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活动你都参加了吗?快来围观一下吧!>>
电子产品世界 » 论坛首页 » 综合技术 » 韩国屡发核心技术泄密案 国产手机被“蒙了”

共2条 1/1 1 跳转至

韩国屡发核心技术泄密案 国产手机被“蒙了”

菜鸟
2002-11-25 04:39:14     打赏
《计算机世界》记者 大海 内容   2002年韩国国内屡屡突发的“手机核心技术泄密”事件,使本来就先天不足的中国手机业再次蒙上阴影。   我们被“蒙”了   “准确的说法是:我们被‘蒙’了!”近日,某国产手机制造商的负责人有些激愤地对记者说,“如果12月25日之前还没有解决问题,我们将通过国际法起诉他们!”   该负责人说的“他们”,是指与这家国产手机厂商合作的韩国Cellon公司。几个月前,他们还是彼此十分信任的战略合作伙伴,该公司还从Cellon公司订购了近20万部手机。而今,两个公司已经闹到快要“翻脸”的地步。   根据记者随后进行的深入调查,这一国内著名的手机制造商已经不是第一家被不法韩国厂商蒙骗的国产手机厂商。这一看似偶然的事件,对国产手机厂商影响的波及面正在进一步扩大。   经过前些年的艰难突围,2002年国产手机市场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在激烈竞争环境下,不少国产手机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单一产品的更新周期被缩短为平均四个月。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越短,国产手机厂商面临的技术更新压力就越大。于是,他们开始寻找出路。而正在崛起的手机新贵—近在咫尺的韩国厂商,就很快成了他们的学习榜样和合作伙伴。   与不少国产手机厂商一样,这个知名国产手机厂商也找到了一些韩国合作伙伴,韩国Cellon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此次合作中,Cellon负责设计,另外一家韩国公司负责制造,这家国产手机厂商则贴自己的品牌在中国销售。   不过,令人大感意外的是,这家国产手机厂商很快就遇到了麻烦:Cellon提供的手机的返修率极高,接近2%。对于只有千元左右的消费电子产品,这个数字是可怕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Cellon的方案是:提供一些零配件,让该厂商自己修理。但是,这个方案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还有30%左右的问题无法解决。据该厂商负责人讲,如果不提供手机的设计资料,有些问题根本无法解决。   于是,该厂商要求Cellon提供相关资料。   刚开始,Cellon推诿说这是生产问题,让该厂商找生产商。等到实在无法推诿时,就明确拒绝了。   据这家国产手机厂商的负责人介绍,Cellon只是一个网络产品开发商,只是在其他公司设计的手机模块上进行二次开发,并不具有核心设计技术,根本不可能提供基础设计资料。而且,Cellon采用的手机模块也多半是被其他厂商淘汰的型号,因此出现了大量的质量问题。   但Cellon给该厂商的拒绝理由却冠冕堂皇:韩国政府有关部门已经警告过他们,严禁向外国公司泄漏手机的核心技术。Cellon还为自己的理由找到了佐证,那就是发生在一个多月前的三星手机泄密事件。   谁泄密了“三星手机核心技术”   就在今年的9月25日,韩国Bellwave公司的全某等人被捕。据韩国的地方检察官讲,Bellwave公司涉嫌窃取了韩国三星公司的手机核心技术,以高价卖给了中国某手机厂商。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全某曾是韩国三星电子研究所的研究员。2000年7月,全某被Bellwave公司高薪聘请过来做手机研发。2001年9月,全某等人涉嫌窃取了三星手机最新机种SGH-800的14项核心技术,以30亿韩元出售给中国某手机厂商。据称,这些技术的拥有者在全球只有两家:三星和诺基亚。此事被称为三星手机泄密事件。   涉嫌购买Bellwave泄密技术的是中国另一家知名手机厂商。该品牌自上市以来,就以定位于中高端的一款手机名震国内市场,但是,该品牌在随后的型号更新换代上却迟迟没有动作。对于这家年销量近百万部手机的国产手机厂商而言,这似乎多少有些不正常。业内人士分析,这一状况也可能与三星手机泄密事件关联重大。据说,该厂商正是购买Bellwave涉嫌泄密技术的中国手机厂商。而Bellwave在东窗事发前,一直是该国产厂商的重要合作伙伴。   据悉,这是目前被媒体曝光的第一例中国国产手机厂商在韩受骗案例。据说,这个国产手机厂商在事发前并不清楚Bellwave背后的动作—涉嫌窃密。   如果Bellwave的罪名成立,它将成为韩国手机设计市场鱼龙混杂状况的典型代表,业内称之为“二道贩子”。   11月初,韩国Sewon Telecom公司(世元电信)的技术主管郑某被韩国政府拘捕,目前还不清楚具体原因。据准备与世元电信合作的一家国产手机厂商负责人讲,原因可能与三星手机泄密事件类似。该公司就是被韩国Cellon公司“蒙”过的那个国产手机厂商,没想到又遇到了新麻烦。   就在几天前的10月30日,世元电信刚刚宣布与该国产手机厂商的合作备忘录:从2003年到2007年,该厂商每年委托世元电信开发和组装生产500万部手机,5年共2500万部。双方暂定的合作意向还有:世元电信为该公司开发新款手机,该公司则为世元电信提供组装生产基地。该国产手机厂商负责人认为,作为双方联络人的郑某被捕后,给该公司下一步运作带来很大困难。   现在,中韩双方都还没有对“Sewon事件”下最后定论。但从这件事上至少可以看到,韩国政府已经开始重点关注手机技术产业,谨防三星手机泄密事件再次发生。   三星手机泄密事件被曝光后,韩国有媒体甚至认为,韩国手机核心技术面临着大量流向国外的危险,这将会给韩国手机出口业带来巨大冲击;如果核心技术的主要流向是近邻中国,将给整个局势带来更加微妙的变化。因为,中国大陆地区已成为韩国手机最大的出口地。   早在今年10月15日,韩国信息通信部称,凭借手机的出口增长,韩国今年对华IT产品出口有望突破100亿美元。其中,韩国拥有一定核心技术的CDMA手机出口更是增长迅猛,三星和LG均有望分别出口100万部CDMA手机,相当于今年中国CDMA手机市场的1/3。而Pantech、世元电信、Telson电子等韩国中小手机开发商,2002年以OEM或ODM方式,已经陆续跟中国厂商签订了大量出口合同。韩国信息通信部还预测,到2002年底,韩国的CDMA和GSM手机对华出口额将达到40亿美元。   韩国手机厂商之所以能保持以上出口优势,主要得益于其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韩国舆论认为,一旦这些技术优势被中国厂商赶上,后果不堪设想。   据与韩国合作的中国手机厂商讲,现在韩国国内舆论有一种倾向:禁止手机核心技术向国外泄漏。但韩国驻华大使馆信息通信参赞林宗泰说,目前韩国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禁止手机技术出口,他说:“在韩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政策。”   不过,舆论力量已经在韩国产生了作用。   良莠不齐的“Design House”   “据我所知,韩国已经有三个公司因为涉嫌技术泄密而有人被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讲,“除了世元电信和Bellwave之外,还有一个D字开头的公司被牵涉进去,正在接受调查。”   据韩国方面消息,这些涉嫌泄密的公司或个人,大部分是“二道贩子”。也就是说,他们自己并没有核心技术,都是窃取其他公司的核心技术,然后包装一下卖给不懂行的外国公司,而中国公司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   业内人士讲,在韩国,手机技术泄密已成为一个严重问题。最近,主要泄密事件集中在CDMA手机技术上。   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就引进了CDMA技术,如今,韩国已经成为全球CDMA商用的最大市场,CDMA手机已经成了韩国手机终端的主流标准。经过十年发展和积累,韩国三星、LG、现代等公司积累了一批手机技术骨干。最近两年,由于手机市场的迅速增长,韩国出现了许多做手机设计的风险投资企业。据韩国驻华大使馆信息通信参赞林宗泰讲,部分设计公司还得到了政府资金的支持。这些设计企业大部分规模很小,被称为“Design House(设计所)”,大约有100多家,其中约15家拥有较强的设计能力,而其他则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些设计所的主要创办人或技术负责人,大部分来自三星、LG、现代等大企业,有些人甚至曾是这些公司手机设计部门的技术宿将。   一般地,三星、LG等实力手机生产商会委托这些设计所帮助开发一些周边电路,这些设计所就不可避免地会接触一些核心技术,这就为技术泄密埋下了隐患。而正在崛起的中国手机市场,则成了这一隐患付诸行动的催化剂。中国一些技术相对薄弱的手机厂商,为了缩短研发周期,转而求助于韩国手机厂商。   于是,韩国出现了短暂的卖方市场,一个CDMA模块的转让价格,超过了几十亿甚至上百亿韩元,达到了诱惑犯罪的地步。一些并不拥有模块设计能力或者没有得到核心技术专利授权的设计所,在高额利润诱惑下开始铤而走险。于是,泄密事件出现了。   手机核心技术的非法转让,损害了技术拥有者的利益,而它们都是三星、LG这些实力派厂商。在它们的强烈呼吁下,韩国政府出面干涉了。   据一家与韩国厂商有合作关系的国内手机厂商介绍,一些韩国设计所已经收到了来自政府方面的警告:一律不准向国外厂商泄漏手机核心技术,理由很简单:保护专利。   韩国驻华大使馆信息通信参赞林宗泰认为,这种警告不可能存在。但无论如何,我们看到的事实是,最近已经有好几起中国手机厂商与韩国手机设计所的合作最终流产。更有甚者,这个警告还被某些不良韩国企业当成了逃避责任的借口。   如果说,三星等韩国公司是泄密事件的初始受害者,那么,中国手机厂商则成了最终受害者。   一些国产手机厂商对此反应强烈,特别是已经有合作进展的企业。   “政府保护与国防安全有关的技术,无可厚非。但是,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正常商务行为,是极其不恰当的。”一位中国手机厂商气愤地说。   更有人认为,韩国手机厂商可能会因此在中国市场上形成暂时的技术垄断,这似乎是一个不妙的开始。   韩国有什么?中国没有什么?   接下来的问题势必是,像韩国三星等知名手机厂商拥有的核心技术能够形成这一行业的垄断吗?这还要从手机技术的几个层次谈起。   据我国手机技术专家孟宪军介绍,按照技术含量和竞争壁垒的高低,无论GSM还是CDMA手机,其硬件技术均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也即初级层次,就是基于手机模块的周边电路设计技术。所谓手机的模块,就像集成了CPU和芯片组的计算机主板,在这里则是集成了射频和基频元件的手机主板;周边电路设计,就是要在这块主板上设计出显卡、声卡、键盘等设备的周边电路。由于周边电路元器件正在趋于标准化,所以,这一层次的技术含量越来越低,竞争壁垒正在逐渐消失。目前,宣称拥有研发能力的大部分国产手机厂商,实际上还处于这个层次。最近,被各个手机厂商当成一大卖点的和弦音,无论是16位的,还是32位的,都没有跳出这个层次。尽管这个层次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但拥有完整周边电路设计能力的国内手机厂商还是寥寥无几,相当多的国产手机厂商都采用韩国和欧美的设计,其中,受韩国手机厂商的技术影响最大。   第二个层次是基于芯片的模块设计,就像计算机的主板设计。我们知道,能够生产PC的国内厂商很多,但能够生产主板的却为数不多,就是因为这一层次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目前,国产手机厂商的情况与国产PC厂商类似,有模块设计能力的寥寥无几。也有几个国产手机厂商试图在这个层次上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间,但目前还仅限于研发阶段,实效并不明显。在这一层面,韩国厂商目前拥有“垄断性”优势,特别是在CDMA手机上,它们甚至超过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欧美老牌厂商。最近,韩国舆论呼吁要保护的就是这一层次的核心技术。   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高的层次就是芯片设计,就像计算机的CPU和芯片组设计。GSM芯片设计已经市场化,不存在垄断企业,但也不是可以随便进入的领域,这个领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高手的赛场,目前,该领域的资本壁垒和技术壁垒都还是最高的。CDMA芯片设计基本上是美国高通公司独家垄断,据说我国浙江的华立公司收购了飞利浦一个子公司,这个公司也拥有CDMA芯片设计技术,但是,两者目前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还不可同日而语。在芯片级技术领域,中韩两国手机厂商基本势均力敌,某些时候,中国甚至有更大的优势。据韩国媒体报道,因为中国有巨大的内需市场,高通向中国手机厂商收取的专利费(3%左右)远低于韩国厂商(5%左右)。   与手机硬件技术相对应,手机软件技术也可按技术含量高低分为三个层次。技术含量最低的是人机界面软件,稍高一些的是接口软件和模块软件,最高的是基础通信软件。据专家介绍,国产手机厂商的软件设计水平大多集中在最低层次,较高的两个层次是韩、日和欧美等国厂商的专利。   综上所述,韩国手机核心技术实际上集中在第二个层次,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业内不少专家认为,这个层次不可能形成技术垄断。   曾经主管过手机研发的海尔CCT总经理陈国贤认为,设计一个机头电路(包括模块设计和周边电路设计),在国内大约需要20个工程师4个月的工作量,设计成本在40万美元以内;以目前大部分国产手机厂商的资金实力,完全可以自主实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是,这些企业的老总“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技术判断力”;当然,国内手机技术人才匮乏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还有一些专家认为,手机模块设计技术正在被许多中国台湾厂商所掌握,它们在与韩国厂商的较量中将拥有更大优势,那就是价格。也许,这些台商们会很高兴看到韩国政府可能发布的警告,因为它们将可趁机取代韩商,成为祖国大陆的手机厂商寻求技术合作的首选对象。   似乎,韩国手机厂商的技术垄断不大可能实现。那么,中国手机厂商是不是可以松口气了呢?情况似乎并不那么乐观。   2003年:国产手机的本命年?   2002年被业界称为中国手机的“发展元年”。   经过四年生聚和发展,国产手机的群体崛起,迎来了暂时的辉煌,国产手机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突破了30%,TCL和波导等厂商也顺利杀入“销售排行榜”。在一片叫好声中,有些市场研究机构甚至认为:明年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将超过国外品牌,2003年也将成为国产手机走向全面胜利的一年。   然而,在市场繁荣背后,危机暗流涌动。有些专家不无担忧地认为,2003年将是决定国产手机命运的本命年,一些国产品牌可能挺不过这一年。   首先是价格战的爆发。   一开始,国产手机因为无法从核心技术上获取利润空间,只好从产品外观和个性化设计等方面获取补偿,而中低端产品是难以实现这种补偿的,所以才有了最初的中高端定位。这个策略一开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当加入战团的国产手机厂商数量增加到20多家时,国产手机就不可避免地滑入了价格战的泥潭。   到2002年中期时,大部分国产手机都开始降价,特别是在被业界称为“黄金十月”的中秋节前后,国产手机价格集体跳水。根据官方统计数字,尽管国产手机在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上有明显增长,但销售额并无显著增长,这是价格战的必然结果。   波导是目前国产手机中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一个品牌,根据上市公司波导股份2002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手机业务的收入约22亿元,但公司净利润仅5600万元左右,净利润率不到3%。   同样,以手机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中科健,2002年1~9月的主营业务收入接近23亿元,而净利润才不过3500万元,净利润率2%左右。   另一个主营手机业务的上市公司厦新,情况与中科健也差不多。   这三个上市公司都是手机专门生产商,它们的利润率水平在国产手机厂商中应该具有一定代表性。   价格战只是表面现象,而背后则是同质化竞争的巨大危机。由于大量国产手机是贴牌而来的,不少国产手机的技术更新主动权被掌握在韩、日等厂商手中。在手机产品日益时尚化、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今天,这无疑是国产手机的共同“软肋”。   当首信公司推出一款“全世界最轻最小”的手机时,这个产品还能卖到4000元左右,但没过几个月,TCL和波导就有类似产品出来,而且价格比首信便宜。于是,首信手机这个机型很快就被迫降价了。据说,与这些国产手机厂商同时合作的韩国手机厂商,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于是,国产手机市场经常会出现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怪现象:好几个国产品牌推出来的新机型居然惊人的雷同,据说是因为它们都采用了韩国某些厂商提供的同一机型,只是版本不同而已。国产手机对拥有部分核心技术的韩国手机厂商的依赖程度可见一斑,有些厂商甚至饥不择食,以至为韩国的“二道贩子”所骗。   2003年以后,在保护伞下具有特许生产权的12家GSM手机商和19家CDMA国产手机商(两者有重合),将与“群伺”在它们周围的韩国和欧美厂商展开平等竞赛。   如今,缺乏技术支撑的中国手机厂商们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了:如果我们的手机工业还像PC、VCD一样,建立在缺乏自主技术的泥沙之上,只能又一次陷入同质化下的价格泥潭,那么,这样的“危楼”还能再撑多久?   出路   “OEM是鸦片,”海尔CCT公司总经理陈国贤说,“中国手机市场一旦完全开放,那些依赖OEM的厂商必死无疑。尽管国产手机商可能还会从每部千元左右的手机中赚个二三百元毛利,但这种日子恐怕不会太久了。”   “国产手机商必须摆脱五大陷阱,才会有出路。”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明坚认为,国产手机商目前普遍存在品质、价格、创新、技术、发展模式等五个方面的陷阱。   “我们不打价格战,”首信股份副总裁何耀良说,“我们的策略是,对手如果降价跟进,我们就推出更新的机型。”何对首信的技术积累一直充满了自信,首信股份董事长杨廉斯也一直坚信:首信放弃暂时的市场占有率而主攻技术,更有后劲。   无独有偶,这些国产手机厂商都已经意识到拥有自主技术的重要性。但是,手机技术的积累绝非一日之功,特别是对习惯了价格战的国产厂商而言。不过,它们还是提出了一些新点子。   陈国贤计划在国产手机厂商中建立一个联盟,联合各自有限的技术人才,进行自主技术的研发。尽管记者认为这种想法在国内不太现实,但陈还是认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他认为,“国产手机厂商的对手不该是自己人,而是韩国人。”   陈做了一个简单预算:现在,国产手机厂商买一个版本的机头设计,大约需要150万~300万美元,而国内的成本还不到40万美元。如果国内每个版本只生产25万部手机,每部手机的平均设计成本不到1.6美元。这个成本在欧美和韩国是办不到的,但像海尔这样有规模效益的国内厂商就可能做到。   万明坚则认为,要改变国产手机厂商的宿命,就必须从技术、品牌和服务这三个方面一起下手。事实上,做家电出身的TCL,更容易首先从品牌和服务上找到突破口,尽管万明坚把技术放在了第一位。   目前,国产手机商在技术研发上大致走过两条路:一条是独立研发为主,合作为辅;另一条则以购买技术为主,自主研发为辅。   两种道路各有利弊:前者主动性强,但研发周期长;后者周期短见效快,但比较被动,且风险大。   大部分国产手机厂商曾经选择了后者,经过三星手机泄密事件后,它们已经意识到潜在的危机,开始深入研究自主开发的可能。   也有走第一条路的厂商,首信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尽管,首信品牌目前的市场影响力远不如给诺基亚代工生产手机辉煌,但它在手机研发道路上的尝试十分值得研究。   两年前,当国产手机崭露头角时,首信就不得不面临这样的选择:是贴牌生产,还是自主研发。当时的情况是,首信是诺基亚手机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商,而诺基亚手机在国内已经有成熟的市场。诺基亚手机摇身一变成为首信手机,似乎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首信没有选择这条路。   首信看到了当时正在崛起的韩国手机,同时把自己的研发触角伸向了美国和韩国,在两个国家花巨资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不过,走这条路需要巨大的勇气,杨廉斯把它称为“二次创业”。   “国内手机厂商不缺乏研发资金和人才,而缺乏具有胆略和技术判断力的企业家。”陈国贤不无感慨地说。   我们也在期待这样的中国手机业的“脊梁”。



关键词: 韩国     屡发     核心     技术     泄密     国产     手机     蒙了         

院士
2002-11-26 06:52:00     打赏
2楼
好像并不是我们在手机行业这样,我们在其他行业有如何?

共2条 1/1 1 跳转至

回复

匿名不能发帖!请先 [ 登陆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