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活动你都参加了吗?快来围观一下吧!>>
电子产品世界 » 论坛首页 » 行业应用 » 汽车电子 » 汽车+汽车地线之间连接处理

共4条 1/1 1 跳转至

汽车+汽车地线之间连接处理

高工
2025-04-10 19:15:17   被打赏 20 分(兑奖)     打赏

汽车电子地线处理要点

汽车电子系统对EMC要求极高,需应对复杂电磁环境点火系统、电机驱动、CAN总线等干扰源。


汽车里的“地”是什么?

把汽车的地线想象成整个车的“交通系统”——电流的公交车。所有的电子设备ECU、传感器、大灯、音响都要搭这趟“公交车”回到电池负极。如果交通系统堵了地线阻抗高或者路线混乱地线设计差,设备就会互相干扰,出现各种灵异故障,音响杂音、仪表盘乱跳、甚至车突然熄火。


汽车地线的三大痛点

(1) 大电流 vs 小信号:贫富差距

大电流设备电机、点火线圈:它们就像“用电土豪”,瞬间抽走大量电流,如果地线太细或者路径太长,地线电压会被拉高(相当于土豪抢公交座位,把其他乘客挤歪了)。

小信号设备传感器、CAN总线:这些是“敏感小清新”,地线上一点波动电机启动时的地弹跳就能让它们信号失真,导致ECU误判节气门信号飘了,车就抖成拖拉机。

解决办法:


分车道行驶:土豪和清新别走同一条地线。

电机的地直接接到车架金属(粗短导线,截面积≥4mm²);

传感器的地单独拉一根线回ECU的“干净地”。

加“缓冲带”:在ECU电源入口加滤波电路π型滤波:电感+电容,相当于给土豪的电流装个减速带。

(2) 车体金属:既是救星,也是坑爹

救星:车架金属本身是个低阻抗的“超级地线”,比任何导线都好用,尤其适合大电流设备接地。

坑爹:如果接地点没处理好螺丝生锈、漆没刮干净,车体反而会变成“天线”,把干扰辐射得到处都是。

亲身踩坑案例:

有一次测试雨刮电机,发现一开雨刮,倒车雷达就误报有障碍物。查了半天发现雨刮电机接地螺丝没拧紧,电机电流通过车体乱窜,干扰了雷达的地线。刮掉漆层重新拧紧,问题消失。


黄金法则:

接地点要“亮晶晶”:螺丝接触面必须打磨到金属本色,杜绝氧化层或车漆。

位置要“就近相亲”:大功率设备接地尽量靠近本体电机接地螺丝装在电机支架上,别从车头拉到车尾。

(3) 高频干扰:看不见的杀手

汽车里全是高频干扰源——点火线圈、PWM控制的LED灯、变频电机。这些干扰会通过地线“传染”其他设备。改了个炫酷的LED大灯,结果发现收音机全是滋滋声。


实战技巧:

“隔离病房”设计:

高频模块LED驱动板的地单独接到车体,和ECU的地“物理隔离”;

如果必须走线,用双绞线或屏蔽线,屏蔽层单端接地只在ECU端接地。

“堵不如疏”:

在干扰源出口加磁环点火线圈电源线上套个磁环,把高频噪声“锁”在局部;

地线上跨接一个100pF~1nF的陶瓷电容到车体,给高频干扰一条“泄洪通道”。


接地口诀:三要三不要

三要:

大电流接地要“短粗硬”(路径短、线径粗、连接硬);

小信号接地要“专线专送”;

高频设备接地要“隔离加滤波”。

三不要:

不要用螺丝孔边缘接地(接触面不够);

不要靠线束支架当接地路径(阻抗高);

不要以为“车体是地就随便接”(分清楚功率地、信号地)。


 终极验证:土方法比仪器好用

“电压降测试”:

设备工作时,用万用表测地线两端的电压。如果超过50mV,说明地线阻抗太大——该加粗或缩短了。

“手摸大法”:

设备全开时,摸接地点的温度。如果发热,说明这里成了“电流瓶颈”(赶紧换螺丝或加线)。

“收音机检测法”:

打开收音机调到空白频段,听杂音变化。关掉某个设备后杂音消失?恭喜找到干扰源!


单点和多点接地方式


image.png

混合接地方式

image.png

对于导通孔密集的区域,要注意避免孔在电源和地层的挖空区域相互连接,形成对地线层的分割,从而破坏地线层的完整性,导致信号线在地层的回路面积增大。信号线与其回路构成的环面积尽可能小,也被称为环路最小规则。环面积越小,对外的辐射越少,接收外界的干扰也越小。在地平面分割和信号走线时,要考虑到地平面与重要信号走线的分布,防止由于地平面开槽等带来的问题。

地桥连接方式

image.png

在地平面之间数字地平面和模拟地平面的信号线使用地桥进行连接,并且通过就近的通孔配置最近的返回路径,如图所示。

image.png

对于电源平面的处理与地平面是类似的,需要注意边缘效应的控制:由于电源层与地层之间的电场是变化的,在板的边缘会向外辐射电磁干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将电源层内缩,使电场仅在接地层的范围内传导。以一个宽度H为单位,内缩20H则可将70%的电场限制在接地边沿内;内缩100H则可以达到98%,如图 所示。

image.png

由于敏感地和干扰地的存在,一旦出现了地平面分割的情况,它们之间的连接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武晔卿的文章的一些做法,这里进行一些整理,可以采用走线、电阻、电容、电感和磁珠等元件进行连接,如图所示。


地间电路板普通走线连接: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在两个地线之间可靠的低阻抗导通,但仅限于中低频信号电路地之间的接法。

地间大电阻连接:大电阻的特点是一旦电阻两端出现压差,就会产生很弱的导通电流

把地线上电荷泄放掉之后,最终实现两端的压差为零

地间电容连接:电容的特性是直流截止和交流导通,应用于浮地系统中。

地间磁珠连接:磁珠等同于一个随频率变化的电阻,它表现的是电阻特性,应用于快速小电流波动的弱信号的地与地之间。

地间电感连接:电感具有抑制电路状态变化的特性,可以削峰填谷,通常应用于两个有较大电流波动的地与地之间。

地间小电阻连接:小电阻增加了一个阻尼,阻碍电流快速变化的过冲;在电流变化时,使冲击电流上升沿变缓。

在汽车电子中,常用不小于1kΩ的电阻连接模块的地和功率干扰地,并且通过分压电阻测量地偏移。


总结:

汽车电子地线处理要点在于应对复杂电磁环境,确保系统EMC性能。汽车“地”是电流回路的公共路径,类似“交通系统”,若设计不当,地线阻抗高或路线混乱,会导致设备干扰,出现故障。地线处理面临三大痛点:一是大电流与小信号设备的干扰问题,需分车道行驶,大电流设备用粗短导线直接接车架,小信号设备单独拉线回ECU;二是车体金属接地需处理得当,接地点要“亮晶晶”、位置“就近相亲”;三是高频干扰,需对高频模块进行“隔离病房”设计,在干扰源出口加磁环,地线上跨接陶瓷电容。此外,接地需遵循“三要三不要”原则,通过“电压降测试”“手摸大法”“收音机检测法”进行验证。同时,还需注意地平面分割、信号走线、电源平面处理等问题,采用地桥连接、地间电路板普通走线、电阻、电容、电感、磁珠等元件连接敏感地和干扰地,确保地线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专家
2025-04-10 21:29:58     打赏
2楼

感谢分享


院士
2025-04-10 23:12:44     打赏
3楼

汽车电子的设计要求极高。所以,拿汽车电子的设计方案来移植到工业控制,这方案的稳定性、可靠性就有保证了。


高工
2025-04-11 14:13:19     打赏
4楼

学习了。谢谢分享。


共4条 1/1 1 跳转至

回复

匿名不能发帖!请先 [ 登陆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