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计算机主要由安全气囊(SRS)逻辑模块、信号处理电路、备用电源电路、保护电路和稳压电路等组成,保险传感器一般与 SRS ECU 一起被制作在 SRS 控制组件中。 SRS 控制组件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
(1)SRS逻辑模块主要用于监测汽车纵向减速度或惯性力是否达到设定值,控制气囊组件中的点火器引爆点火剂。SRS 逻辑模块由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串行输入/输出接口、只读存储器 ROM、随机存储器 P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 和定时器等组成。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SRSECU 不断接收前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传来的车速变化信号,经过数学计算和逻辑判断后,确定是否发生碰撞。当判断结果为发生碰撞时,立即运行控制点火的软件程序,并向点火电路发出点火指令引爆点火剂,点火剂引爆时产生大量热量,使充气剂受热分解释放气体给 SRS 充气。
除此之外,SRS ECU还要对控制组件中关键部件的电路不断进行诊断测试,并通过SRS指示灯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故障代码来显示测试结果。仪表板上的 SRS 提示灯可直接向驾驶员提供安全气囊系统的状态信息。逻辑存储器中的状态信息和故障代码可用专用仪器或通过特定方式从串行通信接口调出,以供装配检查与设计参考。
(2)信号处理电路 信号处理电路主要由放大器和滤波器组成,用于对传感器检测的信号进行整形、放大和滤波,以便 SRS ECU 能够接收、识别和处理。
(3)备用电源电路安全气囊系统有两个电源:一个是汽车电源;另一个是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又称为后备电源或紧急备用电源。备用电源电路由电源控制电路和2个电容器组成。在单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组件中,设有一个逻辑备用电源和一个点火备用电源。在双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模块中,设有一个逻辑备用电源和两个点火备用电源,即两条点火电路各设一个备用电源。点火开关接通 10s后,如果汽车电源电压高于 SRS ECU 的最低工作电压,那么逻辑备用电源和点火备用电源即可完成储能任务。
备用电源用于当汽车电源与 SRS 逻辑之间的电路切断后,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安全气囊系统供电,保持安全气囊系统的正常功能。当汽车遭受碰撞而导致蓄电池和交流发电机与SRS ECU 之间的电路切断时,逻辑备用电源能在 6s 内向 ECU 供给电能,保持 ECU 能测出碰撞、发出点火指令等正常功能。点火备用电源能在 6s 内向点火器供给足够的点火能量引爆点火刑,使充气剂受热分解给气囊充气。时间超过 6s后,备用电源供电能力降低,ECU备用电源不能保证 ECU 测出碰撞和发出点火指令。点火备用电源不能供给最小点火能量,SRS 不能无气膨开。
(4)保护电路和稳压电路 在汽车电器系统中,许多电器部件有电感线圈,电器开关多,电器负载变化频繁。当线圈电流接通或切断、开关接通或断开、负载电流突然变化时,都会产生瞬时脉冲电压即过电压。若过电压加到安全气囊系统电路上,系统中的电子元件就可能因电压过高而导致损坏。为了防止安全气囊系统元件遭受损害,SRSECU 中必须设置保护电路。同时,为了保证汽车电源电压变化时,安全气囊系统能够正常工作,还必须设置稳压电路。
总结知识点如下所示:
电子控制安全气囊计算机(通常称为安全气囊控制模块或ACU/Airbag Control Unit)是车辆安全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在碰撞事故中触发安全气囊和安全带预紧器等保护装置。以下是关于该系统的详细说明:
1. 核心功能
碰撞检测:通过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实时监测车辆动态,判断碰撞强度、方向和类型(正面、侧面、翻滚等)。
决策算法:根据传感器数据,在毫秒级(约10-50ms)内决定是否触发安全气囊(需满足特定减速度阈值)。
多级触发:部分高级系统支持分级展开(如轻度碰撞时部分气囊触发,严重碰撞时全爆)。
联动控制:同步激活安全带预紧器、切断燃油泵、解锁车门等。
2. 关键组件
主控芯片(MCU):高性能微控制器(如Infineon Aurix系列),具备冗余设计以确保可靠性。
传感器网络:
加速度传感器:检测车辆减速度(通常部署在车辆前部、B柱等位置)。
压力传感器(用于侧面碰撞):监测车门腔体压力变化。
陀螺仪(高端车型):检测车辆翻滚状态。
储能电容:在电路断电时提供短暂电力,确保碰撞后仍能触发。
非易失性存储器:记录碰撞数据(如事件发生时间、车速、安全带状态等,符合EDR标准)。
3. 工作流程
数据采集:传感器持续传输数据至ACU。
信号处理:过滤噪音(如路面颠簸),通过算法识别真实碰撞。
触发判断:比对预设阈值(如正面碰撞需达到约15-20g的减速度)。
执行指令:向指定气囊发送点火信号(通过电爆管/Pyrotechnic Squib)。
故障自检:日常启动时进行系统诊断(如SRS警告灯提示)。
4. 安全与可靠性设计
冗余架构:双MCU互相校验,避免误触发。
机械备份:部分系统采用机械式加速度开关作为后备触发。
电磁防护:符合ISO 7637-2标准,防止车载电磁干扰。
碰撞后处理:自动切断电源并发送求救信号(与eCall系统联动)。
5. 维护与注意事项
禁用操作:禁止随意拆卸ACU或测量气囊电路电阻(可能意外触发)。
报废处理:需先由专业人员引爆气囊。
维修限制:更换ACU后需编程匹配,部分车型要求原厂工具。
法规要求:符合FMVSS 208(美国)、ECE R94/R95(欧洲)等安全标准。
6. 技术演进
AI预测:新型系统结合摄像头/雷达数据预判碰撞(如奔驰Pre-Safe)。
乘员识别:通过重量/红外传感器禁用副驾气囊(儿童座椅时)。
V2X集成:未来可能通过车联网提前预警并调整气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