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类日恒星之死
1月,哈勃太空望远镜上一个最受宠爱的照相机突然“罢工”,但它仍旧在2007年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剩余的照相机拍摄了一系列新的令人畏惧的照片。2月 13日,美国宇航局公布了这张展示一颗垂死恒星的照片——NGC 2440星云中心附近的一个亮点就是一颗白矮星——它曾经与我们的太阳非常类似。
小到中型类日恒星经常以变成白矮星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一旦恒星的绝大多数氢转变成氦,这颗恒星便进入了红巨星阶段,最后驱逐外部物质后形成一个由恒星残骸构成的星云,而留下的热核便是白矮星。
文中的这张照片是由哈勃的“宽视场行星照相机2”拍摄的,这颗白矮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大约为4000光年,它是已知的温度最高的白矮星之一,表面温度接近40万华氏度(20万摄氏度)。这颗濒死恒星发出的紫外线照亮了正在摆脱星核的气态物质。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太阳也会燃烧殆尽,成为一颗被星云环绕的白矮星,但这种事情在50亿年内是不可能发生的。
天文学家9月表示,一个绕中子星轨道运转的天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奇怪的质量类似行星的天体之一。奇怪之处在于:这个类似一颗小恒星“骨架”的低质量天体并不是绕着一颗正常恒星的轨道运行,而是选择快速旋转的脉冲星或者说中子星。这颗中子星每秒可旋转数百周,大大超过厨房搅拌器的旋转速度。
它的怪异“邻居”是6月7日由美国宇航局的“雨燕”号卫星和罗希X射线时变探测器发现的。这个“邻居”绕着它的轨道运转,运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不到1小时。“怪客”与这颗中子星的距离大约为23万英里(37.0149万公里),较地球与月球间的距离稍近一些。
通常情况下,中子星的旋转速度会随着“年龄”增长放缓,但“怪客”的螺旋气体似乎帮助维持了它的速度,甚至还有提高的迹象。正如我们在这张艺术家打造的图片中所看到的那样,这颗中子星正在吸入怪异“邻居”喷出的气体。有时候,这种气流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以至于我们可以从地球上看到这种明亮的喷发景象。
天文学家怀疑,这个系统一度有两颗在数十亿前形成的恒星组成,其中一个较大的恒星最后变成了超新星,只留下我们看到的这个中子星,但这个较小的家伙也会膨胀成一颗红巨星。现在还不确定的是,这颗中子星是否会存在更长时间。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汉斯-克里姆在一份声明中说:“现在的它正遭受打击。”毕竟,在数十亿年的变迁中,这颗中子星的质量不断减少。
它的怪异“邻居”是6月7日由美国宇航局的“雨燕”号卫星和罗希X射线时变探测器发现的。这个“邻居”绕着它的轨道运转,运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不到1小时。“怪客”与这颗中子星的距离大约为23万英里(37.0149万公里),较地球与月球间的距离稍近一些。
通常情况下,中子星的旋转速度会随着“年龄”增长放缓,但“怪客”的螺旋气体似乎帮助维持了它的速度,甚至还有提高的迹象。正如我们在这张艺术家打造的图片中所看到的那样,这颗中子星正在吸入怪异“邻居”喷出的气体。有时候,这种气流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以至于我们可以从地球上看到这种明亮的喷发景象。
天文学家怀疑,这个系统一度有两颗在数十亿前形成的恒星组成,其中一个较大的恒星最后变成了超新星,只留下我们看到的这个中子星,但这个较小的家伙也会膨胀成一颗红巨星。现在还不确定的是,这颗中子星是否会存在更长时间。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汉斯-克里姆在一份声明中说:“现在的它正遭受打击。”毕竟,在数十亿年的变迁中,这颗中子星的质量不断减少。
这张足以使人晕倒的照片是由绕火星轨道运转的一颗卫星拍摄的,根据2月17日《科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火星层状岩石的裂缝中曾一度出现过水。如果从上面观察贝克勒尔陨坑,这些裂缝是清晰可见的——层状岩石的浅色和深色层“拼”成了这个大峡谷的墙壁。必须提醒读者的是,图片中的蓝色区域是广袤的沙丘而不是水。
除此之外,在这张由火星侦察卫星的“高清晰成像科学实验”照相机拍摄的照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抄近路穿过黑色地带的浅色家伙,科学家将它们戏称为 “晕轮”。科学家说,火星侦察卫星的发现令人兴奋,原因很简单:类似的含水裂缝可能仍存在于火星地下。亚利桑那州大学月球与行星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克里斯-奥库伯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前在地表上看到的东西与地下曾经出现的是一样的。”
除此之外,在这张由火星侦察卫星的“高清晰成像科学实验”照相机拍摄的照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抄近路穿过黑色地带的浅色家伙,科学家将它们戏称为 “晕轮”。科学家说,火星侦察卫星的发现令人兴奋,原因很简单:类似的含水裂缝可能仍存在于火星地下。亚利桑那州大学月球与行星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克里斯-奥库伯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前在地表上看到的东西与地下曾经出现的是一样的。”
2月12日,美国宇航局公布了这张由斯必泽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正如我们在照片中所看到的那样,在“母体”死亡时幸存下来的彗星尘埃像云一样遮住了遥远螺旋星云的“眼睛”。距地球大约700光年的螺旋星云是一颗濒于死亡的类日恒星的彩色残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这颗恒星摆脱“外衣”变成一颗白矮星。
在我们的银河系中,类似的星云还有很多,但螺旋星云却是迄今为止已知的少数几个能够证明“宇宙幸存者”存在的星云。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指出,位于中心的濒死恒星周围的红色薄雾状物质最有可能是与彗星相撞时产生的尘埃导致的。在这颗恒星“去世”前,该系统外部空间的彗星会井井有条地绕轨道运行。但随着这颗濒死恒星的不断膨胀,它会将这些彗星“吹”出各自的轨道,现在的它们彼此拥挤,喷射的尘埃绕着这颗白矮星盘旋。
在我们的银河系中,类似的星云还有很多,但螺旋星云却是迄今为止已知的少数几个能够证明“宇宙幸存者”存在的星云。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指出,位于中心的濒死恒星周围的红色薄雾状物质最有可能是与彗星相撞时产生的尘埃导致的。在这颗恒星“去世”前,该系统外部空间的彗星会井井有条地绕轨道运行。但随着这颗濒死恒星的不断膨胀,它会将这些彗星“吹”出各自的轨道,现在的它们彼此拥挤,喷射的尘埃绕着这颗白矮星盘旋。
这同样是一名画家的杰作,图片的主角是一种罕见的天体——磁星,由于x射线爆炸,它正在闪闪发光。这颗位于人马座的罕见磁星距地球大约1.5万光年,它是一颗快速旋转的小中子星,会定期上演壮观的x射线喷射。
欧洲航天局9月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这颗磁星在2003年出现了一次放射线喷发,喷射点位于地表之下,只有两英里(3.5公里)宽。这颗磁星的直径只有大约9英里(15公里),但质量却与太阳不相上下。这项由欧洲航天局的XXM牛顿轨道望远镜进行的研究发现,这颗磁星的磁场强度堪称宇宙中最大的一个,大约是地球磁场强度的600万亿倍。
欧洲航天局9月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这颗磁星在2003年出现了一次放射线喷发,喷射点位于地表之下,只有两英里(3.5公里)宽。这颗磁星的直径只有大约9英里(15公里),但质量却与太阳不相上下。这项由欧洲航天局的XXM牛顿轨道望远镜进行的研究发现,这颗磁星的磁场强度堪称宇宙中最大的一个,大约是地球磁场强度的600万亿倍。
这是一位画家的杰作,它为我们描述了美国宇航局与欧洲航天局合作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在土卫六泰坦的沼气湖上漂流的景象。国家科学院7月6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地外生物可能比专家之前预测的要奇怪得多。科学家需要考虑扩充有关地外生命特征的名单,包括所谓的“怪异”生命体,它们可以在地球生命无法存活在地方茁壮成长。
报告执笔人指出,泰坦是发现怪异生命体的完美之所,它们能够在极端条件下繁衍生息。报告撰写小组负责人、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海洋学家约翰-巴罗斯说:“它是一个碳的世界,拥有大量不同类型的碳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孕育生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报告执笔人指出,泰坦是发现怪异生命体的完美之所,它们能够在极端条件下繁衍生息。报告撰写小组负责人、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海洋学家约翰-巴罗斯说:“它是一个碳的世界,拥有大量不同类型的碳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孕育生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天文学家在1月作出惊人预测,1000年内,地球上的人便可目睹“创造之柱”被超新星摧毁的景象。超新星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是多种恒星爆炸的总称。 “创造之柱”是由天鹰座星云中的气体形成的密集云层,它是人马座的邻居巨蛇座中的一个“恒星托儿所”。1995年,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了“创造之柱”的照片,自此之后,它就成为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名人”。
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个惊人的预测是建立在相关证据基础之上的:大约在6000年前,“创造之柱”便被超新星的冲击波摧毁。效力于美国宇航局的法国博士生尼古拉斯-弗拉杰说:“它们曾经被摧毁过。我之所以用过去式是因为这个星云距离我们足有7000光年。”换句话说,天鹰座星云发出的光要经过7000年才能到达地球,我们将要看到的一切东西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发生了。
1月8日,美国天文学会在华盛顿的西雅图举行会议,弗拉杰在会上报告说,在这张天鹰座星云的红外线照片中,位于“创造之主”后面炙热且快速扩散的物质形成了一个巨型“气泡”。照片是由美国宇航局的斯必泽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其中的大量红色炙热灰尘被超新星加热,我们可以在可怕的绿色天鹰座星云后面看到它们的身影。
“创造之柱”刚好位于冲击波的轨道上。弗拉杰说:“‘创造之柱’的密集程度不足以抵挡这种冲击。”他指出,照片中的“红球”不可能是被附近恒星加热的气体,因为只有超新星才能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当然了,冲击波的出现也不完全是一个坏消息。天文学家认为,超新星的冲击波帮助所到之处的尘云形成新的恒星。
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个惊人的预测是建立在相关证据基础之上的:大约在6000年前,“创造之柱”便被超新星的冲击波摧毁。效力于美国宇航局的法国博士生尼古拉斯-弗拉杰说:“它们曾经被摧毁过。我之所以用过去式是因为这个星云距离我们足有7000光年。”换句话说,天鹰座星云发出的光要经过7000年才能到达地球,我们将要看到的一切东西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发生了。
1月8日,美国天文学会在华盛顿的西雅图举行会议,弗拉杰在会上报告说,在这张天鹰座星云的红外线照片中,位于“创造之主”后面炙热且快速扩散的物质形成了一个巨型“气泡”。照片是由美国宇航局的斯必泽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其中的大量红色炙热灰尘被超新星加热,我们可以在可怕的绿色天鹰座星云后面看到它们的身影。
“创造之柱”刚好位于冲击波的轨道上。弗拉杰说:“‘创造之柱’的密集程度不足以抵挡这种冲击。”他指出,照片中的“红球”不可能是被附近恒星加热的气体,因为只有超新星才能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当然了,冲击波的出现也不完全是一个坏消息。天文学家认为,超新星的冲击波帮助所到之处的尘云形成新的恒星。
给人的感觉是,木星好像是为了引起金星的注意,才戴上假发并留起山羊胡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张X光木星照片是美国宇航局3月公布的,行星科学家兰迪 -格拉德斯通介绍说,华美绚丽的紫色突出物就是“大气球”木星的高压极光,可以形象地称之为“类固醇上的北极光”,由于是X光照片,它们便呈现出我们所看到的那个样子。
在《国家地理》杂志评选的十大太空照片中,这张彩色照片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个。实际上,它是一张拼图,是将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拍摄的X光照片以及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木星照片拼接和叠合后形成的。来自德州非盈利性组织西南研究所的格拉德斯通在一份声明中说:“木星极光的规模和强度都要超过我们的地球。”这位科学家希望,这些最新的观测结果能够帮助他揭开木星的一些谜团,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这些高压极光是由什么导致的?”。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它的磁场以惊人的速度旋转——10小时就可旋转一周——同时在两极周围产生1000万伏的电压。由于捕获“火山卫星” 艾奥的带电粒子,所以产生了爆裂声,形象地说,这就是一场持续上演的“空中秀”。格拉德斯通说,这些带电粒子是如何从一颗相对较小的卫星进入木星两极的,仍旧是“大气球”的一个未解之谜。
在《国家地理》杂志评选的十大太空照片中,这张彩色照片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个。实际上,它是一张拼图,是将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拍摄的X光照片以及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木星照片拼接和叠合后形成的。来自德州非盈利性组织西南研究所的格拉德斯通在一份声明中说:“木星极光的规模和强度都要超过我们的地球。”这位科学家希望,这些最新的观测结果能够帮助他揭开木星的一些谜团,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这些高压极光是由什么导致的?”。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它的磁场以惊人的速度旋转——10小时就可旋转一周——同时在两极周围产生1000万伏的电压。由于捕获“火山卫星” 艾奥的带电粒子,所以产生了爆裂声,形象地说,这就是一场持续上演的“空中秀”。格拉德斯通说,这些带电粒子是如何从一颗相对较小的卫星进入木星两极的,仍旧是“大气球”的一个未解之谜。
通常情况下,欣赏彗星与地球“亲密接触”不会导致失明,这一点我们无需有太多担忧。但天文学家警告说,如果在2007初的天空中搜寻超亮彗星“麦克诺特” 的踪影,我们必须做到小心谨慎,否则的话,失明的惨剧是有可能发生的。在1月中旬的黄昏和拂晓,我们可以在南半球的地平线附近观察到这颗超亮彗星。专家们警告说,由于麦克诺特正朝着太阳进军,天文爱好者最好不要在日出和日落的时候直接观察这颗彗星。
麦克诺特被誉为40年来出现的亮度最高的彗星,这个身份让大量天文爱好者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都希望测试一下自己的眼力,欣赏麦克诺特的庐山真面目。文中的照片是在1月18日拍摄的,当时这颗彗星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上空云层间的缝隙中出现。很显然,在年度十大太空照片排行榜中,它绝对是知名度最高同时也最受人欢迎的一个。
2006年8月,澳大利亚天文学家罗伯特-麦克诺特在澳洲新南威尔士的赛丁泉天文台,用一架望远镜发现了这颗超亮彗星。1月初,麦克诺特彗星的轨道让它逐渐逼近太阳,这样一来,北半球的人便可用肉眼观察到这颗彗星;但当与太阳最为接近的时候,只有南部球的天文爱好者才能得见它的尊颜。在拍摄这张照片时,这颗直径6.2英里(10公里)的彗星与地球间的距离大约在7450万英里(1.2亿公里)左右,飞行速度接近每秒62英里(100公里)。
麦克诺特被誉为40年来出现的亮度最高的彗星,这个身份让大量天文爱好者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都希望测试一下自己的眼力,欣赏麦克诺特的庐山真面目。文中的照片是在1月18日拍摄的,当时这颗彗星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上空云层间的缝隙中出现。很显然,在年度十大太空照片排行榜中,它绝对是知名度最高同时也最受人欢迎的一个。
2006年8月,澳大利亚天文学家罗伯特-麦克诺特在澳洲新南威尔士的赛丁泉天文台,用一架望远镜发现了这颗超亮彗星。1月初,麦克诺特彗星的轨道让它逐渐逼近太阳,这样一来,北半球的人便可用肉眼观察到这颗彗星;但当与太阳最为接近的时候,只有南部球的天文爱好者才能得见它的尊颜。在拍摄这张照片时,这颗直径6.2英里(10公里)的彗星与地球间的距离大约在7450万英里(1.2亿公里)左右,飞行速度接近每秒62英里(100公里)。
回复
有奖活动 | |
---|---|
【有奖活动】分享技术经验,兑换京东卡 | |
话不多说,快进群! | |
请大声喊出:我要开发板! | |
【有奖活动】EEPW网站征稿正在进行时,欢迎踊跃投稿啦 | |
奖!发布技术笔记,技术评测贴换取您心仪的礼品 | |
打赏了!打赏了!打赏了! |
打赏帖 | |
---|---|
vscode+cmake搭建雅特力AT32L021开发环境被打赏30分 | |
【换取逻辑分析仪】自制底板并驱动ArduinoNanoRP2040ConnectLCD扩展板被打赏47分 | |
【分享评测,赢取加热台】RISC-V GCC 内嵌汇编使用被打赏38分 | |
【换取逻辑分析仪】-基于ADI单片机MAX78000的简易MP3音乐播放器被打赏48分 | |
我想要一部加热台+树莓派PICO驱动AHT10被打赏38分 | |
【换取逻辑分析仪】-硬件SPI驱动OLED屏幕被打赏36分 | |
换逻辑分析仪+上下拉与多路选择器被打赏29分 | |
Let'sdo第3期任务合集被打赏50分 | |
换逻辑分析仪+Verilog三态门被打赏27分 | |
换逻辑分析仪+Verilog多输出门被打赏2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