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饰件内饰件发动机周围件
汽车塑料件根据其应用位置,可明确划分为外饰件、内饰件和发动机周围件三大类。
外饰件
外饰件直接暴露于汽车外部,需具备耐候性、抗冲击性和耐化学腐蚀性,同时兼顾美观性。
保险杠,聚丙烯(PP)为主,部分高端车型采用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合金。抗冲击性强,能吸收碰撞能量,保护车身结构。前后保险杠总成,包括缓冲梁、外壳等。
格栅,P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或增强聚丙烯(PP+GF)。耐高温、抗变形,部分车型采用镀铬或喷漆工艺提升外观质感。前格栅、进气口装饰件。
车灯组件,聚碳酸酯(PC)为主,灯罩需高透明度,灯座采用耐热ABS或PC/ABS。PC耐冲击、耐紫外线,灯座材料需耐高温以防止变形。前大灯、尾灯、雾灯的外壳及透镜。
外后视镜,壳体常用PP或PC/ABS,镜座采用增强尼龙(PA6+GF)。壳体需抗冲击,镜座需高强度以支撑镜片。左右外后视镜总成。
车身饰条,ABS、PVC或热塑性弹性体。耐候性强,部分采用电镀或喷涂工艺模拟金属质感。车门防擦条、窗框饰条、轮眉装饰件。
装饰性安全性耐气候性高低温循环韧性。
保险杠:前后,内衬车身侧裙板:四个车门防擦条轮罩轮盖装饰件门槛散热器格栅牌照板。
内饰件
内饰件注重触感、美观性和环保性,需满足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要求。
仪表板,搪塑工艺PP表皮+ABS骨架,或软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搪塑工艺提升触感,PU发泡提供缓冲和隔音效果。仪表板总成,包括中控台、副仪表板。
门板,PP+GF骨架+PVC或织物表皮,部分高端车型采用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骨架需高强度,表皮需耐磨、易清洁。前后车门内饰板,包括扶手、地图袋等。
座椅组件,座椅骨架采用增强尼龙PA66+GF,座垫和靠背采用聚氨酯泡沫或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骨架需轻量化且高强度,泡沫材料需舒适性和耐久性。座椅总成,包括头枕、调节机构等。
内饰饰板,ABS、PC/ABS或木纹/金属质感贴片。表面处理多样化,如喷漆、电镀、IMD(模内装饰)工艺。空调出风口、门把手、中控台装饰件。
地毯和顶棚,地毯采用聚酯纤维或聚丙烯纤维,顶棚基材为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板,表面覆盖无纺布或织物。地毯需耐磨、吸音,顶棚需隔热、降噪。车内地板覆盖件、车顶内饰。
仪表板:主体,表皮,手套箱,附件副仪表板:主体,侧板立柱:前、后、中上、中下门板:主体,扶手,地图袋,喇叭罩座椅部件:护板,旋钮,头枕导管。
材料要求装饰性0FE耐划伤耐气候性有机挥发物低安全性:燃烧性能,破碎性能。
发动机周围件
发动机周围件需耐高温、耐油和抗振动,部分部件需满足防火要求。
进气歧管,尼龙66或聚邻苯二酰胺,部分采用玻璃纤维增强。耐高温150-200℃、耐燃油腐蚀,轻量化设计可降低发动机负荷。发动机进气系统,连接节气门和气缸盖。
发动机罩盖,增强聚丙烯或聚酰胺。耐高温、抗变形,部分罩盖需隔音设计。覆盖发动机上部,保护内部组件。
冷却系统组件,散热器水箱框架采用PP+GF,冷却水管采用PA或PBT。耐冷却液腐蚀,水管需柔韧性以适应发动机振动。散热器、水泵、冷却液管道。
燃油系统部件,燃油箱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燃油管采用PA12或氟橡胶。燃油箱需耐渗透、抗冲击,燃油管需耐高压和燃油腐蚀。燃油箱、燃油泵、燃油滤清器、喷油嘴连接管。
传感器和连接器,耐高温尼龙或聚苯硫醚。耐高温200℃以上、耐振动,确保信号传输稳定性。发动机控制单元连接器、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外壳。
前端组件:风扇,框架发动机罩盖进气歧管空调组件:风机壳体,通风管道容器:防冻液,刹车液,清洗液燃油系统:油箱,油管。
长期耐热长期尺寸稳定高强度、而耐蠕变耐汽油、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