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了解一下STM32H7的BDMA
DMA,大家非常熟悉了,Direct Memory Access,是在嵌入式系统中对数据搬运起到非常大的辅助作用。在STM32H7系列MCU中,ST公司在片上又实现了一个叫BDMA的功能外设。下面让我们简单了一下它的作用。
BDMA(Basic direct memory access controller,基本直接存储器访问控制器),相比通用的DMA1和DMA2,BDMA功能稍弱,支持一些基本的DMA功能。BDMA基础知识BDMA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1. 由于总线矩阵的存在,各个主控的道路四通八达,从而可以让DMA和CPU同时开工,但是注意一点,如果他们同时访问的同一个外设,会有一点性能影响的。
2. BDMA支持存储器到外设,外设到存储器,存储器到存储器和外设到外设的传输,其中外设到外设的传输,DMA1和DMA2是不支持的,这个模式在低功耗模式下比较有用。
3. BDMA只有一个AHB总线主控,而DMA1和DMA2是有两个的,可以分别用于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传输。
4.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数据宽度可以不同,但是数据地址必须要跟其数据类型对齐。比如源地址是uint32类型的,那么此数组的地址必须4字节对齐。
5. BDMA主要有两种模式,一个是Normal正常模式,传输一次后就停止传输;另一种是Circular循环模式,会一直循环的传输下去,即使有DMA中断,传输也是一直在进行的。
6. BDMA的通道请求(Channel0 – Channel7)的优先级可编程,分为四级Very high priority,High priority,Medium priority和Low priority。通道的优先级配置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同时产生请求,会优先响应编号低的,即Channel0优先响应。
BDMA传输
BDMA支持如下几种传输模式:
1. 存储器到外设。
2. 外设到存储器。
3. 存储器到存储器。
4. 外设到外设的传输。
其中外设到外设的传输,DMA1和DMA2是不支持的,这个模式在低功耗模式下比较有用。
关于这几种传输方式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数据宽度可以不同,但是数据地址必须要跟其数据类型对齐。比如源地址是uint32类型的,那么此数组的地址必须4字节对齐。
2. BDMA不可以操作TCM区,其它的SRAM区均可操作
BDMA的循环模式和正常模式
BDMA主要有两种模式,一个是Normal正常模式,传输一次后就停止传输;另一种是Circular循环模式,会一直循环的传输下去,即使有DMA中断,传输也是一直在进行的。这两种模式各有用途。
1. Normal正常模式,适合用于单次传输,比如存储器到存储器的数据复制粘贴,又比如串口的数据单次发送,下次还需要发送的时候,使能下即可。
2. Circular循环模式,适合用于需要连续传输的场合,比如定时器触发BDMA实现任意IO的PWM输出。
BDMA双缓冲BDMA也是支持双缓冲模式的,双缓冲的含义是源地址或者目的地址可以设置两个缓冲区,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一个缓冲区在接收或者发送数据的时候,另一个缓冲区可以动态更新数据或者处理已经接收到的数据。当用户开启了BDMA传输完成中断后,通过寄存器CCRx的CT位判断当前使用的是哪个缓冲区
1. 如果CT = 1表示当前正在使用缓冲区1,即寄存器BDMA_CM1ARx记录的地址。
2. 如果CT = 0表示当前正在使用缓冲区0,即寄存器BDMA_CM0ARx记录的地址。
另外注意,存储器到存储器的BDMA传输不支持双缓冲模式,仅可以用于存储器到外设或者外设到存储器。