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万维网三十岁了。
谷歌昨天还特地改了自己首页的 Doodle,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万维网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倘若没有它,咱们现在或许还生活在一个信息闭塞的“远古时代”。
虽然近年来这个词听得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说得比较多的词是“互联网”、“因特网”。
但你可千万别觉得万维网已经离我们远去……
你现在随便去输个网址,比如 www.qq.com。
欸~最前面的“www”,那就是万维网。
www,是 World Wide Web 的简称,“万维网”是它的译名。
很多人会把万维网、互联网、因特网混为一谈。
但事实上,这三者并不是一回事。
有人可能要反驳了,因特网和互联网,英文单词都是 Internet,怎么不是同一个东西?
注意了!按照严谨的写法,它们的英文单词并不一样。
互联网是:internet
因特网是:Internet
发现区别了吗?首字母大小写不同。
互联网是个通用名词,其实是一类东西,只要是能彼此通信的设备组成的网络,都可以叫互联网。
而因特网是专有名词(所以首字母必须大写),它脱胎于美国“神盾局” DARPA 的阿帕网,如今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
就是因为因特网占据了绝对的主流,所以人们就把它和互联网划等号了。
这就很像咱们常说的“吉普车”,通常代表那些长得皮糙肉厚的越野车。
“席梦思”,众所周知,代表床垫。
然而,吉普车 Jeep 只是越野车的一个品牌,席梦思 Simmons 也是床垫的一个品牌,只不过因为品牌实在太响亮,渐渐成为了这一类产品的通称。
互联网和因特网搞清楚了,那万维网又是什么东西呢?
维基百科对万维网的解释
通俗地解释一下,万维网其实是存在于互联网之中,由无数个网络站点和网页组成的集合,是我们真正要访问的东西。
打个不严谨的比方:
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互联网,只是给人们铺好了互联的管道。
我们每天生活中要用到的并不是管道,而是管道里流通的水。
那么万维网,就是这个水。
OK,厘清了这些概念,咱们可以好好吹一吹它的发明者了,他就是被我们称为“万维网之父”的——
蒂姆·伯纳斯-李
蒂姆·伯纳斯-李(后面简称伯纳斯-李吧),是一名英国计算机科学家。
1980 年代末,他还在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工作。
因特网在那时还叫阿帕网(ARPAnet),虽然已经采用了 TCP/IP 协议,并扩展为民用,但伯纳斯-李对其还是很不满意。
名义上是互联的,但因为各家电脑厂商的标准、格式、系统都不同,他们在共享信息的时候依然受到很多限制。
甚至当时的技术人员还有那种想法:造计算机就应该自带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仅限自己读取使用,毕竟都是自己的心血。
但伯纳斯-李不认同,他是“开放”的坚定支持者。
为了打破信息孤岛,1989 年 3 月 12 日,他撰写了一篇在当时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论文——《关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这也就是万维网的理论基础。
紧接着,他在同事们并不看好的情况下,一下发明了万维网最关键的三项技术:
URI:统一资源标识符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然后,他以此为基础,编写了世界上第一个网站。
这个网站现在还可以访问
至此,万维网算是诞生了。
但它真正火起来还是因为 1993 年诞生的 Mosaic 浏览器。
这个浏览器因为更懂用户,界面友好,而且拥有图形接口,使得网页中图片和文字可以混合展示。
很快就获得了大量的用户,万维网也一炮而红。
Mosaic 浏览器后来改名成了 Netscape,也就是当年著名的“网景浏览器”。
再后来,微软公司推出 Internet Explorer,也就是 IE 浏览器,也可以用来浏览万维网。
靠着 Windows 系统预装,把网景给干趴了。
如今天天被人欺负的 IE,没想到当年也会欺负人
虽然网景团队在 2003 年就解散了,但并没有彻底死去。
网景浏览器的项目组名字叫做“Mozilla”,我想你们也猜到了,后来它变成了 Firefox(火狐浏览器),活了下来。
而且,微软这种利用垄断地位捆绑 IE 的行为,引发了当年的“世纪大审判”,微软差点就被拆分。
跑题了……这些故事都很精彩,有机会再给大家展开说。
咱们回到主题。
当年的伯纳斯-李完全可以将“万维网”申请专利,然后美滋滋地躺着收钱。
就像比尔盖茨靠 Windows 系统、Office 软件赚钱那样。
按照如今互联网的规模,伯纳斯-李当世界首富都不在话下。
可是,他没有。
上文说过,伯纳斯-李是开放精神的坚定拥护者,如果大众不能轻松、免费、无障碍地通过万维网获取知识、信息,那他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
他没有开公司收专利费、授权费,反倒是创建了万维网联盟(W3C),去推动万维网在全世界各地的发展。
2016 年,他被授予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图灵奖。
昨天,也就是万维网诞生的三十周年这天。
伯纳斯-李通过《连线》刊文,谈了谈对万维网这 30 年发展的看法。
他并没有一味追忆荣光,反倒是发出了担忧:
虽然网络创造了机会,让边缘群体也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也使得生活更加方便。
但是,它也为诈骗者提供了机会,让仇恨言论传播,让各种犯罪更容易发生。
他想要在未来的日子里解决这些问题。
一个 63 岁老人,为让世界上的人们公平地访问网络、获取信息奋斗了一辈子。
他还想继续奋斗下去。
转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