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活动你都参加了吗?快来围观一下吧!>>
电子产品世界 » 论坛首页 » 综合技术 » 基础知识 » 漫话光模块:一分钟了解光模块的发展史

共3条 1/1 1 跳转至

漫话光模块:一分钟了解光模块的发展史

高工
2023-03-27 10:01:38     打赏
最近,OFC2023第48届光网络与通信研讨会及博览会在圣地亚哥举办,业内通信光模块大佬都拿出了自家的看家本领,纷纷发布展示新产品新技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想想既然光模块这么热门,不如来几篇光模块的系列话题,顺便把我搜集的光模块知识也做一次汇总整理。今天先给大家献上第一篇——光模块的历史。我第一次听说光模块,还是在1997年。那年我刚进入华为工作,新员工培训时有一个内容就是华为当时的创新技术,把SDH设备才会用到的光模块使用到了C&C08机的AM/CM(管理/通信模块)与SM(交换模块)的内部通信上,这一创新直接将用户线拉远到了近10公里外,极大节省了设备成本和电信局的布线成本,成为当时C&C08技术领先的一大卖点。

image.png


C&C08的另一大卖点是B型机的容量,相同成本下没有任何一个厂商可以做过华为,这个还与B型机的设计架构有关。当时,国际通行的程控交换机的一个重要接入指标要求是,单线话务量不能低于0.25Erl(大致是这个意思),简单摊到用户体验上,就是所有用户同时呼叫时,可以使用的用户数量与所有用户数量之比,不能小于1:4,以100线的程控交换机举例,同时打电话的接入用户最低不能少于25线。但华为B型机的SM模块的用户框,有19个ASL用户板(一块板16个电话线)、只有2块DRV板(支持64路电话),计算下来只能做到0.21Erl,也就是1:5稍稍强一点。这样一来,相同的AM/CM/SPM/SRM资源情况下,可以配置更多的用户线,设备成本自然就下来了。当时我在培训时还专门问过培训老师:“这个指标没有满足标准要求,我们的设备是如何通过入网认证的呀?”培训老师听了先是一愣,然后笑了笑说:“看来你是科班出身啊!”,然后就没有下文了。image.png直到最近在网上查阅资料时,才发现现在程控交换机的指标参数都变成0.2Erl了。但我笃定地认为,那时的国际准则还是0.25Erl,毕竟当时我刚毕业,专业课的成绩还是很优秀的。image.png言归正传,回到光模块的话题。AM/CM和SM的板卡上,都安装有一个68M光模块,华为自己定义了内部协议,只用到了40M。而这个光模块,就是业界最早的1*9封装光模块了,这种光模块还是焊接式的,直接焊接在板卡上,纯粹的光电转换,连性能监控都没有。image.png上面所说的都是我在资料上看到的光模块信息。接触真实的光模块,还是给产品做光模块生产调试装备时。大概是1999年左右,我给新的城域波分产品的光模块做生产测试方案,那时城域波分的光模块还是2.5G的,30PIN电接口、光接口是SC/PC的,收、发还是分成不同的两个模块,都是华为自己定义、设计及加工的。当时光模块上都是模拟器件,参数还是通过电位器进行调节设置的,已带有了简单的性能上报接口(注意还是模拟信号),每一个模块生产时都需要进行参数调测和标定,经常是刚调整电位器A把光功率调到标准范围了,再调电位器B时又把消光比给调坏了,电位器C又把交叉点调高了,反反复复调节,把我折腾得够呛。这时商用的SFF模块才刚出来,还没有人意识到要做可插拔的光模块。2000年前后,华为开始研发10G的彩光模块(什么是彩光模块,后面的帖子会介绍),300PIN电接口,这时才将MCU等数字芯片做到了光模块中,参数调节和性能上报也变成了由AD/DA芯片完成。也是这个时候出现了MSA协议(MSA协议可以说是为光模块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后面还会说到,这里先跳过)。最早的MSA是300PIN MSA,还不是可热插拔的光模块标准。最早的300PIN MSA光模块是最先应用于SDH和10G以太网光纤传输网络的模块。第一个可插拔光模块是GBIC,是千兆以太网接口转换器,交换、路由产品成广泛使用。紧接着就相继出现了XENPAK、XPAK/X2、SFP、XFP、SFP+等可插拔光模块image.png然后就是QSFP、CFP、CXP、CDFP、QSFP-DD、OSP等等光模块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光模块的速率也从10G、40G、100G、200G、400G、800G一直发展到最新OFC2023上展示的1.6T。





关键词: 发展史     光模块    

专家
2023-03-29 13:46:27     打赏
2楼
感谢分享

高工
2023-03-29 22:39:11     打赏
3楼
谢谢

共3条 1/1 1 跳转至

回复

匿名不能发帖!请先 [ 登陆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