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PCB工业的产量和产值都位居世界第一,但从我国PCB工业的整体水平来说,所生产的产品仍然处于中低档,因此,绝大部分PCB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范畴。我国的劳动力是否能够无限制提供下去?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实际上,任何国家或产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由无限提供劳动力到有限提供劳动力的变化,即“刘易斯拐点”的问题。
我国PCB产业的发展已经开始面临用人荒的问题,也可以说是要接近或进入“刘易斯拐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PCB行业的目标应该是: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率、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当然,更重要的是实现PCB行业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实际上是从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变到提高生产率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上(产业结构升级)。
转移生产基地存在问题
发达国家一般把劳动密集型或附加值低的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劳动力相对充足且成本低的地方或国外,如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日本等把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PCB产品转移到中国等劳动力充足而工资低的国家和地区来加工生产,以维持高利润。但是,我国能把这样的办法照搬吗?恐怕是有问题的,原因如下:
首先,迁移到我国内地、边远地区,这会带来污染与投资问题,还要考虑我国的国策(如农村政策、人口情况等)。同时,依靠剩余劳动力、低工资等不是长久之计,显然不是根本的出路。
其次,进入电子电路工业园区亦不可行。我国已经建立多个电子电路工业园区,虽然较好地解决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压力,但不能根本解决劳动力与成本问题。
最后,搬迁到国外,如越南、印度等劳动力充足的国家。但要考虑的是:首先,原辅材料、资源(水、电等)和交通等的配套不是件容易的事;其次,这些国家的政策存在很大的变数,弄不好,进去容易出来就难了,甚至破产了事。
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采用自动化生产(特别是中、低档产品)方法,这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走过或还在走的路。2009年6月我在日本看到采用自动化生产常规的PCB产品的企业,生产设备间隔很小,也看不到操作人员,得知只有百余人(主要是管理和调整、维护人员),其产量和产值却超过我国千人的PCB企业。这表明采用自动化生产PCB产品是一个很好的出路。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动化生产程度,大量减少操作人员,又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优化升级与调整产品结构并进
调整产品结构可减少附加值小的产品比率,增加高端产品(高附加值)比重,如增加高密度的埋/盲孔板、积层板、IC基板、集成元件板、刚-挠性板以及特种印制板等的比率。
开发新品抢占市场或开辟新的市场,如开发印制电子电路产品和印制光-电路板等。印制光-电路板的主要特征是在PCB内既有高速光信号传输的光路结构,又有较低速电信号传输的电(线)路的结构;印制光路板全部信号是光路传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