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控制模块
回顾我们在学校学习过的控制理论知识便知,所有控制系统均可以通过传输函数模块得到简化。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电源转换器中的电压控制环路也不例外。电压环路 (TV(f)) 可以简化表示为不同传输模块的积(请参见图 1)。首先是功率级控制输出传输函数 (GCO(f)),其表示为输出电压变化 (∆VOUT) 与控制电压变化 (∆VC) 的比。请注意,该模块实际为脉宽调制 (PWM) 调制器增益 (K) 和电源输出滤波器增益 (GF(f)) 的组合。其次通常为控制传输函数 (GC(f)) 的输出有时称作补偿传输函数,可以表示为 ∆VC与∆VOUT 变化的比。如果使用了光隔离器,则也会有一个传输函数模块 GOPTO(f),其位于模块 K 和 –GC(f) 模块之间的连线上。
图 1 简化后的电源电压环路模块结构图图]
图]起初,峰值电流模式控制背后的想法是控制通过功率级电感的平均电流,从而使它看起来像是一个去除了双极的电流源,而该双极出现在输出电容 (COUT) 和功率级电感 (LOUT) 的交互作用之间。图 3 显示了这种模型的控制结构图。
图 3将电感建模为一个电流源的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图]
随着时间的流逝,工程师在使用峰值电流模式控制时发现了一个大约在半开关频率]
斜率补偿
人们在峰值电流模式控制转换器中发现,存在占空比突然改变引起的次谐波振荡。这是因为由于控制电压]建立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的控制环路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是正确地添加斜率补偿到电流感应信号 (VRSENSE)。如果您不使用斜率补偿,则您会一直同次谐波振荡纠缠不休,即使您的网络分析仪显示环路应该稳定了。如果您添加很多斜率补偿,则转换器会工作在电压模式控制模式下且运行不正常,也可能会不稳定。一般来说,将等于 1/2 输出电感电流 (dILOUT) 下斜坡斜率的斜率补偿 (VSLOPE) 添加到电流感应信号有助于确保稳定性。下列方程式计算了图 2 所示峰值电流模式正向控制转换器的斜率补偿 (VSLOPE)。其中,dILOUT 为电感纹波电流变化,而 VOUT 为输出电压。LOUT 为输出滤波器电感,而 D 为转换器占空比。变量 fs 为转换器开关频率。
如果您的设计使用了变压器,则主绕组磁化电感 (LM) 引起的变压器主磁化电流 (dILM) 会增加一些斜率补偿,在添加斜率补偿时需考虑这种补偿。为了确保转换器未工作在电压模式控制下,建议您为设计选择的变压器具有小于二分之一反射输出电感电流下斜坡斜率 (dILOUT) 的 dILM。可利用下列方程式,为图 1-2 所示正向转换器选择正确的斜率补偿数。
实现稳定性的一般原则
电压环路交叉时 PM ≥ 45 度
a. 环路增益 (TV(f)) 振幅为 1,0 dB 时。GM=0dB-180 度相移时的增益 > 6 dB
电压环路交叉 TV(f) 应在何处
在峰值电流模式控制中,电压环路应在]使用网络分析仪测量 GCO(f)
图]
图]一种更为流行的峰值电流模式控制补偿方法是图 2-3 所示的 2 类补偿器。下列方程式描述了该传输函数。它有一个最初便出现的极点。2 类放大器也有一个零点 (fZ),其可以通过选择 RF 和 CZ 值来进行编程。2 类补偿网络也有一个可以通过选择 RF 和 CP 来编程的极点 (fP)。
根据 DC 输出电压来选择电阻器 RI 和 RA,同时在环路交叉设置电阻器 RF,以校正 GCO(fc) 的增益。该功率转换器中,RI 设置为 9.09 k 欧姆。在约 6 kHz 下交叉电压环路要求 RF 电阻器值为 28.7 k 欧姆。
就本设计而言,CZ 使用了 10nF 的标准电容值。
CP 使用标准的 470 pF 电容。
图 7 以 dB 单位的 TV(f) 环路增益
图8 TV(f) 环路相位错误观念

结论
我要赚赏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