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Link设备可以工作在SIO模式(标准I/O模式)或IO-Link模式(通讯模式)。上电后,设备总是工作在SIO模式。主站的端口有不同的配置方式,如果配置为SIO模式,主站把该端口视为标准数字输入,如果配置为通讯模式,主站会自动识别可通讯的装置,进行通讯。
数据类型
IO-Link通讯的3种基本数据类型为:周期性数据(或过程数据PD)、非周期性数据(或服务数据SD)、事件(Event)。
设备的过程数据(PD)以一个数据帧的形式周期性地传输,而服务数据(SD)只有在主站发出请求后才会进行交换,图3为典型的IO-Link报文结构。当事件(Event)发生时,设备的"事件标志"置位,主站检测到该置位后读出报告的事件(读取过程中不能交换服务数据),于是,污染、过热、短路等事件或设备状态便可通过主站传送给PLC或可视化的软件。
参数数据交换
由于服务数据(SD)必须经由PLC请求才能传送,于是定义了SPDU(服务协议数据单元)。在主站中,读写服务的请求编写到SPDU并通过IO-Link接口传送给设备。
SPDU一般结构如图4所示,其排列顺序与传输顺序一致。SPDU中的各元素可根据服务种类采取不同的形式。SPDU允许访问希望进行传输的数据对象,Index用于指定远程IO-Link设备上被请求的数据对象的地址。IO-Link中有一个名词叫直接参数页(direct parameter page),其中存放了最小周期时间、供应商ID、主站命令等参数信息,直接参数页中可访问的数据对象可以有选择地通过SPDU来提供。
通讯模式的原理部分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以一款芯片为例再来看看从站硬件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