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业界关于八核的讨论已经很多,联发科的八核智能手机方案将于第四季度发布。这只是我们的第一步,以后还会有更多新品。”9月2日,台湾芯片厂商联发科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根据联发科公布的消息,其将在今年11月量产首款八核芯片MT6592,预计明年一季度能看到采用这款处理器的手机上市。
之前三星推出所谓"4+4"的八核芯片Exynos 5410时,已经引发了业界的争议,并被一些人士笑称为“伪八核”。现在,联发科打着“真八核”名号的处理器,又引起了业界一场关于八核到底是不是噱头的讨论。
和电脑一样,手机CPU是智能手机的核心要素之一。但从用户使用的角度来看,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还有很多。高通(66.28, -0.43, -0.64%)中国产品市场总监鲍山泉认为,“从手机芯片来讲,实际上CPU在整个手机用户体验上占的比重非常小,不超过20%,剩下的工作是由图形处理器或照相处理或音频处理等来完成。”
尽管如此,很多手机厂商宣传自身手机性能时,或者在商场里导购说服消费者进行购买时,都会着重突出处理器的频率是多少,是几核的。
出现这一现象也是有其原因的,十年前手机的功能就是打电话和发短信,顶多一些简单的拍照和上网功能,硬件功能的进步不太受到重视,而早期以“塞班”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对硬件的要求也不高。
随着“安卓”等对硬件资源消耗较大系统的流行,以及运行其上的软件的丰富,智能手机主处理器的频率从早先的20M级别进化到了上百倍的2G的级别,而且还在不断加速;处理器的核数很自然地由单核过渡到多任务处理更强劲的双核和今年主流的四核。再加上手机厂家、硬件厂商的炒作,“核战”越来越突出。
当初四核刚发布时,业界同样有过手机上用四核到底有没有必要的争议。一个基本得到业界共识的观点是:手机上大部分的应用场景并不需要四核,或者说,对于大部分的手机APP来说,双核足以满足需求。
但是,今年我们可以看到,四核手机产品俨然已经成为主流。出现这种现象的逻辑是:虽然你认为四核没有必要,但是竞争对手都推出了四核的产品并且价格和你差不多,那么你做还是不做?
多数厂商的答案都是,必须跟进。再加上运营商在背后的推动,如今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四核产品在市场上已经非常普遍,很多都跌入了千元水平。
那么同样的情况,在八核时代会不会重复上演呢?
厂商的创新噱头
如同电脑一样,手机芯片是整台手机的控制中枢系统,通过运算来执行命令和调动其它的硬件资源。由于消费者的需求、硬件厂商创新的推动、操作系统和各种软件的支持,手机处理器也经历着由单核到四核的嬗变,而且比电脑处理器进化得更加快速而凶猛。
智能手机的出现也不过短短十余年,一直是单核处理器。但随着主频和架构的提升以及技术的创新,2011年开始,双核手机处理器便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主流的处理器厂商如NVIDIA、高通、德州仪器(38.2, -0.41, -1.06%)、三星等纷纷推出了双核产品在市场上进行着激烈的角逐,连一向以优化系统和软件而不盲目拼硬件的苹果(487.22, -4.48, -0.91%)也推出了自家的A5处理器,并且宣称性能上较前一代有着一倍的提高。
仅仅一年以后,NVIDIA的tegra3又拉开了四核的序幕。又到了一年以后的2013年,三星为代表的厂商已经推出了“4+4”的八核产品,联发科又即将推出完整意义上的八核处理器,处理器的发展之快和核数的成倍增长让消费者目不暇接,甚至能联想到明年和后年是否会叠加到16核,32核以至更多?
目前处理器厂商主要是在安卓系统的手机中呈现出多家争鸣之势。原因在于安卓平台最为开放,厂商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差异化的压力之下,追求核的数量成为一种最直接的“创新”手段。
也正因为如此,谷歌(846.9, -8.53, -1.00%)对于安卓系统下一步的态度,也将决定这样的“核战”会不会无休止的演进下去。
同时手机是一个整体,当前与处理器配套的技术存在瓶颈。比如电池的容量,制造处理器的制程技术,散热技术等,这就使得芯片厂家除了要拼命提高性能外还要考虑耗电和散热,更多核好不好也得看看能不能“用得起”。
懵懂的消费者
很多人把推动手机“核战”的动力归结为消费者的需求。
其实,大部分消费者在面对厂商或者导购宣传的各种眼花缭乱的参数时无所适从。比如,在处理器上大家最常关注的是主频和核数,不知其背后还有核心架构,语言指令集,纳米制程,二级缓存等各种能影响使用体验的参数。
所以这就解释了同样是四核1.5g频率的CPU,为什么红米那么便宜而小米2与之相比贵那么多的困惑。在某些参数上一样的产品使用起来的体验也是不一样的,同样标称的参数有的用得淋漓尽致,有的卡顿不断,发热可以煎鸡蛋。
再以苹果和安卓系统做比较,同样的硬件指标,苹果的iPhone也许能做到更加流畅。因为安卓手机厂商的水平参差不齐,不可能像苹果那样对所有机型都做软件的调整优化。“碎片化”的安卓阵营也会产生由于优化不足带来的多“吃”硬件的弊端。
所以不能拿苹果手机出了几年依然是双核,来说明使用安卓系统的手机用双核就足够了,事实也证明如此。不过,对消费者来说这就更加大了他们的困惑,我到底应该以什么指标来挑选手机?
其实,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多核”到底有多大的价值还要通过软件的支持来体现。毕竟人们使用手机不是为了单纯的硬件,而是为了用称职的硬件去驱动操作系统和软件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所以八核是否有必要还要综合考虑其性能,如果只有八核才能满足某些有用的需求,而四核及以下的产品不足以满足用户的这些要求,八核就是十分有必要的,否则就是忽悠消费者的噱头。
TESTIN云测科技的总裁王军表示,根据他们对20多万个独立应用的测试统计发现,“即使是四核处理器,其第 3、4两个核绝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如果常用的软件都不支持那么多核心,CPU空有那么高的性能也无处释放。
我们可以看到,苹果、三星、诺基亚(3.9, -0.10, -2.50%)等厂商在宣传自己的产品时,基本都淡化了主频、核数等硬件指标,而是重点向消费者传达自己的产品有什么新功能,有哪些特殊体验。但是,这样的教育成本很高。
对多数国产厂来说,把核的数量以及主频高低与手机的速度直接划上等号,是最省事的宣传方式。在二三线城市,大量懵懂的消费者往往也最吃这套。
“逼上”八核?
有人用“存在就是合理”来形容八核手机的出现。总会有厂商出于自己的现实情况和目的,跳出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而其他口口声声说八核没必要的厂商,迫于竞争压力,也许会被迫跟进。因为这就像一场博弈,如果不跟进,也许就会失去市场。
处理器厂商“博通”的销售总监钱志军表示,他们一贯以来就不认为“核战”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八核,炒作的嫌疑更大。但未来可能不得不追随市场做一些不得已的“妥协”。
随着安卓等“吃”硬件的系统逐渐取代了塞班为代表的低资源消耗的智能机,加之程序的特效和复杂度的加强对硬件的要求水涨船高,消费者对参数越来越在意。不像早些年看到外形和功能喜欢就购买,还要看看硬件能否满足需求。
而且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以较大的采购量和诱人的价格补贴,已经使得定制机成为众多手机厂商的大蛋糕。而运营商之间也存在竞争压力,他们也得看消费者的脸色,也需要去追随市场的潮流。
处理器厂商Marvell的中国区副总裁丁斌表示,今天的中国市场,很大程度上还是跟着运营商的定制市场。运营商的成败决定大家的游戏规则。他曾与运营商探讨过,私下里运营商们也明白,核数确实没有直接相关性。“但是一旦有一家运营商推出来了,其他运营商必须跟随,否则就失去了市场。”
所以说八核如果降到了四核的价格,不管性能提升是否很大,只要没有产生过度发热和耗电的“短板”,多送几核总是会有很多消费者买单的。运营商也会跟着消费者走,到时候也由不得处理器厂家和手机厂商的一厢情愿了,八核不论是噱头还是创新都将占据市场。
联发科方面认为,其八核相对现有的旗舰级芯片,能提供同等级的运算效能,同时功耗更低。“预期未来会有更多的应用可以利用八核的运算能力,例如多窗口的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