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活动你都参加了吗?快来围观一下吧!>>
电子产品世界 » 论坛首页 » 综合技术 »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共1条 1/1 1 跳转至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菜鸟
2003-06-12 18:04:02     打赏
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2001年末我国高技术产业[1]企业数达到5.3万家,从业人员579.1万人,分别比1996年增加1.5万家和52万人;资本金达到5280.6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559亿元,分别比1996年增长223.7%和235.5%,是全部企业资本金和营业收入增长速度的6.5倍和2.8倍。随着高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其在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2001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比1996年提高了7.7个百分点,达到了13.3%,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发展水平,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应该看到,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高技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收益率偏低   高技术产业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高收益”。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和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为25.2%,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而且还低于我国制造业1.2个百分点,与1996年相比,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下降了0.7个百分点;2001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百元资本金产出率为257元,比1996年下降了13元。这表明,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不仅目前不具备“高收益”特征,而且收益有下降趋势。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很难通过发展高技术产业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二)产业关联效应差   2002年在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中,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所占的比重占89.6%,并逐年呈上升趋势。这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生产方式主要以加工形式为主,高技术产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或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国际上不具备竞争力,许多高技术产业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或零部件依赖于进口。有些高技术产业虽然在统计上认定为高技术产业,但实际从事的只是一些劳动密集性的加工组装工作,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高技术产业。这种情况必然造成了一些高技术产业同其他产业关联效应较差,难以实现通过高技术产业装备、改造传统产业,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三)对外资依赖程度高   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外商与港澳台商在大陆投资尤其在高技术产业领域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其在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地位迅速提高。2001年,在我国高技术产业企业中,外商与港澳台商资本金占全部企业资本金的49%,比1996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外商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47.7%,比1996年提高了18.2个百分点;在全部高技术产品出口中,外商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全部的81.5%,比1996年提高了10余个百分点。无论从资本金、营业收入还是对外出口来看,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对外资与港澳台资本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且呈进一步上升趋势。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我国高技术产业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具体表现在:   (一)企业科技投入不足   近几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企业R&D经费投入占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基本维持在5%左右,虽明显高于全国制造业的平均水平,但与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企业R&D投入强度不足其五分之一,甚至还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平均投入水平。高技术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技术更新速度快的产业,没有较高的科技投入,无法创造和拥有高技术水平的科研成果,更无法实现高技术产业快速的技术更新与升级,始终处在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的中下游水平,国际竞争力较弱。   (二)消化吸收的能力不强。   技术引进已是我国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引进技术要实现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水平,必须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纵观世界各国技术引进的历史进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成功的经验就是要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关系。从日本和韩国的经验看,在技术引进的同时必须大幅度增加消化吸收的投入,日本与韩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大致保持在1:3的水平。相比较我国对高技术产业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重视不够,长期以来消化吸收的投入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2001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为1:0.047,与日本、韩国相比相差甚远,并逐年呈下降趋势。消化吸收的力度不强,必然会造成“引进—落后—再引进—仍然落后”,致使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无法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三)技术创新环境不完善   从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看,一是我国尚未形成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环境。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和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完善,部分企业尤其是部分国有企业依赖政府的思想依然存在,其技术创新的意识不强;二是高技术产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科研基础薄弱。2001年我国全部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不足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由于科技投入的明显不足,造成了我国高技术含量的科研成果少,目前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比重不足20%,无法满足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从高技术产业企业内部环境看,企业还没有建立良好的技术创新机制,尤其是人员的激励机制和经费的投入机制。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尽管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企业进行科技开发的财税政策和信贷政策,但由于贯彻落实没有完全到位,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并没有充分调动起来。2001年末我国大中型高技术产业企业中,有独立科研开发机构的企业不足1500家,绝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组织仍处于一种分散状态,很难开发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三、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策   (一)进一步增强自主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意识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技术水平还是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还有一定的差距,短期内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高技术产业不太现实,积极利用外资和外国技术是非常必要的。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1996至2001年,外商与港澳台投资企业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2%。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从战略考虑还是从经济利益考虑,发达国家对技术的封锁和垄断不可避免,如果长期过高的依赖外资与港澳台资本,我国高技术产业就很难占据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的龙头地位,很难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会增加一些发展的不稳定性和风险,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因此,在当前大力引进外资的同时,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自主开发的意识,加大自主开发和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力度,借助我国相对丰富的科技人员和巨大的市场规模,有重点的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步伐   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1万余家科学研究机构中,约3千多家实行了企业化,占全部的33%,绝大部分非基础性研究的科研开发机构还游离于市场需求之外,难以开发出市场所需的科研成果;在我国R&D经费支出中,企业经费支出约占60%,而美国、日本、德国均在70%以上,表明我国企业科研开发的主体地位不强,政府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仍占相当高的比重,科研与生产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确保基础性研究的同时,大力促使更多的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或与企业联合。鼓励科技人员依靠科技入股的形式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鼓励科技人员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创办高技术企业,促进高新技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三)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首先,要进一步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投资主体、风险主体和利益主体,充分调动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要认真落实目前高新技术产业财税优惠政策和信贷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技术企业加大R&D经费投入力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体;第三,各级政府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产业发展重点,选择有限领域或产品,在科研经费和产业政策上进行重点扶持,集中力量,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率先在高技术产业某些领域或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第四,鼓励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科研开发与技术创新本地化,调整技术引进的结构,加大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大幅度提高消化吸收的能力,尽快改变消化吸收强度严重不足的局面,增强自主开发的能力,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资料来源:和讯homeway )



关键词: 中国     高技术     产业发展     中的     问题     对策     我国         

共1条 1/1 1 跳转至

回复

匿名不能发帖!请先 [ 登陆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