点可以设置在任何位置的代码上,包括ROM和RAM;而软件断点由于需要修改相应地址的值,所以一般只能设在RAM上,但是数量可以不受限制。由于硬件断点设置的灵活性,所以是最优先选用的断点资源,但是两个断点往往很难满足工程师进行深入调试的需要,于是软件断点可以作为硬件断点的补充资源来使用。
由于通常的软件断点只能设在RAM运行的代码上,而随着系统的代码量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移动通信领域,扩充大容量的RAM势必会增加产品的成本,所以现在很多系统直接在FlashROM上运行代码。对于这种在FlashROM上运行代码的系统,一般的软件断点是无法设置的,这也是软件断点的局限性。对于这样的系统,只能通过交替使用两个硬件断点满足需要,但是会带来一定的不便。
要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只有使仿真器增加在FlashROM上设置软件断点的功能,拓展仿真器中可供利用的断点资源。例如,日本横河计算机株式会社(YDC)最新推出的高端ARM仿真器—advicePRO,就是第一个支持Flash断点的ICE仿真器产品。
在FlashROM上设置软件断点的原理与在RAM上设置软断点类似,也是在设定的断点处用特征码替换原有代码,通过识别特征码使断点事件发生。不同的是,在FlashROM上设置软件断点需要对Flash进行擦写操作,这就需要仿真器能够有Flash编程功能,并且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特征码的写入。完成这一系列的读写操作,就可使在FlashROM上调试代码的工程师获得更充裕的断点资源,从而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有奖活动 | |
---|---|
硬核工程师专属补给计划——填盲盒 | |
“我踩过的那些坑”主题活动——第002期 | |
【EEPW电子工程师创研计划】技术变现通道已开启~ | |
发原创文章 【每月瓜分千元赏金 凭实力攒钱买好礼~】 | |
【EEPW在线】E起听工程师的声音! | |
高校联络员开始招募啦!有惊喜!! | |
【工程师专属福利】每天30秒,积分轻松拿!EEPW宠粉打卡计划启动! | |
送您一块开发板,2025年“我要开发板活动”又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