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活动你都参加了吗?快来围观一下吧!>>
电子产品世界 » 论坛首页 » 综合技术 » 走近微软亚洲研究院“神秘”研究员

共2条 1/1 1 跳转至

走近微软亚洲研究院“神秘”研究员

菜鸟
2002-12-28 16:46:17     打赏
在外人看来,微软亚洲研究院里工作的人是一群神秘的人。他们居于象牙塔的顶端,他们掌握着电脑科技的未来,人们由于对他们了解不多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猜测。然而,一旦有机会走近他们时,会发现他们和大学时代遇到的师长没什么区别,透过他们的平和与谦逊,会更容易理解盖茨先生的一句名言—每天清晨当你醒来时,都会为科技进步,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来参观的人很难注意到不愿多说话且穿着随意的主任研究员郭百宁先生。当你面对这位世界一流的多媒体专家感到紧张无措时,这位学者般的人会用厚厚的眼镜片背后善意的眼光示意你把问题说完—一如大学时的教授在准备接受一个学生的提问。于是,我们把郭百宁先生当作了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要揭开微软亚洲研究院里那些“活在世界前端”的人们的奥秘…… 曲折经历 郭百宁的家乡位于巴蜀故地一个青山环抱、绿水缭绕的小城市。16岁时,他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天赋—以绝对堪称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回忆起大学生活,令他记忆犹新的是当时同学们的年龄都小,大多朴实、聪颖、求知欲极强,再加上校方投入了最强的力量(他自己的基础课是由著名数学家任教,如沈锡昌先生讲授的《数学分析》、丁石荪先生讲授的《解析几何》),所以那个时代的学生在学习时比现在的学生专注得多。 与大多数长于理论研究的学者不同,大学时的郭百宁已经体会到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的重要性,他坚定地认为,能够延伸到应用层面的理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1982年,郭百宁在获得了学士学位之后,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工作了3年,期间主要从事理论物理方面的研究。由于当时的大学毕业生接受过跨学科训练的并不多,而他因为在数学与物理领域均有极深的涉猎,自然显得非常出众。在研究所工作期间,郭百宁沉迷于流体力学的研究,并取得了令同行为之瞩目的研究业绩。此后,正当郭百宁在中国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时,来自大洋彼岸的一纸通知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因为他优异的成绩及在研究工作中所展现出的出众才能,美国康奈尔大学决定为这位华人青年学者提供奖学金。1986年,郭百宁飞赴康奈尔大学学习。一开始,郭百宁做了很多偏向于理论的研究,但渐渐地,他开始感觉到方兴未艾的计算机科学前景一片光明。但困难的是郭百宁赴海外留学以前,甚至连简单的编程都不熟悉。一切只能从头开始。郭百宁没有退缩,师从图灵奖获得者John Hopcroft教授学习计算机。凭借在国内学习时打下的坚实理论基础,郭百宁很快就通过自学缩小了与周围同学在计算机水平上的差距。到硕士毕业时,编程反而成了郭百宁的一大强项。 1991年,郭百宁如愿以偿在康奈尔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在博士论文中,他成功地开发出基于隐形曲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使他成为了这一领域最有发言权的先驱之一,并因此获得了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的一项大奖——NATO Fellowship。这一殊荣每年只会授予40位在各自研究领域有杰出贡献的科技精英。 也正是这一年,郭百宁从美国来到了法国,开始在巴黎高等电子通讯学院担任访问教授。在那里,郭百宁先生凭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赢得了校方的一致肯定,学院希望他留校继续研究,并为他提供了相当理想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面对这一切,郭百宁却选择了回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两年之后,郭百宁又辗转来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本想在此工作一年的他在接触到“真正的图形学研究”之后,竟然爆发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充沛的兴趣,而且一发而不可收拾。就这样,他在多伦多大学的图形学实验室里度过了3年的求索时光。这一时期,郭百宁与全球最重要的图形学专家之一Demetri Terzopoulos先生及唯一获得过“世界最佳博士论文奖”的华裔科学家涂晓媛携手,仅用了短短3年便在国际著名杂志和学术杂志上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并拥有了十余项技术专利。 他在多伦多大学图形学实验室的技术成就很快就引起了Intel公司的关注,为了更有成效地发挥实验室研究员的才能,Intel出面把这个实验室及所有成员都搬到了其硅谷总部的研究中心。郭百宁这次又证实了自己的实力—他主导了下一代图形系统的研究,并为Intel成功设计出了含图形系统的主机芯片,与此同时,他还负责了Intel在欧洲(主要是俄罗斯)的图形学研究和开发。1998年7月,在SIGGRAPH开会时郭百宁结识了另一位名满天下的华人图形学专家—沈向洋,这一偶遇再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1999年初的一天,沈向洋拨通了郭百宁的电话,隔着浩瀚的海洋,时任微软中国研究院形象计算组主任研究员的沈向洋诚恳地邀请郭百宁回国共事。正被思乡情结所缠绕的郭百宁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认识到正处于腾飞前的中国有着无穷无尽的发展机遇,而他也更渴望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让自己的所学尽可能地转移到更多孜孜求知的中国学子身上。于是,这年夏天,炎热的北京迎来了一位华人著名学者。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郭百宁先后见到了李开复、张亚勤和张宏江。尽管对他们要把微软亚洲研究院建设成为“能够与斯坦福争雄的图形学研究中心”这个目标感到忐忑不安,但他还是选择留了下来。从此,郭百宁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始主持网络图形组的工作。网络图形组主要从事网络环境中的图形及各种交互技术的研发和开发,包括Xbox网络游戏、大型在线游戏、高真实感建模和绘制技术。郭百宁自己的主要研究领域则是图形学和几何造型。在图形学领域,他研究的是图像合成、基于体积的绘制和图形学的硬件设计。目前,他主攻基于Internet应用的虚拟环境。在几何造型方面,他主要致力于对曲面的快速绘制问题的研究。 工作在微软亚洲研究院 现在谈起微软亚洲研究院,郭百宁从心里感激李开复、张亚勤创建了这样一个几近完美的研发环境。他向记者谈起了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一开始就执行的包括研究人才(People)、合作项目(Programs)、学术著作(Publications)、发明专利(Patents)、技术原型(Prototypes)、技术转移(Product impact)在内的“6P策略”。在这一策略中,微软亚洲研究院认为研究人才最为重要,因此把他们列在首位。而采用技术原型(Prototypes),以COM架构为基础设计所有的技术原型,则可以让研究人员做他们最擅长做的研究,而不是开发产品。采用技术转移(Product impact)的策略,是为了当负责市场工作的产品小组对某些研究成果感兴趣时,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会迅速转化为产品。郭百宁认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深层号召力来自于感觉不到任何市场因素的影响,有的只是一种非常自由的学术氛围和一个个非常团结的研究小组。能召来人才,微软亚洲研究院更会合理地使用人才。郭百宁便是在一种奋发、进取和和谐的环境,以及自由、真诚、平等、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相互协作的环境中进一步成长的。谈起自己的开发小组,郭百宁介绍说小组人员之间有不同的分工,但为解决一个问题,大家总是坐在一起讨论,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由于每个人的思路难免有局限性,加之所研究的项目都有很大的难度,因此集思广益是最好的办法。对于想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的青年才俊,郭百宁先生认为对他们来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虽然会感到一定的工作压力,但同时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中不乏世界知名的专家,还有很多国内名牌大学的博士在这里做副研究员,这些来微软工作的博士也都是百里挑一的,因此和这样的人工作在一起会获益匪浅。 数字娱乐的发展趋势 谈到网络图形世界的发展趋势,郭百宁最有发言权。在微软亚洲研究院,郭百宁和沈向洋一样被认为有点“疯狂”。这种疯狂既体现在痴迷与执着地沉缅于研发,也清晰地彰显于雇用强人、培养强人的“育人”过程中。经过数年的努力,仅在图形学研究领域,微软亚洲研究院便已成功地聚拢了一批“水平极高、比很多硅谷雇员强得多(郭百宁语)”的中国本土高手。国际图形学年会(SIGGRAPH)历来是全球计算机科学研究领域最富盛名且最有影响的学术会议之一,每年全球图形学研究者中的精英都会向大会投递稿件,并期待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被同一领域内的世界级高手所认同。每年,SIGGRAPH所收到的论文数以万计,但最后被年会所接纳的最优秀的论文仅有40~60篇,其难度之大由此可见一斑。2002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向SIGGRAPH投递的9篇论文中竟有4篇入选,创造了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奇迹,这也是有史以来中国学者在此盛会上的最佳成绩,可以说这一成绩的取得与郭百宁和沈向洋的悉心指导及言传身教紧密相关。 谈起网络图形世界的发展趋势,郭百宁认为这和PC的发展息息相关:“当前,从功能方面看,PC已演变为‘PC3+E’(Computing,Communication,Control + Entertainment)。与此相对应,微软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分为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无线及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娱乐。以此分类,我的研究方向则归属于数字娱乐。” 谈到未来数字娱乐的基本特征,郭先生认为是由网络化、互动性和真实感这3大趋势构成的。实现了这些特征,人们除了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用任何设备获取、处理和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外,在游戏的过程中还会涉足于和真实环境没有区别的游戏氛围。至于数字娱乐的最先受益者,郭百宁认为将会是大型在线游戏的爱好者。因为对于那些网络条件不尽人意的玩家而言,捉襟见肘的网络带宽所导致的数据延迟,往往会使他们在玩兴正浓时蹙眉扼腕,甚至最终意兴阑珊。而郭百宁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主持的网络图形组,正在研究一项技术,它针对目前的网络环境,能够使有限带宽淋漓尽致地发挥其最大作用,妥善地处理网络延迟等问题,从而创建出几乎可以假乱真的虚拟世界。 告别了郭百宁先生后,记者的眼前还闪现着一幅幅数字娱乐的演示画面。也许,正是由于有了一大批郭百宁这样的世界级专家,又因为有了他们废寝忘食地投入,计算机才变得更加智能和人性,而精彩的数字娱乐也才会引导人类走向越来越缤纷多彩的生活。软件作为各种计算设备的思维中枢,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更关键的是,软件产业也正因此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的娱乐方式。这,就是郭百宁先生为之奋斗着的终极目标。 而在这一领域,他也恰是那些“活在世界前端”的人物之一。



关键词: 走近     微软     亚洲     研究院     神秘     研究员     研究     工作    

菜鸟
2002-12-30 20:35:00     打赏
2楼
什么?

共2条 1/1 1 跳转至

回复

匿名不能发帖!请先 [ 登陆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