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条
1/1 1 跳转至页
相比中国软件业 日本哀叹自身软件出路
“5年以后再看!中国将发展成为可独自满足亚洲地区IT需求的软件大国。从事下游工程(开发)的日本程序设计师和SE(系统工程师)将全部失业,负责上游工程(分析、设计)的高级顾问和SE等只有少数能保住饭碗。那时候的日本制造业和软件业都会被中国所取代,找不到工作的日本人该去干什么?”--。
为了制作中国特集(《日经计算机》6月3日号),笔者花费了大约2周时间对中国的软件业进行了采访,这是其中某家软件公司中方高层管理人员用流利的日语对笔者讲的一段话。他是日本企业的中国子公司的总裁。虽说是在酒桌上发表的观点,有点过激的,但他的话也不无道理,而且对于“日本人将干什么?”这一问题,笔者更是无言以对。
软件产业也要走“UNIQLO”之路
当今,中国已经确立了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在空调和摩托车等工业产品以及服装等纺织品方面,全世界总需求的一半以上是“中国制造”。中国的优势在于10倍于日本的劳动力和只有日本的1/10的工资水准。劳动力所占比例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到了不在中国生产就不行的地步,这已是不证自明的真理。其象征就是日本的UNIQLO服装品牌(Fast Retailing公司),这一服装品牌通过将其产品全部在中国进行生产,以价格绝对低廉的服装席卷了整个日本。
而被称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代表,日本的软件产业也正在紧随制造业陆续地将生产基地迁往中国。日本方面主要负责标准制定和基本设计等上游工程,而编码和单体测试等所谓的下游工程(生产工程)则在中国进行。这种生产方式正在成为业内共识。
实际上,NEC已经在中国本土录用了大约2000名开发人员,还计划在2003年以前将这一数字增加到3000人。日立制作所也已经表示在2005年以前要在中国招聘大约1000名软件开发人员。毫无疑问,各公司的目的就在于确立低成本体制。为日本开发软件的中国软件公司的程序员的工资不足日本软件公司的一半,每人每月只有25~3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万5600元~1万8700元)左右。
目前,日本众多的软件提供商并不向用户挑明“贵公司的系统是在中国开发的”,而且尽管是在中国开发的,向用户收费也丝毫也不便宜。但是随着软件提供商向中国转移开发的实情慢慢公开以后,来自用户的降价压力也就会理所当然地随之增加。
在中国软件公司和客户企业间充当掮客的企业也正在不断亮相,如果这些企业提出了比日本软件提供商更低的价格,那么日本软件提供商也不得不降低价格。目前的形势是:日本软件行业已经无法回避“UNIQLO冲击”。
日本政府项目,从设计阶段便有中国公司参与
在日本IT业界,有不少人士持有这样的观点:“中国软件技术人员的水平还差得很远”,“即便有技术,但由于日语水平较低再加上不了解日本的业务,因此无法使用”等。但是,从1980年年底日本IT企业开始在中国建立开发基地到90年代,情况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对软件产业的扶持政策正在逐渐收效,软件开发的技术水平也确确实实地在不断地提高。
目前在中国大约有400所大学设有软件工程专业,在校学生达40万人以上。对于软件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只有软件公司才能入住的工业区以及软件园也正在不断地增加。其中软件园在整个中国就有40家以上,软件公司在这里将会受到诸如低价的房租、土地使用费以及通信费等优惠措施。这些国家级软件产业扶植政策正在质和量两方面不断提升中国软件技术人员的水平。
获得日本著名软件提供商业务委托订单的中资软件公司在不断增加就是明证。NEC在中国录用的2000名技术人员基本上都不是来自其子公司,而是与之合作的中资软件公司。另外,东芝也已经决定将向中国软件业最大的东软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投资。东软公司在集团内部已经拥有3000多名开发人员。今年4月,日本NTT数据公司、NEC和日立软件等三家公司已经共同向这家中国大连地区最著名的软件公司进行了投资。
可以说正是因为承认了中资软件公司的实力和实际业绩,各家公司才会加强与之相互的合作关系的。顺便提一下,如果看看他们开发的成果,就会对其中一些项目感到吃惊,也许会感叹说“中国已经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平!”。
比如,与东芝进行合作的东软集团的子公司去年11月准时地向东芝提供了东芝在日本承包的某个电子政府项目的系统。该系统的开发规模为500人月,订货金额为120万美元。此次东软公司不仅参加了下游工程,而且自设计阶段便参与了该项目。据称,在基本设计阶段,中国方面向日本派遣了9名SE,并以东芝的名义和日本政府方面的负责人一起直接参与了设计。
中国软件公司的报价不足日本的一半,再加上有国家的扶持政策,技术水平也已经得以提高。而日本则由于长期的不景气,无论是软件提供商还是用户都在不断地追求低成本。这样一来,很显然向中国转移的势头今后仍将会加速进行。
西移中国将导致日本软件产业的外流和疲软
然而,对日本IT业界而言,向中国转移的势头真的就是好事吗?用户企业也好,软件提供商也好能够降低系统和软件开发成本,这一点确实不错。但另一方面,如果下游工程完全转移到中国,那么,就像本文开始提到的那位中国总裁所指出的那样,软件产业也将和制造业一样,不可避免地产生外流,日本技术人员将不得不面临失业的危机。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做也只是因为日本技术人员不够用,所以才用亚洲的人才来补充一下”。但是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定期举行的“信息服务业的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今年3月,回答说“人才不足”的IT企业只才22%。而近八成的IT企业回答说“正合适或过剩”。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使是将这种做法看作是对人才不足的补充,但是中国软件工程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每年高达10万人以上。除了面向中国国内的软件开发业务以外,剩余的人员如果都从事面向日本的工作,那么就将不再需要日本软件技术人员了。
软件提供商由于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已经变得疲惫不堪,转包软件公司也由于业务逐渐减少,致使其生存竞争变得越来越残酷。这就使得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市场规模至今仍以年增40%的发展势头不断得以发展的中国软件产业将进一步取得飞跃性进展,而日本软件产业则将呈现不断萎缩的趋势。
“只要赚到钱”不适用于日本企业
也有人认为“在中国市场只要能赚到钱就行”。但是日本IT企业与欧美企业不同,由于没有像OS和工具包软件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产品,因此目前必须依赖以系统集成(SI)为主的内需。也就是说没有在中国畅销的软件产品。
虽说“可以利用系统集成等服务进行竞争”,但是(日本IT企业)要想在价格和经营实力方面战胜那些已经从设计阶段开始完全掌握了面向日本的整个系统开发技术的中国企业是相当困难的。中国的大型系统集成项目基本上都是由中国企业开发的,比如东软集团就已经开发并构筑了2000个以上的公共系统。日本企业已经失去了在硬件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因此与硬件相关的服务也无法寄与太大的希望。
实际上,由于在建立低成本体制的同时还准备开拓中国市场的日资软件子公司认为“既没有太大的需求,而且单价又较低,因此面向中国企业的系统集成无利可图”,因此目前进军中国市场的日资企业也只是在零零星星地开展系统集成业务。
而另一方面,甲骨文、微软、SAP、以及Baan等欧美企业不但巩固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同时还强化了中国作为软件产品研究开发基地的功能。另外在服务领域,欧洲企业也取得了非常引人注目的业绩,比如美国IBM不但提供本公司生产的大型主机,而且还将构筑中国国有银行的骨干系统。
“有了日本企业,在领取高薪的同时还可以掌握技术和业务技能”
在过去的10年间,日本制造商为了确立企业的低成本生产体制,在中国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并向中国提供了技术和经验。但是在家电领域,海尔通过与日本三洋电机合作,将在日本销售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50元)以下的洗衣机和冰箱,从而发起了中国企业进军日本市场的攻势。可以说软件领域也将如此。
今年4月NTT数据等3家公司共同投资的、本文前面提到的大连最著名的软件公司总裁曾经表示“虽说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在中国软件行业技术人员不断跳槽,但是如果是在中国国内流动,那么无论是日资软件公司还是中资软件公司都没有关系。因为通过人才的流动将会提高中国软件产业的整体技术实力。让人觉得头痛的是优秀的中国技术人员去了日本”。其他日资软件公司的中国总裁也说“有了日本企业,中国技术人员在领取高薪的同时还可以学习技术和业务技能”。
也就是说日本IT企业越是向中国转移,中国的软件开发能力就越可以提高。如果再加上中国政府对软件企业的扶持政策和中国人的好学进取,那么中国软件业界今后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在中国国内市场可以得到世界上最大的内需的支持,在海外市场则拥有全球第一的成本竞争优势,因此中国软件产业的未来前景光明。
另一方面,说起日本软件产业,随着外流的不断加剧,成本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必将益发疲于奔命。而且在被整个世界寄与厚望的中国市场上,日本软件企业没有具备竞争力的软件产品和服务。因此“在日本还在茫然失措的时候,聪明的中国就将超越日本”,这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把握真实,正视危机
笔者在这里就日本软件企业与中国的关系发表了悲观的论调。当然我知道也有不少乐观论者。而且如果中日两国能互补互惠、共同发展,并且在世界市场上能共同发展,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但是如果仍像现在一样,那么我想事情只会向着笔者在这里发表的悲观论的方向发展。
在世界经济逐步一体化的潮流中,生产基地向中国的转移是无法避免的,这是事实。这一点就连软件开发也绝不例外。因此要说软件开发向中国转移本身正确与否,也许没有什么意义。
笔者所担心的是“在日本整个IT和软件业界以及业界中的每个人是否抱有正确的危机感?”、“是不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士去认真地思考了向中国转移将会对整个业界和每个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正确地把握软件开发向中国转移的真实情况。接下来,既然已经走上了这条发展道路,那么包括我们的想法在内,与日本IT业界有关的所有企业和个人都要认认真真地去考虑“日本的竞争力是什么?在哪些领域、什么工程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优势?应该如何去努力?”。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记者不但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也没有听说过有说服力的办法。不过我想必须尽快地找到它。而且我还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找到能够充分发挥日本竞争力的领域。
关键词: 相比 中国 软件业 日本 哀叹 自身 软件 出路
共1条
1/1 1 跳转至页
回复
有奖活动 | |
---|---|
【有奖活动】分享技术经验,兑换京东卡 | |
话不多说,快进群! | |
请大声喊出:我要开发板! | |
【有奖活动】EEPW网站征稿正在进行时,欢迎踊跃投稿啦 | |
奖!发布技术笔记,技术评测贴换取您心仪的礼品 | |
打赏了!打赏了!打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