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uino简单,易学,好用,资料全,特别适合小白新手上路。但是最初ARDUINO使用 ATMEL的51单片机同级别低配芯片,频率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ESP32频率高,价格低,内置蓝牙WIFI,支持语音识别LVGL等,是国产芯片中神一样的存在,大有取代STM32的趋势,再不学就晚了。但是原生的ESP_IDF确实对新手不太友好。还没开始写代码,就需要整开发环境,搞FREERTOS,头疼头疼。
ESP32+ARDUINO强强联手,价格便宜,功能强大,界面友好,创意多多。接下来自己挖坑自己填,用ESP32+ARDUINO平台,完成一些好玩的东西。边学边玩边输出,不亦乐乎
一、安装环境
选择与自己电脑配套的下载
一、 安装开发环境
首先点开工具里边开发板,开发板管理器,点开里边是没有ESP32系列的,进行ESP32开发环境安装。
直接在里边搜ESP32,因为我是安装过的,因此显示有;
安装2.0.4版本就行,安装失败的多尝试几次,我原来安装也是这个样子。
安装成功:
这次就显示出了esp32:
三、为什么选用ESP32呢?
我们先从市面上几款常用的MCU开发板说起,通过对比其优劣,就能更清晰地理解ESP32的选择逻辑。
1. Arduino UNO(核心MCU:Atmega328p)
作为Arduino自家的经典开发板,Atmega328p的硬件配置早已跟不上当下需求:主频仅20MHz,内存更是只有**2KB RAM + 32KB Flash**,性能和存储容量都明显与时代脱节。
更关键的是,这款芯片已服役多年,目前正逐步走向停产,受供需影响价格逐年上涨——对于追求性价比的开发者或DIY爱好者来说,“钱包压力”下不得不另寻更合适的替代方案。
2. STM32系列
STM32曾是MCU领域的“香饽饽”,但近两年因供应链和成本问题,市场份额已大量被国产MCU替代。不过国产替代的痛点也很明显:
- 技术支持薄弱:多数国产MCU存在**手册不完善、SDK更新维护不及时**的问题,且若不是量产级客户,很难获得厂商的FAE(现场应用工程师)技术支持,对DIY爱好者极不友好;
- 性价比失衡:如今STM32原厂芯片价格居高不下,甚至出现“用Cortex-A级芯片的价格买Cortex-M级芯片”的情况,且二手翻新货泛滥;即便像H750这类型号价格波动不大,也缺乏小型化、易焊接的封装,综合使用体验大打折扣。
综上,无论是国产替代的体验短板,还是原厂芯片的“高攀不起”,都让STM32逐渐脱离了“优选清单”。
3. 树莓派Pico(核心MCU:RP2040)
RP2040基于M0+内核,性能上并无太多亮点,外设不算丰富但基础功能齐全,结合价格来看只能算“中规中矩”。它最大的局限在于**生态支持**:
目前仅支持C/C++和MicroPython两种开发方式,Arduino平台的支持尚在规划中;而MicroPython的实际体验也有些尴尬——
“低代码开发”听着美好(无需安装复杂编译工具链、不用等漫长编译),但实际使用与标准Python差异极大:受解释器机制影响,执行速度远慢于C语言;代码必须烧录到MCU上运行,才能发现逻辑或语法问题;还需手动添加大量异常处理代码,否则一旦报错程序就会卡死;更关键的是,其扩展库与标准Python库不兼容,用得越多越能感受到“形似神不似”。这些问题都让MicroPython的“便捷性”大打折扣。
4. 乐鑫ESP32系列:为何成为优选?
相比上述几款,ESP32系列的优势从“稳定性、性价比、生态”三个维度都很突出:
- **价格与供应链稳定**:疫情期间价格始终保持平稳,后续虽因台积电代工成本上涨略有调价,但相较于其他品牌,性价比依旧堪称“业界良心”;
- **硬件配置均衡**:热门型号中,ESP32-C3表现尤为亮眼——单核160MHz主频,支持WiFi+BLE 5.0双模;虽RAM容量(400KB SRAM)略有缩水,但得益于SDK优化,用户实际可用内存与经典ESP32相差不大;采用QFN封装,部分型号还集成内置Flash,除了GPIO引脚数量较少外,其他硬件参数几乎“吊打”同级别竞品;
- **生态与开发灵活性拉满**:ESP32的SDK是MCU领域的“顶尖水准”,与其他国产MCU的体验截然不同:开发方式极其灵活,既可以用官方强大的**ESP-IDF框架**,也能兼容Arduino、PlatformIO、Lua、MicroPython等主流平台,无论新手还是资深开发者都能快速上手;
- **型号选择建议**:现阶段更推荐经典ESP32和ESP32-C3——ESP32-S2因功能阉割较多,实用性受限;ESP32-S3虽性能值得期待,但目前仍需等待,且未来价格可能明显高于现有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