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活动你都参加了吗?快来围观一下吧!>>
电子产品世界 » 论坛首页 » 综合技术 » 电源与模拟 » ZigBee, Wi-Fi, BLE, 那种控制模式是智能照明的菜?

共2条 1/1 1 跳转至

ZigBee, Wi-Fi, BLE, 那种控制模式是智能照明的菜?

高工
2014-05-10 20:28:51     打赏

     物联网浪潮下,到底选用哪种通信方式将硬件与云连接起来?这是所有智能硬件创业者乃至消费者都感到头痛的问题。做为当下最时髦最科技的灯厂,斗胆来介绍一下当下三种模式ZigBee, Wi-Fi, BLE三者之间的区别。因为现在市面上有三款智能照明产品,恰好就分别对应三种模式

hue-ZigBee

     首先解释下ZigBee这个名字的由来。蜜蜂在发现花丛后会通过一种特殊的肢体语言来告知同伴新发现的食物源位置等信息,这种肢体语言就是ZigZag行舞蹈,是蜜蜂之间一种简单传达信息的方式。借此意义ZigBee作为新一代无线通讯技术的命名。
     Philips hue使用的ZLL(ZigBee Light link)是在ZigBee协议上开发的一个扩展集,这个协议由飞利浦主导,希望能够更简单的实现灯的智能连接,第一款产品hue可以说从照明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ZigBee是低速的,低功耗无线控制协议,特色是可以自动组成网络,网络的每个节点可以借力传输数据,网络中需要一个集中节点来管理整个网络,也就意味着ZigBee网络中必须有一个类似路由器的角色,完成ZigBee协议到互联网协议的转换,这个额外的家伙就是hue的Starter包里面的那个Bridge的东西,它本身没有额外的用处,但是可以将其他的灯整合为一个网络,并连接到互联网上。
坏处就是增加了成本,增加了安装的复杂度,而且不能被我们的手机直接连接,必须要转接,好处则是通过Bridge可以让ZigBee灯连接到互联网上,从而具备了更多的远程访问能力(也意味着风险),hue就是基于这种技术的产品,每个子网大约支持50个节点。
     ZigBee产品通常功耗较低,成本也相对于Wi-Fi产品低一些,与低功耗蓝牙产品相仿。hue第一代使用了TI的253X作为灯的方案,属于性价比较为适中的成熟ZigBee方案,从光学方面,飞利浦无愧于多年的照明行业积累底蕴,不但从多色温方面无可挑剔,在色彩方面也可以实现绝大部分的色域范围,可惜在二代以后大幅缩减降低成本,减少了近40%的灯珠可谓诚意下降不少啊。
  

Lifx -Wi-Fi

     Wi-Fi的话,相信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了,是我们大家手机上内置的网络协议,使用了Wi-Fi协议的Lifx智能照明产品也是能够直接连入到互联网的智能照明产品,当然,也能够直接从手机中访问到。
    Wi-Fi优点是速度相对较快,能够无需网桥直接接入互联网,而且可以无缝与手机进行通信,主要的缺点在于,相对起来Wi-Fi芯片的封装尺寸稍大,而且功耗较高,Lifx待机功率可能高达1W,而BLE和ZigBee典型待机功耗在0.1w内,而从实际的测试表现看,Lifx在色彩的渐变能力和散热控制上确实还欠火候,在球泡灯的体积内提供17W的最大功率设计,确实有较大的风险(画外音:这灯能活的久么!)。理论上,WiFi接入方式的接入上线主要限制于WiFi路由器的节点数量(典型值为数十个节点)。
另外一个,就是目前大家普遍关心的安全问题,想一想智能家居里面的产品要是靠Wi-Fi连接的,万一哪天被黑了,还真是有点可怕呢。

yeelight blue - BLE

     BLE(低功耗蓝牙技术)是最新的专注于低功耗(纽扣电池可持续待机半年以上)、快速连接(仅需1-3ms)、长距离通信(长达50m以上)的新一代短距离无线通信规范,特别注重和优化了小数据包的数据交换,可以说是为物联网不同厂商IOT(互操作测试)时代量身定制的通信手段,缺点是不能被老式智能手机支持(仅支持iPhone4S以后的苹果手机和Android4.3以后的Android手机,小伙伴们好换手机啦,现在手机这么便宜,你说是不)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现代智能手机都已经可支持,目前正在迅速成为新一代智能硬件的标准通信协议。在苹果发布了iBeacons标准后,这种非连接性的通信方式大大增加了BLE控制产品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 在后面发布的蓝牙4.1协议中,BLE产品具备了ZigBee才有的自组网特征,这些都在向传统的ZigBee产品势力范围发起冲击。




关键词: Wi-Fi     那种     控制     模式     智能     照明     产品    

院士
2014-05-17 22:51:54     打赏
2楼

    版主介绍的这几种控制模式,各有千秋,在成本与功能冲突时,很有可能是功能让步。我觉得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由主管部门画出框框——定出产品标准,各厂家依据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推出产品进入市场,否则,各个厂家就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拿出产品,这个结果的最后,就是由用户为厂家的发展买单。

    我是业外人,不太熟悉业内的情况,说得不对的,请批评指正。


共2条 1/1 1 跳转至

回复

匿名不能发帖!请先 [ 登陆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