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的调控,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音响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也是需要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长处,更好地表现不同风格的音乐及内涵。对设备的使用、对声音的调控,还需从对声音的了解开始。因而,笔者在此啰嗦几句,请各位朋友、同好耐心往下看,如有错咎,望不吝赐教。 一、声音的界定及其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除了空气之外,恐怕就要数声音了,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在荒郊野外,我们也拒绝不了风的呼啸声、人的呼吸声、树叶摆动的沙沙声,有人曾经研究过,人在绝对无声的环境下,要不了多久就会引起神经紧张导致精神崩溃;另外也有实验证明,当正常人受到不和谐的声音刺激时,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内分泌失调等,而在舒缓、平静、优雅的轻音乐声中,人会显现出较好的情绪和精神状态,由此可见声音对人的影响之大是毋容置疑的。在我们认识了声音的影响之后,下面我们来对声音作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而存在的,不同频率的波表现出不同的声音,我们习惯所说的声音实际上有不同的含义,一般人的耳朵所能听见的声音范围(简称“音域”),在物理学上界定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常记作20KHz)之内。(见图一 频响曲线)
高于这个范围的称为“超声波”、低于这个范围的称为“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一般人听不见的,因此,我们又可以简单的说:音是听得见的、声是听不见的。虽说这些声我们听不见,但它又是客观存在的,用准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一个任意波形,可以利用富里叶级数描述成一个基波加几个奇次谐波,这些个奇次谐波中有一些就是虽然听不见、又确实存在的,用音响类的术语讲,就是所谓的“泛音”。“泛音”虽然有一些听不见,但它又是不同声音的特别标记而不容忽略,我们在同一个频率音上区别A声音与B声音,在听觉上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了“泛音”的不同,这是听不见的声所具有的特点。那听得见的音又有哪些特点呢?还是简单一点说:低音方向感弱、高音方向感强。笔者曾经历过一次有趣的试验,那是在一个音乐厅里,坐着许多人,当音响系统播放一段频率很低的音频片段时,让大家辨别声音的来源,结果是:许多人指出的音源的方向,是各不相同的四面八方;而当系统播放一段频率较高的音频片段后,再让大家辨别声音的来源时,许多人得出的结果是几乎一致的。这个实验充分证明了不同频率音频的方向感效果,原因是什么?原来,人耳对声音的敏感程度在不同音频也是高低有别的,就说刚才描述的实验中,所提及的让大家辨别声音的方向,能够被大家所听到的、仿佛一样大小的声音,其能量级别却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可以从“弗来彻-门逊听力曲线”上找到答案(见图二 听力曲线)
也就是说仿佛一样大小的声音,频率低的其能量大,频率高的其能量小;频率低的波动,因为能量较大,从音源到人耳,除了直线到达人耳的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它带动空气一起振动后传到人耳的,由于这个振动的空气包围在人的四周,所以,其方向感不明显就不难理解了;而高中音的传输,大部分是沿直线到达人耳的,少部分的往人耳以外的方向去了,却不足以引起空气的振动,因此,高中音就表现出有较强的方向感。声音从音源处到达人的耳朵,有直线式的传输、同时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反射式传输,声音的反射与光的反射类似,有些是规律性的反射、折射,也有一定数量的漫反射(见图三 声音的反射)
在传输的过程中,它们都遵循 “平方反比定律”,即:每增加1倍距离大约就要衰减6dB。说了这些,我们对声音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至少是在我们的头脑中建立起了一个基本框架,这里面包含了声音对人的影响、音是听得见的、声是听不见的、泛音及其特点、低音方向感弱、高音方向感强、声音的能量级别、振动、传输、反射、衰减等概念,对这些概念的艺术性处理、运用,自然就离不开我们常说的音响设备和声音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