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S二极管究竟是谁?
想象一下,你的电子电路正在安静地工作,突然,一个不速之客——比如身上的静电——以极高的电压形式“啪”地一下闯了进来。这种瞬间的过压脉冲,我们称之为ESD(静电放电),它足以让娇贵的芯片“一病不起”。这时,就需要一位反应神速的“保镖”挺身而出!TVS二极管正是这样一位角色。
TVS二极管又称“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也可以叫它ESD保护二极管。本质上,它是齐纳二极管的一种,专门负责保护电路,抵御像静电放电、开关甚至雷电引发的浪涌等各种过压脉冲的袭击。
TVS二极管有什么作用?
正常情况下,电路电压平稳,TVS二极管处于待机状态,只有极其微弱的电流通过,几乎可忽略不计,不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一旦有异常高电压(比如静电)来袭,且超过某个临界值(即反向击穿电压),它会立刻从高电阻状态变为低电阻状态,形成一条电流的“泄洪通道”,把危险的过量电流迅速引到地线上。在此过程中,它能将其两端的电压“钳制”在一个安全范围内,从而保护它身后的核心电路。
图1.TVS二极管的用途
反向击穿的形成和作用
事实上,反向击穿背后是齐纳击穿和雪崩击穿在起作用。所谓齐纳击穿,是当反向电压高到一定程度,其耗尽层变得非常薄,电子就能直接穿越过去,导致电流突然增大,这主要发生在6V以下的低电压、高掺杂二极管中。

图2.齐纳击穿
雪崩击穿则是初始电子在强电场下被加速,撞出新的电子,新电子又去撞击更多原子,像雪崩一样瞬间产生大量载流子,导致电流急剧增加。这主要发生在6V以上高电压、低掺杂二极管中。

图3.雪崩击穿
有趣的是,两者对温度的反应截然相反:齐纳击穿电压随温升而降低,雪崩击穿电压则随温升而增加。因此,市面上大多数TVS二极管更倾向于利用雪崩击穿效应,因为它的特性更稳定,能在宽温范围内提供更可靠的保护。
ESD耐受性堪称TVS二极管的关键性能指标。
我要赚赏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