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MOS管背靠背串联可以实现电源的自动切换,这种电路通常用于需要双向电流控制或防止电流倒灌的场合,锂电池的充放电管理。
一、电路结构
两个MOS管背靠背串联,即两个MOS管的漏极(D)和源极(S)分别相连,形成一个双向开关。这种结构可以用于PMOS或NMOS,但工作原理略有不同。
二、工作原理
PMOS背靠背连接
充电过程:当外部电源(如USB)接入时,通过控制信号使一个PMOS管导通,外部电源通过该PMOS管给电池充电。另一个PMOS管由于栅极电压与源极电压相等而保持截止状态,防止电池放电。
放电过程:当需要电池供电时,通过控制信号使原本截止的PMOS管导通,电池通过该PMOS管给负载供电。同时,原本导通的PMOS管由于栅极电压变化而截止,防止外部电源与电池形成通路。
NMOS背靠背连接
NMOS背靠背连接的工作原理与PMOS类似,但栅极电压的控制逻辑相反。当栅极电压高于源极电压时,NMOS管导通;当栅极电压低于或等于源极电压时,NMOS管截止。
三、电源自动切换实现
在两个MOS管背靠背串联的电路中,通过控制信号的切换可以实现电源的自动切换。在锂电池充放电电路中,当外部电源接入时,通过控制信号使充电路径上的MOS管导通,实现充电;当外部电源断开时,通过控制信号使放电路径上的MOS管导通,实现电池供电。
四、电源转换仿真结果
如果VCC端需要的电压不一定要求等于VUSB,那么这个电路是可以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主副输入电压相等,同时要求输出也是同样的电压,不能有太大的压降,怎么设计?
上面的电路肯定不能满足了,因为D1的压降最小也是0.3V,我们看下面的电路。
这个电路咋一看复杂很多,其实很简单,巧妙的利用了MOS管导通的时候低Rds的特性,相比二极管的方式,在成本控制较低的情况下,极大的提高了效率。
本电路实现了,当Vin1 = 3.3V时,不管Vin2有没有电压,都由Vin1通过Q3输出电压,当Vin1断开的时候,由Vin通过Q2输出电压。因为选用MOS管的Rds非常小,产生的压降差不多为数十mV,所以Vout基本等于Vin。
原理分析
如果Vin1 = 3.3V,NMOS Q1导通,之后拉低了PMOS Q3的栅极,然后Q1也开始导通,此时,Q2的栅极跟源极之间的电压为Q3的导通压降,该电压差不多为几十mV,因此Q2关闭,外部电源Vin2断开,Vout由Vin1供电,Vout = 3.3V。此时整个电路的静态功耗I1+I2 = 20uA。
Vin1断开了,Q1截止,Q2的栅极有R1的下拉,所以Q2导通,Q3的栅极通过R2上拉,所以Q3也截止,整个电路,Q1跟Q3截止,Vout由Vin2供电,Vout = 3.3V。此时上面电路I1跟I2的静态功耗不存在。
总结:
两个MOS管背靠背串联的电路结构,为电源管理提供了一种高效且灵活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需要双向电流控制或防止电流倒灌的场合,如锂电池的充放电管理中。无论是PMOS还是NMOS,通过合理控制栅极电压,都能实现充电与放电路径的切换。在充电过程中,一个MOS管导通以允许外部电源为电池充电,而另一个则保持截止状态,防止电池放电。在放电过程中,原本截止的MOS管导通,电池为负载供电,同时原导通的MOS管截止,避免了外部电源与电池的意外连接。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电源管理的效率,还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仿真结果的验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电源自动切换的实现过程,进一步证明了该电路结构的实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