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光干涉仪能够实现恒星和星系的高角分辨率的测量。首次搭建的天文光干涉仪分别由菲索(1868)和迈克尔逊(1890)提出。迈克尔逊恒星干涉仪于1920年成功地测出参宿四的直径。现如今,恒星干涉仪可用于前沿研究,如外行星识别和恒星的超高分辨率(4豪弧秒)成像。在本文中,一种经典的迈克逊恒星干涉仪将会在FRED里面进行设计和分析。 恒星干涉仪设计
系统的几何结构如图1所示。干涉仪由四个反射镜、一对小孔、一个正透镜和一个探测仪组成。
波片是由寻常光和非寻常光具有不同折射率值的材料制成。取向合适时,波片可以改变光线的一个偏振分量(相对于另一个),从而改变它的偏振态。四分之一波片使线偏振变成圆偏振,反之亦然。半波片使x偏振光变成y偏振光,或者右旋偏振光变成左旋偏振光。 从FRED系统的X偏振片示例开始,波片元件添加到了x偏振片后面(图1)。模拟一个波片有两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指定一个1/2波片涂层到一个表面上。在FRED文件的Coatings分类下,用户可以右键点击Create a New Coating….在下拉菜单中,可以选择“Polarizer/Waveplate Coating (Jones matrix)”。对于这个例子,涂层类型选择“1/2 wave +45 Fast Axis”。这样可以保证波片的晶轴相对于x偏振的入射光旋转4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