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mydigit.net/Mon_1311/88_827167_5672802ab2d0627.jpg?203)
![](http://img.mydigit.net/Mon_1311/88_827167_523b405b52bd4dd.jpg?214)
再旁边一块板,底板标注为“CONT1”。左边的接口通过后面板外露,用于连接外部模拟控制信号,下面的插座连接底板。
![](http://img.mydigit.net/Mon_1311/88_827167_79d38f777aae5c3.jpg?213)
![](http://img.mydigit.net/Mon_1311/88_827167_8ca12b32106f213.jpg?207)
接下来这块板,底板标注为“CONT2”。只有一个用于连接底板的插座。除了一堆运放外,上面有一个很显眼的金顶ADC芯片:ADI的AD538AD。
![](http://img.mydigit.net/Mon_1311/88_827167_068c136477a1948.jpg?191)
![](http://img.mydigit.net/Mon_1311/88_827167_4a6b0d8c4f224ed.jpg?178)
![](http://img.mydigit.net/Mon_1311/88_827167_8ed5e790a803993.jpg?247)
最后这块,也是最重量级的,是底板标注为“LOAD”的负载板。只有一个用于连接底板的插座。
![](http://img.mydigit.net/Mon_1311/88_827167_4cc1945c2b61577.jpg?142)
![](http://img.mydigit.net/Mon_1311/88_827167_e3f2f3dc2454d8a.jpg?159)
硕大的富士保险丝,规格是交流250V50A。
![](http://img.mydigit.net/Mon_1311/88_827167_53aada0941cc3ec.jpg?150)
剩下的就是光秃秃的底板,主要用于连接各功能模块。背面同样有两根“飞线”。
![](http://img.mydigit.net/Mon_1311/88_827167_406332ff7fd0201.jpg?136)
![](http://img.mydigit.net/Mon_1311/88_827167_5052d8217097203.jpg?140)
把开关电源也拆开来看看,应该是多组电压输出的。
![](http://img.mydigit.net/Mon_1311/88_827167_6cac08f528464cd.jpg?153)
总的来说,虽然有飞线,但整体做工还是非常棒的。最关键的是,虽然该机已经有16年历史了,但精度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