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测试:对比整改前后的测试结果,以量化整改效果。
一种LED 球泡灯的初步 EMI传导测试结果:
将驱动电源从 LED 球泡灯头壳体中抽出来:
LED 驱动远离灯头外壳后的 EMI传导测试结果:
在中频段超标,我们一般会认为是直接采用X电容的方案,故在输人侧(整流桥前)加入一个X2电容(值为10nF ),用于差模干扰的抑制。增加X电容后的电路原理图及EMI传导测试结果如图所示。
增加X电容后的电路原理图及 EMI传导测试结果:
在进行LED球泡灯的EMI(电磁干扰)传导测试时,虽然通过尝试(将驱动电源悬空测试或增加电容)能够暂时降低EMI的某些指标,但并未能完全解决所有问题,并且某些解决方案还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效率下降或电路参数改变。
D-S增加电容的效果:在D-S(漏极到源极)之间增加电容确实可以尝试减少由于高dv/dt(电压变化率)引起的EMI,但这种方法的效果取决于电容的选取、电路的工作频率以及布局等因素。如果效果不明显,可能是电容值选取不当、电容类型不合适或布局位置不佳。采样电阻处增加电容的效果:在采样电阻处增加电容能够解决AV值超标的问题,这可能是因为这个电容有效地旁路了某些高频噪声,从而降低了EMI。但同时也需要注意,这个电容改变了电路参数,可能会影响到电路的其他性能,如稳定性、精度等。重新评估电路设计:检查电路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优化空间。比如,检查电源电路、滤波电路、开关管驱动电路等是否存在潜在的EMI问题。优化布局和布线:合理的PCB布局和布线对降低EMI非常重要。确保高频信号线远离敏感线路,避免形成环路等。使用屏蔽和接地技术:在适当的位置使用金属屏蔽罩,减少电磁辐射;确保良好的接地,以减少共模干扰。选择合适的元件:选择具有低EMI特性的元件,如低噪声的开关管、滤波器等。增加专门的EMI滤波器:在输入或输出端增加专门的EMI滤波器,以进一步降低EMI。
进行仿真分析:使用电磁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找出潜在的EMI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抑制。
如调制时间、调制频率,以及线性调整率均受影响,这种损失比上述D-S并电容的方法更加恶劣,故仍然不值得在量产中去采用。
在 MOSFET 的 D-S增加缓冲吸收电容后的电路原理图及 EMI 传导测试结果:
在采样处增加平滑电容后的电路原理图及 EMI传导测试结果:
在采样处增加平滑电容后的电路原理图及 EMI传导测试结果:
以上就是有关EMI的知识。
总结:
1.EMI(传导/辐射)问题尽量用非损耗方式去解决,PCB布局,所以合理选择开关频率和芯片设计方案是重中之重。
2.EMS 问题一般主要就是器件的选择和PCB布局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